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岐:A股跑偏“越长期越没有回报”

2014-03-18 08:46:2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A股市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先后支持了国企解困、银行业改革,广大的投资者在其中付出甚多,然而30多年来,这些投资者却没能获得长期的回报。另一方面,在美国市场,包括旧经济时代的通用、可口可乐,新时代的微软、苹果、谷歌,伟大的企业不断产生,创造了伟大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推动了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诞生;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却仍然没有看到这样的企业诞生。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偏离了原先的设计目标,成为一个典型的投机市场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制度改革,才能实现从投机到投资市场的转变。

  曹凤岐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纳斯达克培育了许多高新技术公司。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产生和美国不一样,它一开始就是为了解救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没钱了,吃了财政吃银行,吃了银行吃股民。这种指导思想决定,这个市场不是一个投资市场,而是一个融资市场,融资者拿到钱,但是不管市场回报。

  在理想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当与资本市场的企业主体共同发展,共生共荣。“中国的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市场,越长期越没有回报。”曹凤岐表示,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不是很规范,存在“一年好、二年差、三年ST”的情况;另一方面,它的分红还不太规范。如果不把资本市场看成单纯的融资市场,而是投资市场,投资者拿出钱能得到回报,这个市场就是健康的。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国股民、投资者在市场上得到回报了吗?而那些上市公司拿了多少钱?这些钱都干什么了?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解决中国市场的定位问题。真正转变成投资者的市场,让投资者有回报,这个市场才能真正成为价值投资的市场。

  “我们在设计股份制、设计资本市场的时候,是想通过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让企业能够独立在市场上融资,让投资者能够独立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但是这么多年来,资本市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我们原先设想的发展,而是变成了一个以融资为目标的市场,并且诞生了许多利益主体。”曹凤岐表示。

  他认为,理论上,企业从资本市场上拿到钱以后,应当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高管却都成为亿万富翁,超募资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使用。而且,从创业板本身来看,上市的企业也并不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没有表现出和中小板明确的区分,而是“迷你中小板”。

  曹凤岐认为,要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上述弊病,应当从包括发行交易制度、企业公司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把资本市场变成一个真正的投资市场、把投机者变成投资者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才是一个成功的市场。目前来看,这种转变不能马上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缺陷。因此,进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应当看到,资本市场的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中国资本市场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