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开启2.0时代 硝烟四起谁将称王?

2020-10-12 08:02:4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马嘉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奇。近年来,量化投资在私募江湖中强势崛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9月初,百亿级量化私募阵营已经增至7家,包括明汯投资、幻方量化、灵均投资、九坤投资等。其中,明汯投资近两年来迅猛扩张,目前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低频多因子策略遭遇挑战,一批主打中高频量化策略的量化私募脱颖而出,完成了从量化1.0时代到2.0时代的进化。在此过程中,量化私募内部竞争较为激烈,分化格局愈发明显,未来百亿级私募阵营中将会持续涌现量化私募的新面孔。

  量化投资进阶2.0时代

  2010年4月16日,我国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量化投资大潮自此开始,量化策略也随之进入1.0时代。

  “从2014年到2015年,大多数量化私募的策略是买入小盘股同时卖空沪深300期指,赚市场风格暴露的钱,算是量化机构经理的初始红利期,那时候就诞生了第一批百亿级量化私募。”沪上一老牌量化私募人士回忆道。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小盘股行情的退潮,大小盘对冲的策略逐渐失效,再加上监管收紧,中低频多因子策略遭遇挑战,第一代量化私募就此偃旗息鼓。

  因此,2016年以来,量化投资的主流策略由中低频转为中高频。开源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高换手率特征的中高频策略不再依靠长线因子,而是通过价量因子捕捉短线定价偏差以获得超额收益,量化私募自此逐渐迈入2.0时代。

  在鸣石投资副总经理、合伙人房明看来,2015年之前,量化私募行业的主流策略更像美国的共同基金策略或者公募基金策略。2016年以后,量化策略才是标准的美式对冲基金策略。前者相对来讲管理规模更大,但后者超额收益更高,两者之间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在当前环境下,以相对小的管理规模换取相对高的超额收益,才能抵御复杂市场的对冲成本和交易成本压力。

  另外,上述私募人士补充道,在量化私募2.0时代,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在于,此前因为没有个股的对冲工具,量化策略只能选择指数进行对冲,即便是在市场可以融券的情况下,因为券源有限,个股对冲也很难实现。“直到 2019年6月,证监会推出了公募基金转融通业务指引,当年8月又扩充两融标的,丰富了融券种类和规模,A股做空机制愈发完善,量化策略的发展也就更顺畅了。”

  百亿级量化私募横空出世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对量化私募行业来说,属于2.0时代的英雄,便是近年来进军百亿级梯队的量化私募管理人。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初,明汯投资、宁波幻方量化、灵均投资、幻方量化、九坤投资、金锝资产及鸣石投资等7家量化私募均已进入百亿级私募梯队。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分析称,近两年百亿级量化私募的不断涌现,跟策略的适应性有较大关系,股票多头策略在结构性或者全面牛市中有突出的表现,而量化策略在高波动和无效市场中更易获取高收益。

  回看近两年A股走势,2018年市场表现较差,2019年和2020年则先扬后抑,A股波动幅度明显提升。因此,量化策略凭借低回撤、收益稳健以及风险可控等特征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以今年市场波动较大的2月份业绩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共有38家私募跻身百亿级梯队,2月平均收益率为1.11%,其中灵均投资、明汯投资、九坤投资、宁波幻方量化和幻方量化5家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均超过2%。由此可见,在市场震荡幅度加大时,量化策略优势更为明显。

  一家百亿级量化私募表示,量化私募的强势崛起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两年优质资产稀缺现象愈发明显,债券策略收益率下降,量化基金这类固收替代产品开始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二是随着股指期货交易的不断松绑,量化私募不断引入人才,提升硬件实力,量化对冲策略能够承载的规模在不断增加,收益表现也更为稳定。

  量化私募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量化私募基金的高速发展,百亿级机构不断涌现,万亿级量化私募的出现成为业内期待。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以量化策略为主的私募机构有300余家,在二级市场私募中占比不到4%,这部分私募管理的总规模约为2000亿元,在整个二级市场私募管理规模中占比不到10%,即量化策略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从美国经验来看,量化管理规模容量非常大,桥水基金的管理规模就超过千亿美元。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量化对冲基金规模仅百亿元左右,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考虑到A股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私募海外市场投资布局,万亿规模的量化私募是有可能出现的。”某头部量化私募掌门人表示。

  一位股票多头私募市场人士也透露,量化私募已经开始大力布局银行渠道,部分私募甚至降低购买门槛,推出40万元起的信托理财,颇受银行欢迎,主要原因在于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落地之后,银行端需要压缩非标资产、加快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进程,但银行仍需要相对稳健的产品,因此量化私募的中性策略基金正逐步成为固收产品的替代品。“渠道的迅速打通将使得量化私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另外,从交易量数据来看,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称,在阿尔法策略上,头部私募真实的规模可能在千亿元左右。如果以每年100倍换手率估算,若A股日成交额在5000亿元至8000亿元,头部量化私募交易额将占整个市场的5%至10%。如果把所有阿尔法策略纳入统计,也许略高于10%。不过,相比美股市场的50%,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量化私募正迎来史上最大的增长浪潮,挑战也随之而来。

  从海外成熟市场情况看,对冲基金10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掌握着行业内大约90%的资产,我国也会出现这个趋势。尽管空间巨大,但真正能做大、做强、做久的,是给客户提供稳健回报的公司。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在现有的规模下,头部量化机构交易大市值股票,也交易小市值股票。其中,中小市值股票是机构最容易获取超额收益的标的,量化机构最为拥挤,过去有效的模型正在受到头部机构的挤压。而且头部机构每年投入几千万元于信息、系统、算力、人员等方面的建设,将因子库扩容并迭代,算法不断更新,算力也逐渐增长。尽管随着规模增大,头部量化私募的超额收益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中小型量化私募需要面对模型崩溃的问题,因此未来将出现头部量化私募产品净值更稳定、中小型量化私募产品净值波动更明显的情况。

  “小型量化私募后续面临的局面是,大机构虽然由于规模激增而拥有部分中低频策略产能,但是并不会放弃高频策略,因此将不断冲击小机构的市场。所以,从长期的角度来讲,小型量化私募面临的压力比以往高得多。大型量化私募在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分领域的市场。”房明直言。

  另外,上述私募人士认为,量化投资最稀缺的是信赖。相比于具有逻辑支撑的主管策略,客户往往无法理解量化的技术,因此只能依据业绩表现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分化。

  量化私募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虽然已有部分量化私募成为佼佼者,但各家机构仍在一决高下。而对于中小型量化私募来说,要想突围就必须有相对独特的策略或者技术上的超常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