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有A股规模首破万亿

2017-11-01 07:25:3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央行最新公布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表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简称“外资持股”)达1.021万亿元,首次超过1万亿元大关。

  相较同期沪深两市逾56万亿元的A股总市值、逾44万亿元的A股流通市值而言,外资持股占比约为1.7%、2.3%。考虑到外资持股相对集中,且近三年增速较快等因素,其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市场生态与投资理念等方面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沪股通、深股通贡献三成持股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外资持股近三年增速较快,2014年3月至今,累计增幅超过200%。这一增长轨迹与2014年以来沪股通、深股通的陆续开通有很大关系。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至2014年3月,境外资金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的规模一直处于下降通道,至2014年3月末,降至阶段低点3193亿元。

  2014年4月10日,沪股通机制正式宣布启动后,外资持股规模转而开始上升。到2014年10月末,沪股通正式启动前,外资持股增加到4713亿元。

  沪股通启动后,外资入场进一步加快。2015年5月末,外资持股达到第二个阶段高点,持股市值超过8500亿元。其后,随着A股指数的回落,外资持股市值在2015年11月回落到4600亿元上下。

  进入2016年后,外资持股重新进入稳步增长态势,当年11月深股通启动前,持股市值重新回升到7000亿元上。

  深股通开通后,外资持股市值上升的步伐更加稳健。2017年初以来,外资持股在绝大多数月份均为正增长,至9月末突破一万亿元关口。

  统计显示,截至10月末,北向资金累计流入A股市场3263亿元,这个数值约占外资持股的三成以上(尚未考虑持股升值因素)。这表明沪港通、深港通已经成为外资增持A股的首要通道。

  对市场风格影响日益显现

  在外资持股快速增长的同时,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两者有关系么?

  “有,而且非常关键。”上海一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外资在A股市场过去一年的风格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蓝筹股的上涨。”上述投资总监认为,2015年以前,市场偏爱小盘股和主题炒作,既有历史原因,更有市场流动性上的考虑:股市整体流动性偏紧,长线投资者规模不大,导致资金消耗量小的小盘股和垃圾股格外受宠。“炒不动”的大盘股则被边缘化。

  但随着外资的持续入场和“抄底”蓝筹股,蓝筹股的投资者结构开始出现变化。以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88%的贵州茅台为例,今年10月25日以前,该股日成交从未超过32亿元,对于一个市值超过7700亿元的巨无霸来说,这种状况似乎让人觉得难以理解。而此类情况在蓝筹股群体内比比皆是。

  “其中的原因就是,蓝筹股的大量筹码被外资‘锁仓’了。低估值的蓝筹股被外资等长线投资者大量持有后,整个市场的格局开始变化。”上述投资总监认为。而随着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也渐成风潮。

  随着外资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持股情况也越来越受关注。

  统计显示,截至10月30日,通过沪股通买入A股的外资,持有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前十大个股为:上海机场、飞科电器、方正证券、宇通客车、福耀玻璃、恒瑞医药、伊利股份、益丰药房、长江电力、青岛海尔,持股比例在30%至8.47%不等;通过深股通买入A股的外资,持有流通股最集中的前十大个股为:海康威视、美的集团、老板电器、索菲亚、格力电器、卫士通、汇川技术、顺丰控股、云南白药和苏泊尔,持股比例在12.4%至5.6%不等。

  梳理QFII持股情况可以发现,截至三季度末,单个QFII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前十大上市公司为: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海天味业、黄山旅游、华峰超纤、蓝思科技、天房发展、威孚高科、吉峰农机,持股比例约16%至3%。

  【资金动向】

  北上资金频减仓 国家队基金逢高减持 机构布局滞涨板块

  基金三季报显示,化工、电子、消费、金融、制造业等板块颇受基金青睐;与此同时,国家队基金却对今年涨幅较好的家电、消费、银行、保险等重仓价值股进行了减仓操作,证金公司更是连续6季度减持贵州茅台。

  A股国际化稳步推进 外资积极布局 QFII三季度新进70只增持65只个股

  三季度末QFII布局排名靠前的行业都是大消费类行业,特别是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个股,与当前A股这一波行情的特点基本一致。

  北上资金持仓规模超4900亿元 三季度加仓医药电子

  今年以来,北上资金三季度末持仓规模推算已达4369亿元,环比二季度末增长约2成,并在10月份继续增长。从行业划分来看,北上资金继续重仓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同时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持仓规模也大幅提升。

  尾盘扫货 主力资金面乍暖还寒

  昨日市场“大”“小”分化,金融蓝筹集体回撤,而场内中小创品种则满血复活。尽管市场心态仍然不稳,两市交投环比双双萎缩,但昨日题材热点遍地开花,久违的赚钱效应重临A股,市场“空气”密度已经明显降低。

  【大势研判】

  “秋收冬藏”特征明显 低估值仍有演绎空间

  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A股走出跨年行情概率较低,近期市场出现典型的“秋收冬藏”特征,布局方向上因此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A股“马太效应”不容忽视

  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上述观点并不是对市场发展的理性科学判断,A股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是符合当前市场客观现实的,也符合当前市场发展规律。

  基金看好四季度结构性行情

  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数据保持较强韧性并将支撑企业盈利,基金普遍看好第四季度和明年的A股结构性行情,而由于龙头企业的盈利和ROE提升更具有可持续性,基金布局的重点也多围绕重点行业中的龙头公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