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演大反攻 明星投资人看好后市

2023-01-16 07:34:3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在港股最近两个月的上涨行情中,南向资金流入反而放缓,海外主动资金流出减少但尚未逆转,推动上涨的力量主要是空头回补和交易型资金

  对于港股来说,过去半年来的走势堪称冰火两重天,恒生指数走出巨大的V形反转行情。2022年7月到10月底,港股跌入深谷;而去年11月以来,港股迎来强势反弹,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恒生指数涨幅达4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高达60%。

  在市场的大幅波动中,有人黯然离场,有人星夜入局。此轮港股反弹行情中,哪些机构获得较好收益?经历大幅反弹之后,港股接下来将如何演绎?

  有人星夜入场豪赚

  2022年10月,港股迎来过去两年的“冰点时刻”。从2021年2月以来,在20个月时间内,恒生指数从31000多点跌至15000点下方。龙头股腾讯控股的股价,亦从2021年初的700多港元,在2022年10月末跌破200港元,跌幅超过七成。

  市场风声鹤唳,有人看到了风险,也有人看到了机会。在去年10月中下旬港股大跌时,聚鸣投资创始人刘晓龙开始强力布局,他迅速将光伏和军工仓位换成港股,并在随后的两个星期内,将港股持仓提升至三成以上。

  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刘晓龙管理的聚鸣多策略私募产品,2022年前10个月净值下跌超过21%,在最后两个月净值上涨超过10%,这也使得该产品2022年的全年跌幅降至14%以内。

  “去年唯一的高光表现是10月至11月。在10月中旬,我们意识到政策层面要发生改变,开始卖出避险的军工和光伏,大幅买入受益于经济复苏的互联网、消费、地产链白马,在11月至12月取得了部分超额收益。”刘晓龙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表示。

  同刘晓龙一样抓住这波港股上涨机会的还有希瓦资产的梁宏。事实上,梁宏过去一两年一直看多港股,尤其看好互联网和物业服务板块。但港股跌跌不休的行情,也让他承受了巨大压力。幸运的是,在他多次提及“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之后,行情终于来了。

  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梁宏管理的希瓦小牛1号基金产品,2022年前10个月跌幅超过23%,但是依靠最后两个月的大涨,该基金在2022全年仅回撤3个多点,在百亿级私募中表现领先。

  沪上某第三方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恒定的投资风格至关重要,万物皆有周期,只要长期的投资逻辑正确,就有希望从跌倒处重新站起来,最怕的是不停地追涨杀跌。“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投资风格过于极致,净值波动必然不小,持有体验就不太好,基金经理需要和持有人做好充分的沟通。”

  同梁宏一样笃信港股价值的,还有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坤。这位昔日备受追捧的投资明星,在过去的1年多备受诘难。他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最大回撤接近55%,让高位入场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但从去年11月以来的净值表现看,截至今年1月9日,短短两个多月,该基金净值上涨了逾40%。

  从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的持仓情况看,根据该基金季报,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包括腾讯控股、美团、香港交易所和药明生物4只港股。在此轮港股的大反弹行情中,为基金净值上涨贡献不少力量。

  谁导演了这轮反弹行情?

  在过去两个多月的反弹行情中,从资金层面分析,哪些资金在买入港股?又有哪些机构在推高港股股价?

  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在港股最近两个月的上涨行情中,南向资金流入反而放缓,海外主动资金流出减少但尚未逆转,推动上涨的力量主要是空头回补和交易型资金。

  从南向资金情况看,过去一两年,尽管港股市场表现萎靡,但南向资金在持续加仓港股。不过,在港股市场反弹之后,南向资金的流入骤然放缓。Choice数据显示,南向资金2022年10月净买入680.55亿元,11月净买入463.81亿元,12月净买入83.72亿元。这表明在市场大幅反弹之后,部分资金选择获利回吐。

  从海外资金的情况看,主动基金流出放缓但尚未逆转。中金公司数据显示,海外主动资金在港股的流出态势基本上贯穿2022年全年,即使在此轮反弹行情中,海外主动基金仍延续流出态势。同源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15日以来,海外主动基金已持续流出25周,规模达93.9亿美元,其中专注于整体新兴市场与美股市场的主动基金流出较多。尽管近期流出步伐放缓表明有局部的资金回流,但至少说明海外主动资金也不是本轮港股快速反弹的主力。

  中金公司的研究结论显示,港股卖空成交占总成交额比例自2022年7月以来持续攀升,并于10月上旬创下24.5%的高点,不过11月快速反弹后显著回落。由于空方力量变弱,加上南向资金和海外主动资金并未加速流入,说明近期的反弹可能更多为空头回补和一些交易型资金推动所致。不过,从资金属性看,这类资金的行动大概率不受基本面的主导,这也解释了为何市场反弹速度如此快。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根据其所在公司的研究数据,在近期港股的反弹行情中,海外资金直到2022年12月下旬才开始大仓位买入,原因或许同海外大型机构“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投资策略有关。“他们更多是应对而不是预期,当向好预期发生之后才开始加仓,毕竟对于很多海外大型机构来说,港股仓位只是其中小部分仓位而已。”

  后市如何演绎

  从支撑港股反弹的逻辑看,主要是多方面因素共振的结果。那么,在市场大幅反弹之后,港股后市将如何演绎?

  根据广发证券的统计数据,当前港股整体估值仍处于中性偏低水平。

  在2022年10月港股大跌时,中庚基金基金经理丘栋荣曾表示,强烈看好港股市场跌出来的机会。中庚基金也筹划发行了专注于投资港股的基金,该基金近日募集成立。但在港股强劲反弹的背景下,丘栋荣表示,港股反弹很快,累积了不少风险,可能已经错过了左侧布局的最佳时机,但他仍然强调了港股当前的配置价值。

  在丘栋荣看来,从产业以及自下而上的行业角度看,港股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这些资产正以非常低的价格被交易。他非常看好以下几类资产:一是代表中国传统经济的优质公司,既包括了传统产业里的金融、地产、资源、煤炭、石油,也包含了像电信、移动等优质运营商公司。“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种高质量、低风险、低估值、高分红和高预期回报的资产。”二是代表新兴产业和新兴力量的公司,包括互联网、科技、医药、新兴消费以及部分新兴创新型公司等,还包括近几年在海外上市的部分中概股公司回流到香港市场。“这些公司可能是中国经济体里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新兴力量,在未来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潜力。”三是A股资产里没有的部分资产。

  在刘晓龙看来,相对于A股而言,港股2023年的表现可能会更好,主要原因是其在前两年遭受了更多的冲击,使得港股比A股跌幅更大。虽然恒生指数过去两个多月大幅反弹,但总体上仍然具备估值优势,随着美元走弱,资金面也会迎来较好的时间窗口。

  刘晓龙提醒,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市场大幅反弹之后,投资思维一定要及时转变。在前期的持续震荡下跌行情中,不少投资者形成了熊市思维的惯性。“解套了或者刚刚赚钱,就想马上卖掉,这是典型的熊市思维,也是普通投资者在熊转牛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市场在短期快速上涨之后,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但投资人一定要从熊市思维转为牛市思维,要勇于持股,不能轻易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