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投资情绪回暖 A股有望再现暖意

2017-04-05 07:50:47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整理 作者:

  上周五A股市场出现了缩量回升的态势。经过持续调整之后,A股的恐慌氛围有所缓解。在清明假期,受益于雄安新区的设立,政策红利有望进一步释放,从而驱动着A股稳定向上。与此同时,坐拥巨量资产的保险业投资动向也牵动着市场神经,根据保险四巨头投资掌门人在业绩说明会和高管专访时所透露的信息,今年投资情绪已明显回暖——不再如去年那般偏悲观,而是谨慎中透着一点乐观。

  改革春风吹起 A股有望再现暖意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A股市场对改革红利较为认可。在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时,上海本地股出现了一波猛烈的拉升行情;在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又驱动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概念股出现脉冲行情,进而在2015年掀起一轮主升浪。

  毫无疑问,目前市场参与者强烈关注雄安新区的设立。一方面是千年大计的提法,也由于和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相提并论,如此的表述说明了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从而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旗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雄安新区的设立,有望催生新的产业蛋糕,至少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会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产业增量蛋糕,这其实也是金隅股份等在港交所上市交易的相关个股大幅拉升的诱因。因此,种种迹象表明,改革的春风将提振市场参与者对后续行情的乐观预期。

  A股或将缓缓回升

  更何况,导致前期A股杀跌的资金面紧张情绪已有所缓解。上周A股重心急促下移,与资金面紧张有着较大的关联。上周四的国债逆回购利率一度达到年化30%的惊人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债券市场在本周迎来MPA“大考”,从而使得大量机构的资金面非常紧张,市场利率随之大幅拉升,进而对整个A股走势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本周A股交易已进入4月,意味着各路机构成功渡过MPA大考,对短线资金面的需求随之放缓。因此,可以预期二级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将恢复常态,这对于A股的走势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与此同时,A股市场潜在的兴奋点正在成形。一是电力改革概念股。上周在A股市场不振的大背景下,电力股异军突起,乐山电力、闽东电力等个股强力拉升,说明在电力改革措施陆续落地的大背景下,开始有实力资金关注起改革后的电力产业利润蛋糕重新分割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一旦形成共识,后续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进而驱动电力板块再度集体走高。

  二是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新业态成长动能强劲,正引起市场参与者的兴趣。比如,二三四五的2016年第三季报预计2016年净利润变动幅度30.00%至50.00%,变动区间54233.84万元至62577.51万元。但2016年年报披露的实际数据为63496.56万元,超过预测区间的上限。其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并且这也将成为2017年业绩持续成长的驱动力。其2016年报预计,2017年1-3月净利润同比增长100.00%至130.00%,业绩高增长的原因是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2345贷款王”金融科技平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类似景象在奥马电器、重庆百货等个股的相关信息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可以推测的是,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有望成为新的高成长股集散地,进而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焦点。

  三是雄安新区受益概念股。就港股本周一的表现来看,以金隅股份等为代表的建材股以及基础设施产业股可能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和兴奋点。由于近期的建材股本身还有着产品价格上涨的驱动力,所以,此类个股有望在本周反复活跃,成为市场新的兴奋点,驱动着市场情绪持续回暖。

  综上所述,短线A股市场将保持回升趋势,甚至不排除重新上试3300点箱顶的可能性。只是由于成交量相对萎缩,返身再试箱顶的走势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趋势渐趋乐观。因此,建议投资者仍积极持股,同时关注消费金融股、互联网金融股、电力改革概念股、雄安新区受益概念股等品种的走势。

  【上市险企投资情绪回暖】

  上市险企投资情绪回暖 看好大蓝筹及新兴产业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保险四巨头的投资规律是减少定期存款投资占比、加大债券和另类投资的力度,权益类占比上保持中性偏下水平。转变发生在今年,随着经济回暖趋势的迹象出现,其投资情绪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在看好的投资板块上也有一定的趋同性。

  投资情绪回暖

  伴随着保费规模的不断增长,保险四巨头的投资资产也相应持续提升。年报显示,保险四巨头的投资资产已合计达到6万亿元。

  从去年他们的具体投向来看,在低利率环境下,减少定期存款投资、增加另类投资和非标投资是四巨头的共同选择。在权益投资上,四巨头也保持中性偏下的仓位水平,折射出其对资本市场的保守态度。

  不过,根据保险四巨头投资掌门人在业绩说明会和高管专访时所透露的信息,今年投资情绪已明显回暖——不再如去年那般偏悲观,而是谨慎中透着一点乐观。

  投资偏好趋同

  不仅投资理念已普遍由偏悲观转变为谨慎中带着乐观,而且保险四巨头在具体看好的市场及板块上也存在一定的趋同性:A股看好高分红、低估值的蓝筹股票,以及新兴行业成长股;同时关注H股的投资机会。

  陈德贤告诉记者,其总体偏向于高分红、低估值的蓝筹股票,以及具有良好成长性的股票,具体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PPP、产业升级、医疗健康、个人消费及新经济等领域积极把握机会。

  于业明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重点关注价值股。

  新华保险旗下新华资管总裁李全则透露,今年投资策略以稳健为主,会关注交易型投资机会,将加大对蓝筹股以及分红派息较好的股票配置,仓位整体会和去年持平。“在投资标的上,我们看中的是大蓝筹,如大型央企和银行。同时关注医疗和高科技等新兴领域,如看好AI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沪港通、深港通的落地,也吸引了保险四巨头“南下寻宝”。在谈及今年的投资方向时,保险四巨头均不约而同地表示,将加码港股市场的投资力度。

  在四巨头中,中国平安的海外投资经验最为成熟。据陈德贤透露,截至2016年末,中国平安海外投资占比约5%,主要集中在港股市场(约4%),以及包括私募股权、不动产、基建和私募债等全球非资本市场。“今年我们会在严格控制风险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大前提下,保持安全、谨慎的原则,继续关注港股等市场的配置机会。”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直言:“目前来看,H股价值洼地,我们将做一些选择。未来,海外投资是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渠道。”于业明也透露,今年会同时留意港股的投资机会。

  “今年我们会加大对港股的投资,加大海外投资布局。从投资渠道来看,一是通过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进行港股投资,因为新华资管香港主要负责海外权益类投资;二是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以人民币的形式进行港股投资。”李全透露说。

  【险资调研名单曝光】

  险资一季度调研295家上市公司 电子行业最受宠爱

  今年以来,在保险投资监管整体趋严的背景下,险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热情依然未减。《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1月1日-3月31日,险资调研了295家上市公司,次数达751次。从行业来看,电子行业最受险资宠爱,调研次数达128次,另外,传媒、化工、机械设备、计算机和医药生物五大行业也受到险资的格外关注,获险资调研次数均在50次左右。

  险企今年将加大港股投资力度 

  随着上市保险公司2016年报数据陆续披露,7家上市险企(含3家在港上市公司)的年度投资收益率数据亮相。受市场低迷影响,这些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呈现全线下滑态势。

  谈及今年权益类投资策略,新华保险旗下新华资产总裁李全日前表示,今年权益类投资将以稳健为主,并将加大港股投资。李全称,今年以来的港股投资已经获得不错的收益。

  【社保基金持股曝光】

  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持股曝光 新进58家公司偏好休闲行业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昨日,已有234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年报,其中有32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社保基金的身影。去年四季度社保基金新进58家公司,增持110家公司,74家公司持股数量不变,另外,减持的公司有83家。

  具体来看,在新进58家公司中,去年四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数量超过1000万股的公司有21家,排名靠前的分别为:中国铝业、金隅股份、洛阳钼业、江苏银行、南方航空、吉电股份、中国石油、上海建工等。

  增持方面,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社保基金增持数量超过1000万股的公司有18家,分别为:美年健康、北新建材、葛洲坝、联化科技、长城汽车、旗滨集团、海信电器、中金岭南等。

  减持方面,在社保基金本期减持的83家公司中,减持数量超过1000万股的公司有16家,分别为:紫金矿业、上海石化、西山煤电、省广股份、山东黄金、中体产业、华夏幸福、冀东水泥、桂林旅游、小商品城、浙报传媒等。

  【市场热点】

  机构调研多家锂电池公司 新能源汽车板块重获青睐

  上周市场震荡走弱,另受年报窗口期影响,A股仅约50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报告,不复此前动辄机构扎堆登门的景象。

  其中,科士达周内汇聚31家机构,在调研家数上领先;盐津铺子、以岭药业、福星股份、思源电器均接待2批次机构,在调研频次上居前。

  一季度十大牛股基金捕获8只

  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依然窄幅波动,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为4.41%,创业板指数累计跌2.79%。然而,个股仍精彩纷呈,不少牛股涨幅超过50%甚至翻倍,并且不少都有基金提前布局。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前十大牛股,主动管理型基金明显持股的有8只之多。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剔除上市未打开一字板的新股,西部建设、天山股份、湖南天雁、鸿特精密、北新路桥等10只个股今年一季度累计涨幅位居前十。

  上行机会大于下行风险 基金挖掘阶段性热点

  在“小阳春”行情之后,金融去杠杆或成未来一段时间的监管常态。基金人士认为,市场上行机会仍大于下行风险,大概率维持窄幅震荡的走势,其中不乏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