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闻很香但吃了有毒 私募对类通道业务欲罢不能

2023-08-28 08:16: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马嘉悦

  通道业务隐蔽性极强,很难通过公开信息进行辨认。部分私募对“躺着赚钱”的通道模式兴致盎然,目前雪球结构通道、上市公司股东减持通道等类型的灰色产品仍然存在。

  在多位头部私募机构的人士看来,行业规范发展是大势所趋,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类通道业务存在巨大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提升机构化水平,真正以投资人利益为先。

  事出反常必有妖。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多只量化私募基金显露长期持股操作行为,其中有些产品对同一只标的的持股周期超过了1年,这与量化策略高换手率的特征大相径庭。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极其反常的操作可能是部分管理人采取了定增、T0(日内交易)等另类套利策略,也可能是私募为特定客户持有特定股票设立了类通道产品。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通道业务隐蔽性极强,很难通过公开信息进行辨认。部分私募对“躺着赚钱”的通道模式兴致盎然,目前雪球结构通道、上市公司股东减持通道等类型的灰色产品仍然存在。不过,在多位头部私募机构的人士看来,行业规范发展是大势所趋,管理人开展类通道业务存在巨大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提升机构化水平,真正以投资人利益为先。

  一件怪事:

  量化私募也会长期持股

  伴随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高换手率的量化私募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的反常操作行为被曝光。

  山西焦化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量化私募珺容资产旗下5只产品出现在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期末合计持股市值超4亿元。拉长时间来看,该私募旗下产品已经连续11个季度现身山西焦化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宁聚资产旗下量化产品也存在类似情况。近日,乐歌股份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宁聚量化优选证券投资基金持有208.8万股。拉长时间来看,2022年三季度末,该私募基金便现身乐歌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已连续四个季度持有该股。

  另外,截至二季度末,天算量化旗下私募基金持有千红制药1699.69万股,而且自2020年四季度末起,该基金便一直持有该股,持仓市值一度超过1亿元。宽投资产旗下宽投天王星11号私募投资基金则连续七个季度持有信捷电气。

  据了解,在目前量化私募行业的多头策略产品中,即便是中低频策略,其换仓频率也大约为一个月一次,连续多个季度持有同一只股票的操作十分反常,且不符合策略高换手率、高分散度的特征。

  “量化私募的换手率一年最少也有几十倍,正常的量化资管产品绝不可能长期甚至重仓持有一只标的。”某量化私募人士直言,“量化私募旗下产品反常地长期持有一只标的,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另类套利策略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持有某标的,比如单只股票的T0策略、定增策略等;二是管理人为满足特定客户持有特定股票的需求设立了类通道产品,比如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存在一定的减持或理财需求,会选择借助私募基金通道更加灵活、低成本地实现相关操作。”

  一种“虚胖”:

  借通道业务实现规模扩张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为满足特定客户需求而设立类通道产品,私募业还存在很多灰色通道业务:

  一是充当雪球结构产品的通道。雪球结构产品,是对带有雪球结构收益特征产品的简称,全称为“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某私募市场人士透露,个人投资者购买此类收益凭证有较高的门槛,券商借道私募后能够降低申购门槛,吸引更多投资人参与。

  二是为基金经理设立通道产品。近年来,为促进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提高了私募准入门槛,部分投资人士由于不能满足专业要求标准而无法成为私募基金经理,曲线操作的通道服务由此应运而生。

  “部分私募会以符合专业要求标准的基金经理的名义发行新产品、进行募资,但产品的投资、交易甚至风控都全权交给另一位尚不符合专业要求标准的投资人。私募从中收取一定的通道费,每年可以躺赚一部分收益。”上述私募市场人士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私募之所以对通道业务兴趣盎然,主要缘于其对规模的正面贡献。

  深圳卓德投资的投资总监杨博直言,通道业务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便可以带来一定的收入,同时能快速扩张规模,所以部分渴望扩大规模的私募会选择阶段性地开展通道业务。

  “部分私募正是凭借类通道业务,快速跻身中型或大型私募梯队的。”某渠道人士也直言,“近两年,随着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百亿级私募梯队迅速扩容至100家以上,因此各渠道纷纷提高了代销门槛,部分券商更是要求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私募才能进入白名单。在此情形下,部分中小型私募为了满足条件便选择了走通道业务这条捷径。另外,管理规模的扩张能够使私募在招募优秀人才方面提升竞争力,从而提高投研水平。因此,对私募机构来说,通道业务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一条法则:

  规范展业方能行稳致远

  表现上看,开展通道业务只是为扩大规模而玩的一个花招,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私募走此捷径一路上暗藏多种风险:

  一是合规风险。今年4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起草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的第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对投资者资金来源的合规性进行审查,不得由投资者或其指定第三方下达投资指令或者自行负责投资运作,不得为金融机构、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以及其他私募基金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投资者门槛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有多家私募因合规问题受到处罚,甚至直接被注销管理人登记。比如,8月18日,中基协连发19份处分决定书。因存在违规行为,中基协决定分别暂停受理晟孚投资和领睿资产私募基金产品备案12个月和6个月,取消领睿资产、陆羽基金、福建摩方、米多资产的会员资格,并撤销陆羽基金和福建摩方的管理人登记。

  记者根据中基协数据进行了统计,截至8月24日,今年以来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而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高达1623家,同时还有超7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因合规问题遭到监管处罚。

  二是投资人利益受损风险。杨博表示,部分通道业务由于存在嵌套或者杠杆,无法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利益权责不明,风控也常常处于“裸奔”状态,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以为基金经理设立的通道产品为例,通道产品的实际管理人不直接在私募机构中任职,若在产品管理过程中实际管理人与私募机构产生纠纷或者遭遇重大风险,极有可能出现无人为投资人利益负责的情形。

  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曾公开表示,私募管理人若要行稳致远,必须在合规风控上毫不松懈,在可能引发投资者利益冲突的关键环节和流程上,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先。比如,在投资管理环节,通过压实各关键岗位的主体责任严守三道红线,即防范老鼠仓、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私募行业管理规模不断创新高,私募管理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为沉重的责任,必须不断提高机构化水平,守住合规底线,这样才能在资产管理大发展的浪潮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