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泰电气濒临退市 监管雷霆直击问题公司

2016-06-03 08:36:51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编者按:无论欣泰电气是否将成为“欺诈发行退市首例”,单从该案的调查效率之高、处罚标准之严,就足以折射出监管部门对欺诈上市等重大违法行为的“雷霆之火”:上市公司一旦触发欺诈上市或重大信披违法的退市标准,都将被坚决清理出A股市场,自食其谎言之花结出的恶果。

  欣泰电气濒临退市 监管雷霆直击问题公司

  无论欣泰电气是否将成为“欺诈发行退市首例”,单从该案的调查效率之高、处罚标准之严,就足以折射出监管部门对欺诈上市等重大违法行为的“雷霆之火”:上市公司一旦触发欺诈上市或重大信披违法的退市标准,都将被坚决清理出A股市场,自食其谎言之花结出的恶果。

  雷霆手段祭出,欺诈违法者惶恐。惩处欺诈上市的第一枚子弹射向了欣泰电气,这距离“重大信披违法退市第一股”博元被摘牌尚不到一个月时间。随着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案情的揭露,公司立刻由“被立案调查”状态落入“濒临退市”的险境,如今正在煎熬中等待最后判决。而无论欣泰电气是否将成为“欺诈发行退市首例”,单从该案的调查效率之高、处罚标准之严,就足以折射出监管部门对欺诈上市等重大违法行为的“雷霆之火”:上市公司一旦触发欺诈上市或重大信披违法的退市标准,都将被坚决清理出A股市场,自食其谎言之花结出的恶果。

  如今,随着重大违法退市制度的确立,市场对严惩“欺诈发行上市”的呼声愈来愈高,监管者“零容忍”的态度也愈发鲜明。此次,欣泰电气的案例也有望使因“欺诈发行退市”不再在规则的条文中“空转”。而且,单就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来说,一别于以往几十万元的处罚金额,此次给欣泰电气开出的罚单同其非法募资额挂钩,在总额超过800万元的罚单中,就IPO财务造假,证监会对欣泰电气处以非法所募资金的3%即772万元的罚款。

  同时,监管的强压也可能给市场的非理性行为“降温”。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已经披露了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依然有资金想“刀头舔血”。今年4月,也就是公司不断提示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过程中,私募创世翔完成了对欣泰电气的二次举牌,持股比例达到10%。“欣泰电气的案例真正提示了被立案调查公司的风险,应该会促使一部分资金对于此类问题公司进行规避。”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

  【欣泰电气后续】

  欣泰电气IPO造假案后续:公司选择申辩,盼“保壳”

  6月2日,多位欣泰电气人士对记者表示,处罚如此严厉此前并未预料到,而如今对公司是否将会被退市则只能安静等待,尽管大家对此依然心存乐观,并将进行申辩。

  该来的最终还是来了。在上市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欣泰电气最终将为其IPO时所做的错事付出代价。

  当欣泰电气发布拟被处罚公告时,市场普遍认为,在退市博元(600656.SH)被强制退市后,欣泰电气或许也将不可避免地走上强制退市之路。

  不过,上文接近欣泰电气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监管层即便再严厉追究个人的责任,也希望公司能够继续留在资本市场中,“因为公司不是个人的”。

  “公司选择申辩的主要原因,也是希望能够与监管层达成良好沟通,解释清楚一些事情,从而使得公司不用被退市。”上述人士说。

  另一位欣泰电气高管则相对积极地表示,尽管公司目前深感无力,但对不会被强制退市仍然有一定信心。

  “(对退市)持乐观态度的原因,也是公司对比了其它一些企业最终的处罚。但是这届监管层风格趋严,这是始料未及的。”该高管解释。

  而假若欣泰电气最终退市,对于此前曾逆势二度举牌公司的创势翔来说,无异于踩上一个“暗雷”。

  除了创势翔外,欣泰电气IPO时的保荐机构兴业证券或也将遭受处罚。此前,兴业证券的兰翔和伍文祥作为欣泰电气的保荐代表人,因未能勤勉尽责,已被深交所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而参考万福生科(300268.SZ)一事中平安证券所遭受的处罚,兴业证券此次或许也将“在劫难逃”。

  兴业证券回应欣泰电气涉嫌欺诈上市:已启动紧急应对机制

  针对欣泰电气涉嫌欺诈发行,或将成为两市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首家公司事件,保荐人兴业证券今日表示,已启动紧急应对机制,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

  启动紧急应对机制

  据记者了解,兴业证券已启动紧急应对机制,并召开了总裁办公会。不过,由于监管层尚未对欣泰电气是否退市做出最终决定,兴业证券并未敲定是否进行先行赔付,以及先行赔付的细节。

  大概率退市

  6月1日晚间,丹东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涉嫌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由中国证监会调查完毕,欣泰电气存在如下违法事实:报送证监会的IPO申请文件中相关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上市后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一旦欣泰电气日后收到证监会正式《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书》,确认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情形,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暂停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券商负责人表示,“欺诈发行”这一违法行为具有不可纠正、不可消除影响的特征,加之创业板公司不允许借壳,欣泰电气大概率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评论】

  对欺诈发行企业和保荐机构需重罚

  近日,欣泰电气因涉嫌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按照创业板股票上市相关规则,如最终确认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情形,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暂停上市,其有可能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对此,笔者认为,欣泰电气如果最终因欺诈发行走上退市的道路,也是其自食恶果。但在此事件中,那些在欣泰电气上市过程中为其服务的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是否有勤勉尽责?笔者认为,欣泰电气欺诈发行也再次为中介机构敲响了“警钟”,企业退市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对保荐机构的问责。

  从IPO项目的选择到上市辅导,再到上市和上市后的持续督导,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保荐人和会计师也被业内称为是公司上市的“第一把关人”。但是,目前作为第一把关人的保荐人、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原因之一就是保荐机构“荐而不保”不作为造成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也看到,证监会对于加强保荐机构和保荐人的监管是“煞费苦心”。不仅建立保荐代表人聆讯制度和未通过发审会审核项目的签字保荐代表人问责机制,还发布了《关于保荐项目尽职调查情况问核程序的审核指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强化保荐机构责任,明确在发行审核过程中增加“问核程序”,将监管关口前移,并将所有保荐项目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

  同时,监管部门对保荐机构和审计机构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也显著加强。最具标杆意义的是证监会对平安证券的处罚。2013年5月10日,万福生科因涉嫌财务造假被查处,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也受到处罚。万福生科案中,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不仅被暂停3个月的保荐资格,还被没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这也是自证监会2004年保荐制度出台以来最严厉的罚单。今年5月13日,证监会集中对6家审计和评估机构实施立案稽查行动,这在证券执法历史上是第一次。

  此外,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首次与市场机构座谈会上强调,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要稳健经营,规范管理,提升内控水平,培育公司文化,打造百年老店。他要求,各市场机构要恪尽职守,切实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法定义务,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是,在监管层严打之下,仍有一小撮无良企业和保荐机构、审计机构明知违规违法,却依然心存侥幸,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对这样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笔者认为,必须重罚,增加其违规成本,让其不敢违规。可以借鉴2001年著名的“安然公司破产案”,此前一直顺风顺水、位列“美国500强”第7位的安然公司,就因虚增收入、财务造假而破产。

  【相关阅读】

  一级市场监管收紧 脱虚向实修复高估值泡沫

  去年中段的股灾以及今年年初因熔断导致的波动行情,让A股二级市场至今未恢复元气。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级市场再融资的不断升温和IPO开闸后企业重现上市热情。

  但随着证监会领导班子大换血以及证监会主席人选更替,3月以来的一级市场监管思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4、5两个月,针对再融资和IPO的传言就没有停下来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监管层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次窗口指导,但无论是什么版本,有一点很明确,一级市场目前整体的监管在收紧。”北京地区一家大型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讲到。

  监管风向大变

  4、5月A股一级市场堪称热闹,跨界定增被叫停,中概股回归暂缓以及IPO审核将会内部设置硬性门槛等诸多消息或是传言不绝于耳。

  除了再融资,IPO端也在发生变化。

  近期便有传言称,最近一年创业板净利润3000万以下、主板中小板净利润5000万以下的拟IPO企业,将最大概率地实行劝退。

  “标准的事情倒是没有那么绝对,但是与再融资一样,IPO的审核在今年开始变得严格起来,这与去年开始IPO迎接注册制开始变得宽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述北京地区投行人士讲到。

  多位券商人士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IPO审核趋严基本成为趋势。

  脱虚向实引导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便提出:“近期政策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的意图,重在减少资金停留于金融系统空转。资金进入股市到底算不算进入实体经济?如果是纯粹炒作股票,那就是资金空转,应该监管。假如是通过股市直接融资来支持企业发展者就不叫空转。”

  据他观察,今年以来,证券类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是远高于信贷的增长速度。从央行资产负债结构来讲,没有数据证明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得到扭转。因此,监管部门出台政策抑制炒作、规范融资,都是希望资金不要在金融系统空转,预计未来还会出台一系列政策。

  国泰君安研报也认为,此番证监会监管力度明显增加,将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产业,而随着资金流向的转变、交易实现量价提升,原有高估值泡沫将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