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基论道|夯实公私募高质量发展之基

2023-07-18 08:1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基金行业近期迎来重磅新规和改革举措。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这是私募行业首部行政法规,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公募基金启动费率改革工作,将显著降低公募基金的综合投资成本。

  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公募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突破27万亿元,私募行业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21万亿元,已经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中坚力量。从行业发展过程来看,制度建设堪为根基。

  早在1998年诞生之初,公募行业就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包括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严格有效的风控管理、第三方独立托管、资产组合管理、“双十”投资限制、净值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从制度层面构筑起牢固的底线。私募基金也有比较完备的产品备案、资金托管、产品推广等合规制度。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公私募基金当前所取得的成就,同制度建设密不可分。正是由于具有相对完备的制度基础,基金业才能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标杆。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信任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但构建信任往往是最难的,尤其是对于相互陌生的委托方和受托方来说,在构建信任的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制度保障,以确保受托人尽到信义责任。

  从基金行业发展现状看,由于投资者和管理人两者的投资认知存在巨大差距,如果没有完备的制度约束和较高的道德操守,管理人就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侵蚀投资者的利益,所以监管必须划定红线,并且进行全流程监管。最新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重在划定监管底线,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流程促进私募基金规范运作。

  正是有了严格的制度保障,资产委托方和受托方的信任才得以建立,投资者才敢将大额资金托付出去。投资者在申购基金时,电子转账划过去的,从表面看只是一串串数字,背后其实是制度构建起来的信任。

  根据公募基金定期报告,不少基金产品的单一持有人,持有金额高达数亿元,部分基金甚至有1年以上的封闭期,部分私募基金的封闭期甚至长达3年。如果缺乏信任和制度保障,投资者怎么敢在较长时间不能赎回的情况下,把巨额资金委托出去?

  2022年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近期启动的费率改革工作,是上述意见出台后推出的最为硬核的措施。

  对于资产管理总规模逼近50万亿元的公私募基金来说,当前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迈进的关键时期,《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以及公募费率改革的推进恰逢其时,进一步夯实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将推动行业更加规范、专业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