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投资周良:基金经理提升自我修养的三层境界

2019-08-05 07:41:5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在过去几年跌宕起伏的市场行情中,由周良掌舵的少数派投资,通过独特的研究视角,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成功捕捉到了大蓝筹的价值重估行情。公司业绩和规模也因此良性互动发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近日,少数派投资创始人周良,向记者讲述了他对投资的理解及投资之道。

  在周良看来,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有技术、心理和价值观三层境界。

  首先是技术层面,长期业绩一定要好,这是做投资的安身立命之本。周良认为,衡量业绩的标准是能否取得长期超额收益。“长期到什么程度?至少一个牛熊周期循环,具体时间可能会长达5年以上。”

  在周良看来,客户买产品旨在获得超额收益。“如果仅仅想要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买个指数型基金就可以了,何必还要交管理费、业绩报酬给你呢?”

  周良发现,大部分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往往不能持续。当契合市场风格的时候,很多基金经理确实能踏准市场节奏获得超额收益,但在牛熊切换或者市场风格转换后,大部分基金经理都不能延续自己此前的“好状态”,甚至连部分明星基金经理都不例外。

  周良认为,能否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核心在于投资理念和方法,如果理念和方法不可靠,投资体系不完善,长期超额收益就不能保持。“独立思考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是投资领域所需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如果上述能力都不具备的话,将很难形成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也不可能长期获得超额收益。”周良分析道。

  其次是心理层面,即心理素质。股票市场的表现有时候是情绪化的,涨跌起伏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因此市场参与者也很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对于投资者来说,从众的心理压力是最小的。市场火爆的时候,大家满仓自己也满仓,大家买白酒也跟着买白酒。”周良表示,基金经理要有抵抗心理压力的能力,避免出现从众行为。

  除了市场带来的心理压力,基金经理还要承受来自客户、渠道的压力。由于净值每天公布,基金经理每天都要接受投资者的评判,大部分客户过于关注短期业绩,往往看一年、一个季度甚至一个月的净值表现,因此基金经理的业绩即使只是阶段性跑输市场,来自客户、渠道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周良举例说,当年一度占据美国对冲行业近10%市场份额的老虎基金,从1980年至1997年,旗下基金的年化回报高达30%。但在1998年到2000年的互联网浪潮中,由于业绩连续两年多跑输市场,基金被大量赎回,只剩高峰时规模的零头,创始人最终只能黯然宣布基金清盘。

  最后是价值观层面。在周良看来,达到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境界,就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基金经理了,但如果要成为大师级的基金经理,最终取决于价值观层面。

  巴菲特89岁依然对投资乐在其中。“他在追求什么?财富?名望?权力?都不是。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客户创造财富,在为行业做榜样,在造福社会。”周良说。

  在周良看来,基金经理要有利他的价值观。当跨越技术和心理层面的门槛成为一名成功的基金经理后,将会收获大量财富。如果仅仅是利己的人,单纯追求财富的动力会不断递减。唯有树立利他的价值观,追求为客户创造财富,为市场做资源优化,为行业和社会作贡献,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投资事业。“自我实现的最终判断标准只能是社会价值,有利他价值观的基金经理才能成长为巴菲特那样大师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