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接近30万亿元 公募不要忘了使命和担当

2024-03-20 08: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9.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纪录,其中2月单月规模增加近2万亿元。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更大规模意味着更大的使命和担当。

  从行业发展现状看,公募规模虽然在持续增加,但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长期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始终困扰着投资者,基金公司在市场高位顺势营销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吸引投资者,部分公司还会下大力气塑造明星基金经理,甚至鼓励基金经理押注赛道追求短期业绩。

  从因果关系看,“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结果,原因除了市场自身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缘于基金公司上述不当行为。分析基金收益可以发现,在2018年底随便买入一只权益基金,持有两年大多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但在2020年底市场阶段性高位,即便精挑细选后买入,持有两年后赚钱概率并不高。此外,从效果来看,基金造星运动往往变成一地鸡毛,押注式投资的基金经理最终大多让投资者亏钱。

  上述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当基金公司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多追求管理费收入的时候,这样的结果不难理解。

  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意见》指出,“行业机构经营理念有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治理水平待强化、合规意识和水平不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要求机构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端正经营理念、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履行信义义务,始终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引导股东单位在机构经营考核中显著加大功能性考核的权重。

  在《意见》中,和公募基金直接相关的,还包括“注重把握长期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聚焦投资者长期回报,健全基金投资管理与销售考核及评价机制”“强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等。

  《意见》切中肯綮,直击问题核心。如果能够真正地贯彻实施,行业定会激浊扬清,更上层楼。对于公募基金从业人员来说,在公募管理规模接近30万亿元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大的使命和担当,也需要有更高的道德准则。

  随着居民财富的持续增加,作为居民理财的中坚力量,公募基金关系民生福祉意义重大。从客户群体看,和购买私募基金、信托产品的高净值客户相比,公募基金客户更多是普通投资者,主要是工薪族,甚至还有退休职工等,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基金收益密切相关。

  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除了“提升投研能力”的基本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命和担当意识的提升,具体体现是“以投资者利益为先,恪守信义责任”。

  事实上,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仅有外在的硬性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内在的软件更为关键,包括资产管理公司的价值观、基金经理的责任心等,这些才是决定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巴菲特在每年致股东的信中常称,他的绝大部分资产都是其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以此来保证其自身利益和持有人利益尽可能地保持一致。这是从机制上将投资者利益和基金经理利益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知名投资人陈光明曾说过,在资产管理行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因为资本市场诱惑太大,离钱太近,如果品德不过关,不够善良,总想占别人的便宜,就容易走歪路。一旦走歪路,就是典型的“极度聪明却没有智慧”的人,最后一定会翻船。

  居高声自远。在资产管理行业,资管机构的成功,最终都将来自价值观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