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策略周报:放量扩张进入中程

2017-02-20 10:40:44 来源:东北证券 作者:

  1.放量扩张进入中程,后期仍有延续空间,量价模型选择轮动继续关注有色板块
  上周二公布的证券结算金期末余额增加1123亿元,日均余额也如期回升至1.3万亿左右,从两类投资者在节后的对手盘交易来看,代表散户的银证净转入309亿元,而机构对散户出现了814亿元的净买入,两类投资者继续保持合力做多的趋势,同时结算金的绝对额度也处于相对低位,恢复至今年1月的水平,近期余额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本周两市日均成交额扩张至4770亿,博弈/存量指标预计上升至0.35附近,放量扩张进入中程,尚未出现扩张后期盲目乐观的迹象,我们对后期走势仍有信心。
  我们制作的各行业成交额变异系数再度下调,在行业层面的表现为TMT成交占比为14.5%,创下15年7月以来的新低,约为去年7月TMT行业成交占比高点时的一半,但较2012年10%左右的震荡区间还有一定距离。价格层面行业指数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指标显示,大部分一级行业顺时针移动至强势区域,TMT中电子和通信暂时步入强势区间,而计算机和传媒仍处于较弱区域。春节前我们根据量价模型的结合选出的有色板块上周上涨0.73%,涨幅位于一级行业第四位,继续跑赢主要指数,目前行业成交占比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3周还可持续关注有色板块。
  2.再融资新规促使市场风格继续聚焦在传统板块上中游行业
  本次再融资规定修改主要是四点变化:1)发行规模不得超过总股本20%;2)两次发行间隔不超过18个月;3)定价基准日只能选发行首日;4)原则上不得持有大量交易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我们理解主要希望限制过度融资行为,打击内幕和炒作行为,并限制过度依靠外延式发展。虽然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等问题的具体规定市场尚进一步确认,但我们认为新规定反映的监管意图也将在后续细节解释中体现。而从策略研究的角度来看,更为关心对市场整体运行及风格选择上的影响。
  2016年全年A股累计增发676家次,从发行股份数量角度,单次增发股份大于发行前总股本20%共295家次;发行时间角度,董事会决议距离前一次募集资金到账时间小于18个月的共有263家次;两个要求都符合新规的共187家次。也既是说,如果按照新标准,过去一年的增发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符合标准,新规将能够起到为IPO腾挪出资金承接空间的作用。
  在此前市场担忧IPO节奏时,监管层传递出再融资规定修改的意图,此次再融资规定修改被正式证实,侧面上也反映可能仍然希望保持IPO步伐体现直接融资功能,年度监管会议上提出2-3年解决IPO堰塞湖问题,周五继续核发12家IPO批文。
  对于周五A股的回调,我们理解是在之前市场连续单边上涨后存在对波动过低的修正需要,成交规模扩张仍然处于场内资金支撑范围内。随着资金继续回流,成交扩张能力有望提升。新股IPO因素在一月份曾被作为市场调整的解释,对此我们的看法仍然是:1)年度监管会议强调市场稳定运行仍然是基础,因此新股步伐上仍然会考虑市场情况相机抉择,没有理由自己逼自己,此外再融资管理加强也将腾挪出部分IPO承接空间;2)历史上还没有数据证明IPO步伐成为压垮市场因素,这也说明以上第一点的因素可能是正确的;3)结构上来看高估值的板块和股票仍然存在去伪存真的压力,风格仍然需要围绕传统行业业绩改善的上中游板块。
  我们此前曾提示在经济企稳、利率上升、政策密集期的环境特征下,市场风格会聚焦在上中游传统行业中。而定增新规的发布一方面限制了部分已上市小市值成长股外延发展的想象空间和融资优势,另一方面隐含的解决IPO堰塞湖步伐推进,定增新规的这两方面效应也将从结构上带来成长股“去伪存真”的估值压力,推动市场风格继续聚焦在传统行业上中游。
  3.一带一路将是政策密集期中的“跨季度”主题,布局思路从“政策密集期”逐渐转入“经济确认期”
  在市场风格特征继续围绕传统行业上中游板块的判断下,在具体线索选择上,A股在一季度处于“数据真空期+政策密集期”的环境特征。下周将召开全国两会,围绕地方两会、全国两会的相关政策表述和落实措施将为市场提供密集的政策类主题催化剂。国企混改、一带一路、农业供给侧、债转股、区域发展等政策类主题处于更有利的密集反应窗口,这些主题所对应的行业板块属性也与上中游行业的市场风格特征有更好重合度。
  最近两周英国、俄罗斯领导人确认参加5月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周媒体也报道欧盟计划在四月或五月与中国举行峰会,推进双方自由贸易与国际合作,从时点上来看,中欧峰会也可能是5月份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前奏之一。从中美高层对话活动增多来看,对中美对抗的担忧近期有所缓解。在美国宣布退出TPP之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发展环境处于改善之中。目前距离论坛召开不足一个季度,围绕论坛成果的一带一路政策措施和活动准备有望增多,支撑一带一路主题成为跨季度的政策类主题线索。
  除了政策类主题当前处于密集事件窗口之外,随着经济数据的持续公布,市场对经济企稳的接受度逐渐提高,随着全国两会召开后“政策密集期”的结束,市场将逐渐转入关注经济数据的“经济确认期”,需要思考经济企稳方向下的布局线索。商务部上周对中国经济给出偏乐观预期,认为十三五期间会运行在6.5%上方,今年初的商务部年度工作会议上虽然没有给出今年外贸目标,但对出口形势的判断也较去年乐观。在经济企稳的相关方向下,相比于近期新疆基建投资目标所激发的基建投资关注度,市场对出口复苏的预期一致性性更为滞后。而出口有望逐渐沿着主要发达经济体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新兴经济体改善的路径持续复苏。出口复苏逐渐得到确认将使交运及部分出口比重高的制造业板块有望受益,周末媒体报道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方案也有望在两会期间发布,自贸区主题映射板块也与出口复苏线索有较好的重合度。
  4.除了稳健中性、宏观审慎和防风险,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央行周末发布了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除了大家一致聚焦总结的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宏观审慎框架继续完善、防风险强调之外,有几处细节值得关注。一是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总体乏力的表述为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显示经济企稳正在得到包括政府和市场在内更广泛的接受,接受程度的上升会传导到市场对不同资产的看法;二是三季度谈到中国形势的挑战来自稳增长和防泡沫的平衡,这次在平衡挑战中新加入了一个环境保护因素,显示环保推进的政策确定性可能得到加强(去年11月份货政报告新加入讨论过一个行业:农业,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三是对于通胀的看法尚未有担忧迹象,对PPI上行的解释是经历54个月负增长后在供求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提出PPI上行有助于防通缩预期、推动企业盈利改善和补库存活动增加,并且提出当前效益改善还仍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化工等上中游行业。
  从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来看,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正跟随在经济企稳后面做确认,而非走在经济企稳前面走预判,这一步伐组合对市场风险偏好的维持更有利。正是经济企稳带来了货币政策更灵活的空间,使货币政策有空间关注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并非针对经济基本面的防过热或防通胀。

 

更多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