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瞭望塔

  龙跃

  本报记者

  A股市场的中期底部历来需要一个复杂的确立过程,期间的猜疑、失落甚至恐惧往往长久难以消弭,这使得利好因素并不是市场下跌空间封闭的重点,负面利空的明显弱化反而成为夯实底部的关键。现阶段,尽管股市仍然看不到多少亮点,但不确定因素的大量消失已经使得继续下跌的空间非常有限。

  整体市盈率只有11倍,当前A股完全可以用便宜来形容,但如此便宜的市场却长时间难以吸引资金目光,原因有二: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初期,经济增长中枢、资金层面松紧、长期政策取向充满不确定性,令场外资金保持谨慎态度;进入场内博弈的资金既然承担了较大风险,势必要求更高回报,成长股于是成为唯一选择,但经过大幅炒作后,成长股泡沫持续膨胀,可参与品种快速减少,于是场内资金不得不在四季度选择观望。

  上述两个原因共同造成了当前市场的弱势格局。进一步看,在股价负反馈作用下,对经济、流动性乃至政策的悲观情绪在投资者脑海中明显固化。

  不过,当多数资金变得更加谨慎时,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影响股市的众多因素中,究竟是既定的利空重要,还是那些预期外的不确定性更加关键?如果仍然相信市场的晴雨表功能,答案显然是后者。

  那么在当前令投资者悲观的因素中,还有哪些会变得更差?创业板经过快速下跌,不少个股重归合理估值区域;在转型背景下,明年经济增速可能不会有太多惊喜,但在消费、出口和私人投资的共同支撑下,轻易滑出7%至7.5%区间的可能性不大;经历了6月钱荒后,央行调控手段更加灵活,资金面完全有能力保持“中性偏紧”而非“从紧”的格局;更为重要的是,三中全会已指明了未来十年的改革方向,政策面豁然开朗。

  既然如此,投资者有理由相信,随着不确定性这一今年股市最大负面因素的弱化,市场未来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正在逐渐封闭,而当前包含较多悲观情绪的估值水平,也为中期介入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