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见挂牌转让却迟迟无人接手 中小基金公司股权受冷落

2023-07-03 08:24:4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海晴

  中小基金公司股权受到资本的冷落。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挂牌转让的股权,迟迟无人接手。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当前公募行业进入发展整固期,同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小基金公司如果无法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很难在资产管理市场上分到一杯羹。

  遭冷落的股权

  近日,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披露的信息,上海银行拟转让上银基金20%股权,转让底价为3.388亿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为6月20日至7月4日。目前上海银行持有上银基金9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上银基金20%股权挂牌时间已经多次延长。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该项股权挂牌转让最早的信息披露期为3月30日至4月26日,此后分别延长到4月28日至5月29日、6月1日至6月14日,如今再度延期至7月4日。

  类似的剧情此前也曾上演过。上银基金原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多次挂牌转让上银基金10%股权,最终以转让底价1.497亿元成交。

  此外,今年诺安基金的20%股权也在挂牌转让,信披时间也已延长。其他中小基金公司中,红塔红土基金的部分股权也被股东转让。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北京华远集团拟转让红塔红土基金30.2419%的股权,项目披露起止日期为2023年5月15日至2024年5月6日,长达近1年时间。若此次股权转让成功,华远集团将完全退出红塔红土基金的股东名单。

  暴露发展困境

  中小基金公司股权缘何“失宠”?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基金公司的股东是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投资敏感性,其目的性也较强,投资基金公司主要是为了取得丰厚的回报。事实上,股权“失宠”的背后,也反映出这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正遭遇难题。

  随着公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与头部基金管理人愈发稳固的地位形成对照的是,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负面缠身,难以实现长足发展,核心高管亦频频离职,导致公司管理结构不稳定。

  从经营发展情况来看,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甚至无法实现收支平衡,面临生存考验。Choice数据显示,南华基金、瑞达基金、中海基金、红塔红土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去年净利润均告负,其中部分基金公司更是连续多年亏损。

  多次增资自救

  另外一些中小基金公司股东则试图自救,多次增加注册资本金,支持公司的发展。例如,6月14日,弘毅远方基金公告称,公司股东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向公司增加出资60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金由2.5亿元增加至3.1亿元。

  这并不是弘毅远方基金第一次增资。2021年2月,弘毅远方基金也曾发布类似公告,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向公司增加出资30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金由2.2亿元增加至2.5亿元。

  类似的还有,南华基金注册资本金从2亿元增至2.5亿元,湘财基金注册资本金由2亿元增至3亿元等。

  中小基金公司未来是否还有发展空间?金元顺安基金董事长任开宇认为,头部效应确实是公募行业的一大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基金公司完全没有发展的机会。“品牌效应、渠道优势等确实会快速催化出一批头部公司,但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投资者认知水平的提升,追求特色化和差异化也能诞生一批优秀的基金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基金公司如果抓住这样的转型机会,不断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供高质量、差异化、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就能突破重围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