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合盛筹谋A股首发 “小独角兽”IPO潜行

2018-06-20 08:53: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乘着“独角兽”上市东风,一些体量虽无法与工业富联(601138.SH)等媲美,但业务也属创新的企业,也开始纷纷筹划A股上市事宜。
  成立仅四年的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麒麟合盛”)即是如此。这家由360原副总裁李涛创办的企业,自2015年起便连续被多个机构选入“独角兽”名单,近三年来业绩更是实现三连跳,为此次登陆创业板铺平了道路。
  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麒麟合盛营业收入从5516万元增长至9.0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从亏损1.77亿元增长至盈利2.42亿元。
  6月19日,麒麟合盛就IPO事宜回复21世纪资本研究院称,虽成立时间不久,但公司近年来业务快速发展,在A股上市也希望能够借助中国资本市场力量,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出海。
  奇高的毛利率
  麒麟合盛于今年5月底向中国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发行4010万股募资8.69亿元,多少令外界感到些许意外。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公司成立时间的短暂。公开资料显示,麒麟合盛成立于2014年9月18日,这意味着距离其此次筹划上市,成立的时间尚不足4年。
  “公司近年已取得飞速发展,此次拟在A股上市,也是希望借助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持获得更大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对于成立不足四年即筹划上市,麒麟合盛回复21世纪资本研究院称。
  虽然成立时间短,但麒麟合盛此次IPO的底气也许来源于多个方面。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麒麟合盛由360原副总裁李涛创办,其目前以持有可支配表决权的股份比例合计54.27%,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到,李涛曾是周鸿祎3721时代的核心成员。自2004年后,李涛曾先后担任8848副总裁等职务,2009年加盟360担任副总裁负责无线业务,并在2014年离职。
  因此,从时间上来看,李涛从360的离职,似乎正是为了麒麟合盛的创办。
  麒麟合盛的财务数据亦颇为亮眼。
  财务数据显示,2015-2017年,麒麟合盛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达到86.44%、97.45%和98.33%。
  麒麟合盛称,公司2016年较2015年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此前尚未开始大规模变现,收入较少,但用于支持公司服务和研发的服务器租赁成本较高导致。
  较高的毛利率也使麒麟合盛在业绩层面实现快速的增长。
  2015-2017年,麒麟合盛实现营业收入5516.54万元、5.86亿元和9.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5.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亿元、1.67亿元和2.42亿元。
  对于2015年的亏损,麒麟合盛解释,主要源于2016年年末合并至麒麟有限的子公司,故导致公司2015年、2016年非经常性损益较大。
  不过,在完成此次IPO之前,麒麟合盛似乎先要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主营业务的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等。
  数据显示,2015-2017年,麒麟合盛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64.12万元、5.05亿元和8.56亿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0.05%、86.11%和 94.44%。
  对此,麒麟合盛解释,公司面对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目前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尽量多的用户,未来在海量用户基础上再逐步构建内容和商业服务。
  “因此现阶段盈利模式主要是基于自有海量用户,向用户展示广告并向第三方广告平台收取广告服务收入,而未来公司业务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6月19日,麒麟合盛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估值两月增四成
  在此次筹划登陆创业板前,麒麟合盛曾一度计划于海外上市,并为此搭建了VIE架构。
  2014年6月,李涛及投资人代表共同设立北京麒麟合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麒麟科技”),当时他们的目标是搭建红筹架构,麒麟科技作为红筹架构下的境内VIE。但2016年12月,公司开始拆除红筹构架,并作出拟实施重组方案以推进A股上市的计划。
  对于此次放弃海外上市并选择A股IPO,麒麟合盛解释,公司在成立之初搭建VIE结构主要是融资需要,“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拟启动上市工作,并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转向A股上市”。
  而在此次A股IPO过程中,麒麟合盛于招股说明书中极力为自己标上了“独角兽”标签。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麒麟合盛称在2015年8月,公司仅成立一年即入选《华尔街日报》全球初创公司10亿美元估值俱乐部(即“独角兽公司”),并作为亚洲独角兽代表成为榜单中最年轻的公司,也是唯一专注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
  2018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长城战略咨询等联合主办“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麒麟合盛以18.5亿美元(约120多亿元)估值连续第二年入选“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同时也是连续第三次位列“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榜单前列。
  身披“独角兽”外衣的麒麟合盛,也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了估值的快速增长。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发现,2017年7月-9月,麒麟合盛先后三次进行增资,投后估值分别为86.3亿元、100亿元和120亿元。这意味着,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麒麟合盛的估值上涨接近四成。
  而麒麟合盛120亿元的投后估值,与目前在美上市的猎豹移动(CMCM.N)相差无几,后者最新市值为17亿美元,合人民币110亿元,但二者之间的净利润数据却相去甚远。
  上文提及,麒麟合盛去年净利润为2.4亿元,同期猎豹移动营收则为49.75亿元,净利润13.8亿元,后一项数据为前者的近6倍。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在“独角兽”于A股上市驶入快车道的当下,麒麟合盛能否分享到这波红利很难预测,这既与公司体量有关,也与目前政策的推进速度有关。
  “从创新企业筛选标准来看,它明显是不符合的,无论是估值还是盈利水平。但随着政策的推进,后续标准降低是可预见的,这对麒麟合盛上市进度来说,将会起到促进作用。”上述投行人士说。
  对于公司此次IPO的前景,麒麟合盛方面表示,“IPO不是公司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