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为中国债市连接全球市场铺路搭桥

2020-09-26 09:17: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常佩琦 记者 范子萌

  1万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境外投资者净增持中国债券的规模。

  这只是一个序曲。随着富时罗素宣布中国国债将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可以预见到更为壮观的外资大潮还在后头。

  境外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国债市?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Samuel Fischer)的观点绝对有代表性。他去年带领团队收获了中国首批银行间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让德银在中国债券市场拥有了全市场的业务拓展能力。

  方中睿期待以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为范本向海外传递积极能量,并自谦将尽“绵薄之力”为中欧两大经济体愈发紧密的联系添砖加瓦、铺路架桥。

  中国债市后续发展空间大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11.9万亿元。虽然中国债市体量巨大,但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债市比较复杂,有银行间和交易所两大市场,还有许多不同的债券品种,需要境外投资者慢慢熟悉。”方中睿直言,虽然目前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QFII、RQFII、直接入市、债券通等多种渠道投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但不同渠道的相互分割,也给同一境外投资主体在市场准入、债券过户、资金划转等方面造成不便。“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正在持续努力解决相关问题。”方中睿说。

  近期,央行等三部门对外征求意见,希望统一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准入标准,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方中睿说,这意味着境外机构投资者只需要申请一次,就可以投资所有债券品种,为外资的进入减少了限制和障碍。

  针对市场讨论较多的“债市流动性不足”这一问题,方中睿认为,这是由于中外债券发行存在一定差异性。“海外投资级债券的发行规模往往在10亿美元以上。在中国发债,对于单一产品而言,一次性发行规模相对较小,投资者也更容易消化,但也会产生后续交易不活跃、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他说,随着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市互联互通,预计流动性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方中睿认为,应具体分析市场参与者持有中国债券的动机。他解释,一部分境外投资者将债券视为储备资产,当前中美利差走阔至高位,中国国债对外资吸引力十足。并且第一拨进入中国的境外投资者属于指数驱动型,目前可能暂无分析中国信用债风险的能力。

  “除了已经在境外发行过债券的大型金融机构和央企等优质发行人之外,海外投资者对境内信用债发行人还不够熟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方中睿说,目前市场上也有部分外资机构对信用债兴趣颇多。这类机构多是专注于投资信用债的投资性机构,对收益率要求相对较高,中国市场的信用债也在其考虑范围之中。

  海外投资者跃跃欲试

  2019年9月,德银成为首批两家获得银行间债市A类主承销牌照的外资银行之一。由此,德银能够凭借主承销商资质参与中国公司债市场,业务扩展至所有债务融资工具产品。

  德银所获得的A类主承销牌照意义重大。方中睿表示,这意味着德银既可以帮中资企业在境内外发债,也可以带动境外发行人和投资人来到中国市场。

  获得A类主承销牌照一年以来,德银成绩不俗,并储备了不少项目。方中睿透露,德银筹备中的项目包括MTN、PPN等,期望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启动一系列品种齐全的项目。

  方中睿表示,中国债券市场体量很大,空间也很大。市场上不乏期待通过外资承销机构来引进境外投资者的发行人。“如果发行人已有国际评级,希望国际评级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引进境外投资者,这时德银等全球主要外资银行的优势便会凸显出来。”

  “即便是在当前全球疫情阴霾未散的背景下,海外投资者对于中资美元债的认购热情依旧高涨。”方中睿表示,这反映了市场对高质量亚洲发行人的浓厚兴趣。德银也期待不断加深与中国本土各大发行人的合作,搭建好连接中外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