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股价巨震:套保惹祸还是市场误读

2022-06-13 07:37:4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费天元

  从财务视角正确看待套期保值对企业的影响

  宁德时代日K线图
  周洋 制图

  上周,创业板最大市值公司宁德时代股价巨震,究其原因,一则“宁德时代今年半年报可能会确认一季度发生的10余亿元期货投资损失”的传闻成为导火索。尽管公司后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澄清,表示“上述传闻不属实”,但仍令部分投资者感到困惑。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供应链问题、地缘局势紧张等诸多原因,导致全球重要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在此背景下,企业运用衍生品开展套期保值,从而对冲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但由于套期会计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不少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套保数据产生疑惑,甚至引发交易层面的“失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财务视角分析企业套保的实际效果呢?不妨就从宁德时代这个案例展开分析。

  巨额衍生金融负债从何而来?

  多位业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宁德时代上述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传闻关注的焦点源于公司今年一季报中的两项数据:一是季末公司“衍生金融负债”高达17.87亿元,这是宁德时代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衍生金融负债;二是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中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为-11.78亿元,该项数据年初为-1.74亿元。

  上述数据被部分投资者误读为“公司炒期货发生亏损”,这一说法显然不符合实际。要去理解衍生金融负债及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的产生,首先就需要了解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目的与具体方式。

  在宁德时代4月披露的《关于开展2022年度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中,公司表示计划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与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在商品套保方面,公司称交易品种包括镍、铝、铜、锂、钴等金属的期权、期货、远期等衍生品合约。

  企业套期保值方式可分为三类: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投资套期,其中前两者最为常见,区别在于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在套期期间是否可明确计量。对宁德时代而言,公司采用了现金流量套期,因此可以在公司报表中看到“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科目。

  宁德时代在去年年报中披露了现金流量套期的方式。宁德时代表示,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以金属期货远期合约为套期工具,部分预期采购(或预期销售)交易为被套期项目,以此来规避存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存货预期采购(或预期销售)带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发生波动的风险。

  由此来看,不难推断一种导致企业在现金流量套期过程中发生衍生金融负债扩大的可能性:假定公司根据产能计划,卖空金属期货远期合约来锁定未来销售的现金流,那么,当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时,则期货端将可能出现浮亏,此时这部分浮亏计入“现金流量套期储备”。

  对应到宁德时代,该公司在最新披露的澄清公告中表示,基于保障公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及降本需要等,公司对镍资源产业链进行了部分布局。为防范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公司结合开展对应的商品(镍)套期保值以规避有关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

  如何影响半年报利润?

  有投资者习惯在上市公司利润表“投资收益”一栏查看企业的对外投资收入情况。但在宁德时代一季报中,公司投资收益为4.61亿元,并未计入衍生品市场的大额浮亏。法律界专家就此表示,这与公司的套期会计处理有关。

  目前,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主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和《企业会计准则24号——套期会计》(下称“24号准则”)。“24号准则”规定,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储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无效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何为“套期无效”?“24号准则”也明确,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大于或小于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部分为套期无效部分。由此来看,有关宁德时代一季度衍生品浮亏对半年报业绩的影响,就必须结合二季度被套期项目的落地情况来看,而非单纯考虑衍生品在一季度末的负债部分。

  “套期会计的基本原则是期现匹配。” 有资深专家表示,“对于宁德时代这样采用现金流量套期锁定未来销售采购的公司而言,其衍生品盈亏会递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随着未来销售采购的发生,才会逐渐影响到利润表。”

  翻阅宁德时代去年年报,其套期保值的整体效果还是较为稳健的。其中,期末衍生金融资产为2.43亿元,投资收益中套期无效部分为-1132.87万元。截至2021年年末,宁德时代已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为3.28亿元

  但由于伦镍事件爆发,宁德时代今年一季度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迅速扩大,衍生金融资产也转为负值。此时,公司套期保值过程中的期现匹配度尤为关键。若公司套期保值衍生品头寸与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的现货相匹配,并严格控制期货头寸包括时间和数量,那么现金流量套期储备将能够获得现货有效对冲。但反之则会产生大量无效套期。

  “无论企业是做公允价值套期还是现金流量套期,套期期间始终会面临套期无效的风险。而包括此次伦镍事件在内,期货现货之间的基差是导致套期无效发生的重要因素。”上述专家补充道,“虽然大部分基差波动都是短期因素,但企业还是应该对导致套期无效的原因进行一定的披露,这有利于投资者更好理解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

  套保风险敞口还须警惕

  随着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运用衍生品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的阵营中。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对套期保值的风险评估并不充分,从而导致诸多套保“失败”案例的发生,并一定程度造成投资者或其他企业对衍生品市场的误解。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实际上都是全社会乃至全球的一种资源配置,期货市场的出现,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套期保值是商品期货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存在,使得实体经济相当一部分企业得以长期稳定地生存与发展,也使得全球商品生产消费的分工明确,实现一体化。”有色行业和期货市场资深专家张宜生表示。

  张宜生表示,企业套期保值评估主要包含4个基础要素:一是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及运作中的合理性;二是授权体系的完整性及应急预案的完备性;三是套保数量的量化控制及时间截面的头寸叠加风险控制;四是套保绩效评估及方案优化测定。“绝大部分套保风险事件都是由于授权体系与套保数量发生了问题。”他总结道。

  中信证券首席财务与估值分析师林小驰认为,套期保值本质是一种风险管理活动,是稳健经营的一种手段。但公司的错误操作和投机行为,会使得套期保值逐渐偏离原本目的。

  林小驰表示,从财务报表视角来看,绝大多数公司将套期工具列示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或负债),少部分将其列示为其他流动资产(或负债),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套期工具的净头寸(衍生金融资产减衍生金融负债的金额),结合期货市场走势,判断公司的套期方向和识别套期头寸的异常情况。以外,还可以通过关注报表附注套期保值情况,进一步判断套期保值种类和特点,包括是否指定套期工具,以及企业如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对投资者而言,我们建议,在经营相关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对于有套保业务的公司,须要密切关注套保头寸恶化的情况,了解公司在套保方面风险预防的措施,以及是否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林小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