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投资者须对两次股灾深刻反思

2015-08-31 10:54:28 来源:九鼎德盛 作者:肖玉航

  更多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两次明显的股灾行情。如此之短的时空转换且带来的市场震荡、风险、机会等可以说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可谓体验至深。对于我国股票市场短期内两次明显的短周期股灾变化,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均须认真反思,并深刻的认识到股票市场的风险,理性的参与投资。
  资本是逐利的也题嗜血的,A股市场去年至今年6月份的暴涨,使得投资者乐观之至,但短短两个月之间的巨烈震荡下跌,股灾出现,又使得投资者亏损增加,而加杠杆的上涨与去杠杆的下跌,实际上这种巨烈的风险亏损体是历史上所没有的,上涨可以倍数获利,下跌也可血本无归,市场的激烈对撞中,是理智与疯狂的交织。
  近两个月的市场轨迹显示:第一次股灾集中在从6月15日5178点到7月9日3373点周期内,期间上海综指连续暴跌34.9%,经政府推出十几项救市举措,包括证金公司动用万亿资金救市,才探明了3373点阶段性底部,并开始反弹;第二次从7月24日4184点到8月26日2850点时间周期内,同样是以2千多只股票连续跌停、指数以连续两天暴跌8%—9%的多头踩踏方式,暴跌了31.9%,可以说两次股灾的快速下跌为投资者带来了不同的亏损与收益,但能够取得收益的毕竟是少数。研究发现,在市场总体大跌,市场亏损面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却有大幅度把握机会获利的。比如能够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开始大赚的机构,如果我们大致测算两次股灾股指做空正确的话,对于此类机构的投资收益而言,将是质的飞跃,比如二次股灾中,私募基金中的从容基金,把握住了市场时机,其至8月25日出现了数十倍的净值的增长;诚然,如果做反则面临的巨额亏损也是巨大的,血本无归的机构\大户巨亏与基金清盘也不时出现。
  中国股票市场今年以来的暴涨暴跌,实际上显示出新兴市场的特性,由于对冲机制、市场规则、政策干预、法规等诸多因素的相对薄弱或不完善,造成这样的巨烈波动并非是偶然的。通过市场轨迹与政策的变化轨迹来看,市场暴涨之时,投资者面对巨大的品种升幅及相关媒体的推波助澜、市场违规违法打击并非及时等,其很难抵御市场诱惑,追涨估值数百数千倍甚至连年亏损的股票,导致了未来泡沫下跌的一个风险源,而通过加杠杆的投资者,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实际上可以说都面临着一个市场下跌而泡沫增加的一个风险局面;市场暴跌之时,投资者更是面临杠杆平仓、跌停潮的打击,而全线崩溃,坚守价值投资的底线动摇,可以说两次股灾让不少投资者贪婪与恐惧的两个极端充分显现。
  诚然,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市场规则与法律、交易规则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作为投资者,你首先要对自己进入一个风险投资市场要有充足的准备。某种程度上来看,本轮两次股灾的出现,实际上是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共振所引发,沪综指5000点上方技术面上指标见顶背离、量能维持不住等非常明显;基本面上创业板股票估值高达147倍、经济增长出现下落、新兴市场币值不稳等诸多因素不时体现风险因子。如果是一个理性与认真分析市场的投资者,或能够回避此轮股灾风险,至少投资策略上,不至于或不会出现追涨杀跌式的投资行为。
  作为投资者,此两次股灾的出现,应深刻的认识到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将自己所有的资产投资股票市场,因为任何股票市场都是风险与收益的集合体;二是,不要赌性的投资亏损与讲故事式重组类股票,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未来发展是市场化,最终是优胜劣汰的,退市与血本无归的出现是与市场投资收益共存的;三是坚定中国股票市场的重要性,正如李克强总理近期强调的,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是个大方向。四是不要轻易借钱加杠杆炒股,因为市场交易对冲机制与血本无归的股灾现实是严肃面无情的。
  短期内两次股灾的运行轨迹,实际上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场真实的股票投资亏损与机会的课,目前国家发展股票市场的方向是坚定的,而打击内幕交易、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稳定的举措更是必要的,作为投资者在两次股灾的时空转换中,应深刻的认识到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仅是市场估值、交易工具等,实际上与经济、汇率、期货、利率、发展周期等密切相关,因此两次股灾虽然短暂,但带给投资者的亏损与收益机会也是明显的,只是它带给投资者的差异化风险与收益不同而已。投资者置身于股票市场投资,就要对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买者自负、优胜劣汰等规则充分认识,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未来的发展将进入到市场化、法律化阶段,不断对接世界资本市场的投资规则将是必然的。诚然,投资者反思的同时,管理层及中介机构也更应如此,笔者所指的投资者不仅包括中小投资者,也包括机构投资者。
  【特别声明】本报告由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为简易性质报告。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