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历史为鉴:5月卖出10月买入收益明显

2016-05-20 08:12:48 来源:海通证券 作者:荀玉根等

更多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核心结论:
  ①海外实证研究显示36个成熟与新兴市场存在Sell in May效应,97年至今数据显示A股也存在此效应,5月初卖出10月初买入累计超额收益200个点。
  ②国内外共同特征:制造业的Sell in May效应最显著,消费类行业最弱。
  ③海外研究认为季节、假期等对情绪的影响是此效应的主因,A股则与5-9月整体处于政策淡季有关。
 
  ·海外市场的"Sell in May"效应
  "Sell in May and go away"这句股市谚语来源已久,最早的书面记载见于1964年的《英国金融时报》,所表达的是每年5月先后往往是市场走熊的开始,而谚语的后一句则是"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根据这一谚语,5-9月间的股票收益率会低于一年中其他时间。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 在《美国经济评论》(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文章,对37个成熟与新兴市场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资指数进行研究,发现其中36个市场存在"Sell in May"效应。
  ·A股有没有"Sell in May"效应?——有
  由于1997年之前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设置涨跌停板,我们将1997年以来上证综指按牛熊期间划分为97-02年、03-08年、09-13年和14年至今,观察每阶段指数月度平均收益率,发现每年5-9月上证综指收益率表现普遍弱于年内其余时间,另外观察1997年至今四段震荡市区间(97-98年、02-03年、10年、12-13年)上证综指月度平均收益率,发现震荡市中"Sell in May"效应同样存在。
  ·哪些行业"Sell in May"效应更为明显?——制造业
  我们观察05年至今中信一级行业指数月度平均收益率,发现钢铁、建筑、交运、建材等周期行业5-9月份市场表现普遍较差,"Sell in May"效应更为显著,而消费类行业"Sell in May"表现最弱。这一结果与Ben Jacobsen(2009)对美国股市的研究相符,周期行业季节性特征更为明显,而这一季节性特征在股价上也有所体现。
  ·为何会有"Sell in May"效应
  从DDM模型出发,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从盈利看,5-9月处于基本面验证期,市场考验变大。每年年初,政策亮点多、资金整体充裕、经济数据空窗,易出现春季躁动行情。而随着4、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明朗、年报和一季报公布,市场进入验证期,因之前市场已躁动,只有数据持续改善且好于预期,市场才有继续上涨动力。从风险偏好看,5-9月整体是政策淡季,对市场情绪的刺激不如其他月份。
  ·风险提示

  "Sell in May"效应是历史统计结果,不代表其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