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沪港两地中具有稀缺属性的行业龙头公司会受益,但并没有打破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并不会打开市场指数的上涨空间。
  沪股通一定程度上替代了QFII/RQFII的通道功能,而且更便捷且来去自由,本身QFII/RQFII的额度也没有用足,因此会替代而不全是增量。而且沪港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普通投资者无法套利,因此A-H两地折溢价并不是判断个股投资机会的标准,亦难以对大盘蓝筹股走势产生决定性影响。受益的是A股白马龙头股,例如伊利、上海汽车、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相对于港股的食品饮料、汽车、中药、家电等股票估值偏低,相对港股有稀缺性;而港股中腾讯、金山软件等TMT股以及娱乐博彩、环保、能源等好公司相对A股具有显著稀缺性,受益将明显。
  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成长股调整过程未完,继续等待更好的买入机会,控制仓位胜于行业腾挪。
  我们认为新兴成长股整体仍处于调整过程中基于三个原因:(1)多数A股新兴成长公司无论从公司质地还是从估值吸引力而言,均不如海外优质的龙头上市公司,港股通或多或少会使得投资于这类型公司的资金有所分流,更何况近期海外以纳指为代表的股票价格出现了显著的调整;(2)现行IPO发行制度改革之后,大量存量待IPO公司面临提速,而因需先消化存量公司真正好公司面临漫长的申报等待期,无法很快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的质地结构;(3)未来有可能出台的―T+0‖,个股期权等市场制度性改革,依然是偏向于大盘蓝筹股,而不利于中小成长股。
  近期A股大盘股反弹一定程度上源自海外资金整体流入新兴市场,尚难言构成趋势,持续性不宜高估
  近期新兴市场资产相关ETF,例如iShares MSCI新兴市场股市ETF,iShares JP Morgan美元计价新兴市场债券ETF,均重获久违的大额资金流入,股市和债市同时受到追捧。这一定程度上由于美股涨幅过大之后的修整、美联储升息预期暂时缓解等因素触发,而A股作为新兴市场的一个重要配臵方向,加上对中国政府近期的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惠及A股大盘股反弹。但是基于美国经济复苏、QE退出大势所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内问题依然难以化解等基本面因素,我们判断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持续性不宜高估。
  政府稳增长政策托底经济的同时亦考虑如何缓解对实体经济借贷成本的负面压力,这将考验政府的调控艺术,是未来判断市场的主要关注因素,我们认为总量型政策难以奏效,需要依赖有效改革措施从根本上化解。
  政府近期出台一些―微‖稳增长政策以期对经济下滑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但是也意识到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借贷成本的重要性。易纲近期的讲话提及,―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条件不具备。地方政府没有预算方面的束缚,利率市场化也将推动借贷成本攀升,拖累已经面临下行压力的经济‖。另外,银监会也加强了对信托公司风险监管,推动信托业务转型,规范纯通道类业务,鼓励推出债权型信托直接融资工具,发展股权投资业务。从各种迹象判断,政府难以重复以往依赖放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政策老路,转而寻求结构调整、鼓励直接融资手段等方式缓解稳增长对实体经济借贷成本的负面压力。因此,可能的情况包括:(1)市场期待的总量型放松政策,例如降息降准放松房地产调控等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整体将维持中性;(2)利率市场化进程可能放慢,加强对类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监管,鼓励银行存款回流;(3)微调存贷比计算口径,一定程度上缓解商行存贷比的约束;(4)发展三板融资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IPO节奏,鼓励通过股权手段进行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等;(5)鼓励地方国企改革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对股市而言,不具备出现大规模反弹行情的基础,依然是存量资金的格局。维持反弹减仓,控制仓位胜于行业腾挪,白马龙头股相对配臵为主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