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
-
服务实体防风险 债市改革再迎开放新局
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改革动作频频。由于历史原因而割裂的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渐次并轨以期“殊途同归”。一系列改革举措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更大程度地便利投资者入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
安徽省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
6月22日,海恒集团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在上交所成功发行。该期债券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4号——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布后,安徽省发行的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
“智能转债”盘中临时停牌
据深交所6月27日公告,“智能转债”(128070)盘中成交价较前收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和《关于完善可转换公司债券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深交所自今日09时40分18秒起对该债券实施临时停牌,于10时10分19秒复牌。
-
关于加强债券市场 投资者保护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债券违约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有效加强风险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实现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
化解房企债务风险出新招 AMC“转买”即将到期债券
6月21日,冠城大通公告称将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资产”)达成合作,华融资产将以11%的年化利率购买其仅存的一笔信用债。
-
“滚隔夜”热度不减 债市齐呼“降杠杆”
6月20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6.46万亿元,创今年来新高。而截至6月24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已连续8天在6.1万亿元以上。
-
十年股债融资累计达55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十年来,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两个市场均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2亿,为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6月23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
-
资本市场这十年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股市规模增超两倍 债市增超四倍
十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两个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2亿人。
-
财信金控设立省属国企首支慈善信托 初始规模为1090万元
日前,财信金控举办《财信金控2021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财信慈善信托成立仪式。据了解,财信慈善信托初始规模为1090万元,为开放式信托,信托财产及其收益将全部用于支持科技、环保、乡村振兴、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
-
强监管效果初显 可转债炒作降温
昨日可转债市场整体低迷,近七成个券下跌,此前强势炒作品种集体重挫。中证转债指数昨日下跌0.33%,迷你次新券集体重挫。
-
银行转债“围城”
可转债正在成为银行再融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优先选项。但银行也正面临即将到来的到期赎回压力。
-
用多资产投资的理念 做稳健的纯固收类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固收+”产品的净值波动带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的“逆风”,说明满足客户的稳健理财诉求是现阶段银行理财发展的核心。纯固收类产品,是很多客户心目中稳健的代名词,占银行理财规模的绝大部分。未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固收市场的波动或将逐渐增加,而此时如何提升我们的组合投资能力,构造尽可能持续稳健的固收组合,尤为重要。
-
两市规则趋同 遏制炒作为要
6月17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可转债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以及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拟统一和重塑规则,进一步保护投资者权益,降温疯狂炒作。
-
专项债发行提速促基建 债市创新品种稳民企
作为直接融资重要场所,债券市场将成为促进复工复产重要助力,在各项政策合力催化下,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
中资美元地产债迎偿还小高峰 碧桂园悉数回购到期票据提信心
日前,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对2022年7月到期的4.75%票据提呈要约回购。此次偿付完成后,碧桂园年内已无到期美元债。
-
东方红资管高德勇:刚性兑付打破后,债券市场投资呈百花齐放格局
6月15日,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募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高德勇以《从容减震,追求稳健——净值化背景下的理财新时代》为题进行在线分享。
-
债市行情速递丨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涨跌不一
6月14日,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涨跌不一。截至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T2209)报收100.350元,下跌0.020元,跌幅0.02%;5年期国债期货(TF2209)报收101.345元,上涨0.005元,涨幅0.00%;2年期国债期货(TS2209)报收100.995元,上涨0.020元,涨幅0.02%。
-
一季度36家债券发行人评级被调整
6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通报显示,一季度,14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1879只,同比减少23.65%。36家发行人评级被调整,同比增加2.86%,且无正面调整。由于债券违约率与评级级别倒挂,东方金诚、大公国际、中诚信国际、上海新世纪等评级机构被点名。
-
利差倒挂 中资美元债发行遇冷
今年以来,多家城投企业美元债到期后不再持续发行,而是选择在境内市场发债。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受中美利差倒挂,境内降息带来的境内融资成本下降和境外融资成本上升的影响。
-
同一门税竟有两种算法?可转债到期赎回缴税规则待统一
“一张可转债,利息也就一点钱,有人可能觉得是小事。但这件小事却直接关系到个人投资者的收益,还影响市场公平,应得到关注和解决。”长期研究可转债的王先生表示。他建议,交易所、中登公司和税务部门对可转债到期赎回兑付款的计税模式开展研究,明确一种保障个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计税方式,并统一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