更多更详细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回顾:6 月1 日发布《消夏避暑》对夏季行情谨慎;7 月初发布中期策略《乏味中寻找新奇》提出“宏观乏味、投资者情绪一波三折,地方债务和QE 退出是潜在系统性风险,建议大搞不如小搞、搞大不如搞小,爱在深秋”。8 月策略《折返跑》政策预期改善,促发反弹机会,但资金面仍偏紧,需提防行情“折返跑”,建议控制仓位下参与折返跑、寻找结构性机会。
  ★展望:短期钱紧、不盲目乐观,中期看“经济升级版”星星之火燎原
  ——7、8 月份经济数据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特别是最新汇丰PMI 超预期走强、重返扩张区,以及8 月上中旬发电量同比16.1%,使得部分机构投资者对“经济回升、风格切换、增持周期”的预期近期有所增强。
  ——坦率地说,短期不宜盲目乐观,我们认为,现阶段,顺应经济转型的传统产业有望成为行情新热点,但是,并不支持出现明显风格切换式的周期股行情。
    首先,经济短期的企稳,并非过去政策刺激型强劲反弹,而是我们在中期策略《乏味中寻找新奇》中的判断“不死不活、乏味”,从近期兴业草根调研来看,表征需求的调坯厂和架子管厂开工率连续走弱且出货困难,可能“旺季不旺”。中期来看,经济仍处于可控式降速调结构、转型的进程,政府不会重走刺激投资的老路,而“底线”思维防止“经济失速、硬着陆”却又使得过剩产能不能轻易去化,导致相关的周期股被“凌迟处死”。
  其次,近期央行加大逆回购力度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月末资金面压力,但是,9 月份流动性环境仍需要提防,会对周期股反弹形成制约。一方面,经济企稳,而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基调将延续,只是必要时的适当微调,很难压低资金价格,比如,票据市场转贴卖出报价加权平均利率由8 月16 日的6.02%升至8 月23日的6.25%。另外,六月流动性危机之后商业银行降低同业资产的投资杠杆率,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上升风险。另一方面,根据人民币升贬值预期推断的外汇占款8 月有望转正但改善空间有限,但是下一次FOMC 会议之前,即9 月初市场对于联储退出的预期将再度上升。
  ——更值得研究的是,近期打造“经济升级版”相关的改革举措和行业政策,特别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促进信息消费、节能环保等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对于房地产发展的重新定位等等,从而,带来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机会,以及顺应新经济的传统产业的机会。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贸区,其意义堪比79 年设立深圳特区,显示新政府的改革精神,是普惠式中长期利好。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亮点在于:政府放权、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扩大服务业开放和创新等。
  信息消费带来的新模式将不断冲击和改造旧行业,支持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以技术和服务驱动的经济增长,这将带来中长期趋势性投资机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全球基础性信息互通平台,并被带入传统的领域,使之具有互联网的基因,实现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信息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产业链多,市场空间巨大,GE 预测到2030 年“工业互联网”将有潜力为中国经济带来3 万亿美元的增长机遇,最关键的是,微信、电商已深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者愿意买单,这是市场选择出来的新支柱产业,和十年前的房地产一样,更像美国90 年代的互联网浪潮。
  ——“这里有玫瑰,就在这里跳舞”,战略上把握“新经济”,战略性持有相关的优秀公司。所谓“新经济”在于,
  首先,创新的新时代。以前的工业革命往往通过实现技术突破,比如,蒸汽机、汽车等,使人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此轮创新的核心在于移动互联网革命,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消费模式和思维模式。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创新的时代又是从美国兴起的,比如,Apple、谷歌、特斯拉电动车等,都没有实现基础性技术突破,但是,正如一位投资大师概括的,“互联网基因、金融属性和消费属性是成就这些伟大企业的三大要素”。
  其次,新的人口结构、体验式消费的新模式。移动互联网兴起,传统商业模式被颠覆,而“体验”式消费或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正在兴起,这和目前中国20-34 岁人口占比从08 年的20%提升到25%有关,也和人均GDP 突破6000 美元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陌生人社会、快餐化碎片化生活有关。
  第三,新政策思路即政府放权、尊重市场、鼓励创新。今年以来,国务院、证监会都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信息消费、智慧城市、现代服务、创新创业等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这些领域一不会形成重复建设,二则可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投资策略:优选成长股龙头、耐心持有;适当配置顺应新经济的传统企业
  ——行情判断,短期,A 股市场“存量资金博弈+结构性行情”的格局仍将继续,需要提防三季度末资金价格上升、QE 退出等风险,因此,仓位不必太高,等待深秋时节短期风险释放之时,反而是中长期更好的买入时机。
  ——配置上,核心配置立足于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偶尔跟随政策做主题投资
  第一,围绕成长股行业龙头做优选,战略性持有,从而防范估值风险和市场博弈风险,等待三季度末更好的买入时机。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可以持续深入淘金信息消费、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及医药。
  第二,寻找传统产业在新经济下重生的机会,按照“环保从严,供给收缩;顺应新经济,产业升级;并购重组,外延增长”等线索找行业竞争格局趋势性改善的机会。重点关注化工、地产、建筑装饰、电力设备、稀有金属等。
  第三,继续不看好“煤飞色舞”等产能过剩的周期股,我们近期一直强调,从中观数据来看,他们缺乏基本面的持续性支持,因此,仍是“暴涨暴跌”的“假装炒炒周期股”的折腾模式,不炒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