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起引导责任互联网基金销售谋变革

2023-10-23 08:10:5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妍

  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开始在生意和服务两端探索合适的平衡点,牺牲部分阶段性绩优产品带来的销量,试图对投资者购基行为进行一定的干预、优化,以提供更负责任的销售服务

  在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奔着高收益而去,最终遭遇净值“滑坡”的投资者不在少数。然而,当下仍有一些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在推荐基金时,片面渲染过往优秀业绩,起着不好的导向作用。

  受情绪的影响,投资者容易忽略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部分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迎合一些投资者“收益至上”的择基心理、满足自身商业利益去推荐阶段性绩优的基金产品,这么做真的好吗?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如何更好地平衡生意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收益至上”的营销卖点

  “买之前哗啦啦地涨,我买了后一路亏了30%。”作为今年高点买入AI绩优基金,然后遭遇净值“滑坡”的新生代基民,小贵(化名)太有吐槽欲了。

  最近小贵已经亏得有些“佛”了:“近两年,在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上买基金一共被套了20多只,账户是‘一片青青草原’。前两天,看上一只最近1年业绩很好的基金,本想赚个生活费就走,结果又遇上了一个套。”

  同样被“绩优基金”困住的暖暖(化名),是个“996”的白领。平日她没什么时间研究基金,就在某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App上买了首页推荐的一只历史业绩同类排名第一的产品,但短短数月已亏了近一个月的工资。“不明白为什么买了平台推荐的绩优产品还会亏钱?”暖暖感慨道。

  小贵与暖暖的基金投资故事并非个例。今年试图在网上“按图索骥”买下阶段性绩优基金的投资者,投资结果大多不好。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的基金,平均区间回撤为16.54%,回撤最大的产品竟超过43%。

  近些年,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凭借便捷性、低费率,成为基民购买基金产品的主流选择之一。但其一味迎合投资者“收益至上”喜好的营销服务,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

  从各大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的App首页来看,由于展示空间有限,很多基金的推荐显得简单粗暴,产品名称旁最明显的位置就是大红色的业绩表现,部分产品边上还会附注“近一年同类第一”“历史绩优”等标签。

  更有甚者,将基金“包装”得像理财产品,并以高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卖点吸引流量。“今年三季度我买电视机的时候,京东上有个16元的购物抵用券可以领取,但点进去后发现要先买一只信息传媒类基金,注明‘止盈年化收益率6%’,看起来就像个银行理财,挺有迷惑性的。”有网友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要是那时候没仔细看清楚而买下那只基金,现在已经亏钱了。

  互联网平台应担起销售引导责任

  投资者买基金是为了资产增值,看收益择基最为直接。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天然会放大人性的弱点,受情绪的影响,投资者容易忽略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大量“长尾”用户的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应该担起怎样的责任?

  “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老百姓参与金融业务变得非常便利,无论贷款、消费还是投资,在App上按几个确认键、输好密码就完成了。互联网平台淡化了基金的金融产品属性,导致很多基民购基时容易出现‘感性’操作。”有基金研究人士说。

  有基金公司品牌部人士对记者坦言,上半年旗下某产品业绩不错,而其规模增长最快的时候,正是6、7月份短期业绩的冲高阶段,很多投资者就是奔着业绩去买的。“现在业内有太多的基金经理在道歉,我不认为在产品业绩很高时加大营销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但不少电商渠道在权益类产品的流量倾斜上,还是更偏好风格鲜明、阶段性业绩较好的基金。”

  某中小基金公司电商部人士也认为,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一味迎合投资者“收益至上”心理、以业绩为卖点的做法,在牛市客户普遍盈利时,不会有太多问题,但在弱市,负面影响就出现了。这两年权益市场表现欠佳,债市也多有波动,很多客户冲着高收益买入基金产品,结果被套在高点。对此,部分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在营销策略上,一些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片面渲染基金的阶段性收益,这催生了投资者对短期高收益的心理预期。同时,一些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在销售基金时,在投资策略建议方面常常缺位,令投资者缺乏全面的市场认知。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有责任向投资者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而不应故意放大基金的业绩。”这位基金电商部人士说。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认为,上述现象反映了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如何平衡好商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业绩好的基金确实更容易被投资者所感知和接受,而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是商业机构,不可能违背自己的商业逻辑,和收入作对。

  刘亦千同时表示,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公募基金需要服务更多的投资人、更多的客户资金,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普惠价值,但其规模应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应以投资者的利益为核心,不能通过无视投资者利益来获得。

  新变革悄然而至

  行业变革正悄悄到来。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已开始在生意和服务两端探索合适的平衡点,牺牲部分阶段性绩优产品带来的销量,试图对投资者的购基行为进行一定的干预、优化,以提供更负责任的销售服务。

  以腾讯金融科技旗下理财通为例,从今年6月开始,其构建的全流程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资产表现情况,及时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干预,提供针对性保护。比如,一旦发现某类资产规模上涨过快、投资者行为趋同、短期风险积累,该系统会及时发出风险提醒。随后相关资产在平台上的曝光权重会被降低,以抑制投资者在该领域的过多投资。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在售前加强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测评等基础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分类。对保守型、70岁以上老年用户等重点关注客群,展示差异化的专区,部分风险产品也不主动推荐给风险偏好极低的用户。同时,主动、全面地披露资产的回撤情况,让用户在买入前有全面的认知。

  盈米基金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千人千时千面”的智慧化营销中台,以期提供个性化的专属服务。比如,对用户划分700多个标签类别,包括年龄区间、风险偏好、持仓时间、关注赛道等,借此实现分层、分组,给客户推荐对应的内容和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对于基金销售的引导,并不是要为投资者选出未来表现最好的产品,而是要让投资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类型,明白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对所选基金的特征有足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