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户为中心深化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专访工银瑞信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海璐

2020-11-09 10:28:0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陈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玥)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居民资产多元化配置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距离资管新规出台已两年半时间,相关配套政策持续发布,资管行业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基金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压力和挑战。

  对于头部基金公司来说,如何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顺势而为适应新常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如何?对此,记者专访了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海璐。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双轮驱动主动应变

  王海璐表示,当前基金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在经历提质增效的转型期,整体上呈现从规模扩张向深耕细作、从粗放发展向规范经营、从高速增长向质量提升的巨变。

  “从基金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前几年银行系基金公司在母行的协同支持下,市场份额、同业排名等方面实现迅速提升,但新规推出后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也最大。作为国内银行系基金公司旗舰的工银瑞信,也充分感受到了资管新规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货币基金、专户、专项等受益于集团协同的业务所受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非常突出。可以说,资管新规出台后,工银瑞信的转型发展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 王海璐补充道。

  “如何主动适应资管新规,继续发挥好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优势和禀赋,加快推动经营转型,核心是在‘转’字上下功夫”。

  王海璐表示,资管新规后,工银瑞信紧跟监管政策要求和导向,在经营理念、经营思路、经营策略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转变。

  “转变经营理念,就是彻底摒弃‘泛资管’时代规模至上的思想,坚守资管业务本源和价值创造导向,在募、投、管、退各环节发挥专业能力,勤勉尽责;转变经营思路,就是向精耕细作的更高质量发展转变,坚持以提升投研硬核竞争力为基础,积极调整优化业务结构,着力发展高附加价值业务,提升经营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营策略,就是转向集团协同与市场化竞争并重的‘双轮驱动’发展策略,在优化渠道布局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

  王海璐告诉记者,围绕三个层面的转变,工银瑞信在经营发展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优化,通过近两年的持续努力,实现了“投研能力同业领先、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风控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科技发展提速、人才队伍效能提升”的良好局面。

  坚持客户利益至上 匠心打造硬核实力

  王海璐认为,投资者信任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围绕“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升客户获得感”的核心,坚守信义义务,始终践行“价值投资、稳健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观,处理好发展观、业绩观和风险观三者的关系。

  “就发展观而言,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追求可持续、长久、高质量的发展,避免盲目追求过快发展而忽视投资人利益;就业绩观而言,追求长期可持续、穿越周期的优秀业绩,避免过度追求短期业绩而忽略基本面;就风险观而言,切实做好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和平衡,避免因片面追求高回报而忽视风险防范。”王海璐阐述了她对于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

  在上述观念的指导下,工银瑞信全力提升投研“软硬”实力。“软”实力方面,把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发展观传导到每位投研人员,引导形成重合规、重稳健、重长期的投资观;“硬”实力方面,不断拓展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完善投研决策机制,加强组合精细管理,丰富投资策略,着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长期价值投资能力、资产定价专业能力,形成了全周期的稳健投资能力。

  与此同时,加强投研互动,提升投研一体化水平,也是工银瑞信投资能力提升的一大法宝。在投研管理机制优化上,加强内部人员梯队“传帮带”,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帮助投资经理做出更科学稳健的投资决策。在内外部资源整合上,强化宏观与微观协同、投资与研究协同、固收与权益协同、公司与集团协同,并通过建制度建机制,提升研究员的市场意识和投资参与度,进一步强化投研一体化建设。

  另一方面,王海璐也深知,投资经理的管理能力有半径,投资策略有容量。管理规模的增长确实能给基金公司带来经营效益,对管理者有很大的诱惑,但如果规模增长超出投研能力半径,则可能损害投资业绩,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和公司长远的发展。

  “在短期的规模增长和投资业绩之间,管理者要知克制、会平衡、有取舍,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今年基金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工银瑞信仍然坚持客户利益至上的发展观,并没有盲目地追求规模扩张,而是选择了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把基金销售规模目标设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通过加强投资能力中心建设,依托团队专业的分工协作来不断扩展投资经理的管理半径,确保投资业绩持续稳健。”

  王海璐强调,即便是因为消化资管新规对部分存量业务冲击造成了一定的规模排名压力,工银瑞信仍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平衡好短、中、长期目标,不片面追求短期规模排名,追求给投资人和股东创造长期稳健回报的目标,做对投资者负责任的基金公司。

  投研“软硬”实力的同步提升以及合理把握规模增长,共同促进了工银瑞信的投资业绩实现质的飞跃。权益投资方面,银河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工银瑞信旗下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55.42%%,居同业15家大型基金公司中第一,在全市场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前30强中工银瑞信独占9席,且收益率均超70%。在优异的投资业绩支撑下,2020年前三季度,工银瑞信管理的各类产品合计为投资者创造了623亿元回报,超过去年全年、创下公司成立以来新高,并位居同业前列地位。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经营质效快速提升

  王海璐表示,在打造投研硬核实力的基础上,工银瑞信在业务发展策略上也进行了全面调整,主要是在养老金投资管理、非货币基金业务发展方面加大力度,实现了在管理资产总规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目标,保持了相对的市场竞争地位。

  “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具有持续稳定增长的特点,并且也是助力建设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一直将养老金业务作为长期战略性业务。截至2020年9月末,我们公司管理的年金社保等各类养老金资产规模突破4700亿元大关,较2019年初增长了2000亿元以上,保持全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同时,我们严格按照证监会关于加强非货币基金业务,尤其是对权益基金业务发展的导向要求,积极调整公募基金业务发展策略。截至2020年9月末,我们公司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规模近2700亿元,较2019年初实现翻倍,占公募业务的比例由2019年初的22%提升至56%。其中,主动权益规模近1000亿元,较2019年初大幅增长164%。”王海璐向记者透露。

  王海璐表示,通过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工银瑞信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公开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工银瑞信实现净利润9.38亿元,同比增长近19%,继续保持全行业前三甲,位居银行系第一并持续扩大对第二名的领先优势。

  基金公司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公司最核心的资源,银行系基金公司拥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关于这个问题,王海璐表示,工银瑞信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在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与员工同成长、共进步,全力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提升对员工的平台价值吸引力,积极倡导和构建共创、共建、共享、协作、包容的家园文化,突出文化凝聚力。

  “十五年来,公司组建了一支风格稳健、诚信敬业、创新进取、团结协作的专业团队,员工对于公司发展愿景、目标和价值观有着高度认同感,员工队伍尤其是投研核心队伍稳定,2019年离职率仅6%,显著低于行业整体水平。”王海璐表示。

  展望未来,王海璐认为,当前国内经济正在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速,工商银行集团对综合化经营战略和工银瑞信的发展高度重视。未来,工银瑞信的经营班子将带领全体员工,继续齐心协力、勤勉敬业,围绕着“全力打造为工商银行集团重要的综合化经营平台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愿景目标,紧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以合规稳健经营为底线,以投研专业能力为依托,以全资产、多策略的产品体系为载体,以优化创新服务为驱动,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