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研判
-
指数震荡热点扩散 绩优小市值股又“香”了
周三,A股市场呈下探回升走势。白酒、新能源等前期机构抱团板块走势分化,造成指数日内波动加大。创业板指早盘跌幅一度接近2%,此后又企稳反弹,全天振幅高达3.07%。
-
超额收益哪里找?卖方建议开辟投资新战场
近期,此前大热的白酒股全线回撤,是否意味着机构“抱团”松动?对此,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流动性的边际变化引发了调整,但头部公司享有的确定性溢价大概率将延续。同时也有机构提出,随着公募基金持仓向头部公司不断集中,从中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也在增加。未来,有必要开辟超额收益的新战场作为储备,而寻求破局的方向之一就是新兴行业的中型公司。
-
这一指标正逼近历史上“抱团行情”瓦解前的峰值……
多达100多位基金经理在基金2020年四季报中提及了对“抱团股”的看法……
-
这些“神秘资金”可不保守,看看它们如何投资股市
银行理财还是“保守型投资吗”?
-
321只公募重仓港股!抱团持有腾讯、美团、小米
2021年以来,港股走势强劲,南下资金几乎每天都在刷新单日净流入记录。
-
基金新进重仓股曝光 滞涨股或存机会
2020年基金四季报披露了公募基金调仓换股的情况,普通投资者如何借此指导自己的操作?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基金四季报披露的新进重仓股中,被多只基金持有且持股占比较高、去年四季度以来涨幅不大、今年以来表现相对欠佳的个股,接下来跑赢市场的概率会大一些。
-
A股再现“冰火两重天” 核心资产风格持续强化
周一,A股市场再现“二八分化”格局。以白酒为代表的权重板块发力,带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双双收涨。中小市值公司则普遍表现低迷,部分个股在负面消息冲击下甚至跌停。
-
券商隔空激辩:港股究竟贵不贵?买稀缺还是买低估?
周一,南向资金继续呈单边流入态势,全天净买入192.55亿港元。至此,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已累计净买入2504.6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092.19亿元,约是同期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的4倍。
-
百亿级私募集体唱多:今年大宗商品的机会优于股票!公募大佬已重仓布局......
近日,2020年期货策略私募榜单发布,整体业绩超越股票策略,管理规模1-10亿元期货私募业绩爆发力最强,最高收益达326.9%。
-
公募基金规模首超20万亿元!高仓位运作,加仓这些股票……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20万亿元,迈入新纪元。权益类基金迎来大发展,规模较2019年年底增长超3.5万亿元。
-
A股反弹超预期 券商年度策略跟不上形势了?
2021年甫一开年,A股市场便走出一轮出人意料的强势行情。元旦过后,经过一轮快速冲高,沪指连续突破3500点及3600点整数关口,截至周四收盘,沪指今年以来上涨4.27%。创业板指昨日盘中更是一度突破3300点,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0%。
-
业绩回暖制度“护航” 多路资金争相入市
据经济参考报1月21日消息,新增投资者账户数量同比增长100%,两市成交额10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开年以来公募发行份额已超千亿……多项指标显示,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青睐程度明显增强。在业内人士看来,宏观经济稳健复苏、上市公司业绩加速回暖、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多重原因共同催生了这一局面的诞生。不过,专家同样提示,市场“高热”之下,投资者仍需警惕风险。
-
“短期抱团难瓦解,大小风格不会切换!”速看黄燕铭、王庆等最新观点
元旦以后,大盘接连突破3500点、上攻3600点,但个股之间出现极致的“二八分化”行情。未来大小风格是否会切换?
-
半年收益率高达127%!如何精准出手?高瓴资本张磊深度解读投资思路
过去几年间,高瓴资本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投资机构。但凡出手,格外引人注目。最近半年,高瓴资本共参与5家A股公司的定增项目,短短半年时间收益率就高达127%。
-
挑头南向资金 公募刮起港股投资风
大量新发基金急于寻找更具性价比优势的投资标的,而处于估值洼地,且受益于内地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指数改革、中概股二次上市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港股,成为这些基金一致看好的投资方向。
-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张超:军工行业正进入新增长期
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国防军工板块整体涨幅位居28个申万一级行业第一位。前期涨幅如此可观,军工板块还能介入吗?中航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张超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未来10到15年军工行业有望迎来了黄金时代,将真正显现其成长价值。
-
抱团股高位筹码松动 假摔还是调整开始?
周一,A股三大指数宽幅震荡,收盘跌幅均超1%。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531.50点,下跌1.08%;深证成指报15115.38点,下跌1.33%;创业板指报3092.86点,下跌1.84%。
-
估值回归可能性在加大 外资提示抱团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的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机构抱团持有的消费、新能源等板块的龙头股连续上涨,与此同时不少中小市值股票则持续下跌。面对当前的极致行情,机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向来注重基本面与估值水平是否匹配的外资,开始提示抱团股面临较大风险。
-
机构抱团引发灵魂拷问:核心资产的投资逻辑链到底有多长?
2021年伊始,白酒、新能源等板块带头上涨,将“一九”行情演绎到了极致,并在市场中再度引发机构抱团之辩。昨日部分龙头股的调整,加剧了市场对机构抱团股后市的担忧。
-
两市连续六日成交额破万亿 机构热议“抱团效应”
据经济参考报1月12日报道,1月11日,市场延续盘整趋势,截至当日收盘,三大指数跌幅均超过1%,3300余只个股普跌,此前资金抱团的酿酒、新能源等板块跌幅较大。市场交投依然活跃,两市成交额连续第六日突破万亿。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多家券商发布策略报告,对资金抱团行业的判断出现分歧。部分券商指出,市场资金向龙头股汇聚的趋势中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而另一部分券商则认为,继续抱团的风险收益比有所下降,大小市值的分化或出现边际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