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改革 打造健康的生态格局
  天信投顾 熊鹏晟 执业证号:A0830614010004

  纵观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公司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根据有关统计,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大约有8%的公司退市,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率为6%。上市公司“有进有退”是一种正常、常规的现象。

  作为股市新陈代谢的组成部分,在新股发行制度不断改革的同时,退市制度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当时候还有必要加强退市制度改革的步伐。个中道理很简单,“有进有出,吐故纳新,优胜劣汰”,健康的生态格局才能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培育出更多伟大的公司。

  我国证券市场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中国股市退市制度名存实亡,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作用。至2011年,沪深交易所依法总共才终止了45家公司股票上市,相比于上市公司的数量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之后为了弥补原有制度的缺陷,沪深交易所已2012年6月推出退市制度改革,在调整、改进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细则中,增添了衡量指标,细化了相关标准,设置了退市通道,规定退市公司可进入股转系统交易。这一系列举措,让*ST炎黄、*ST创智两只ST股相继退市,上市近17年的*ST长油也将于今年6月摘牌。除此之外,并没有改变一些公司长期“停而不退”的乱象,使得资金对垃圾股的投机炒作仍然肆无忌惮,改革还需推进。

  中国退市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有:
  1:公司步入产业生命周期末期,不再保有上市价值。由于产业周期的不同,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一些传统行业,已经度过了发展快速增长其,甚至因为中国经济变迁,已经迈向衰退期。另外,一些企业由于在产业周期转换的过程中没能适时进行产业升级和经营转变,因而已经步入了生命周期的末期,这样的企业鲜少进行集资或配股,企业营收与净值低落,保有上市地位的意义不大。
  2:避免投资者误投垃圾股。投资垃圾股的风险较其它类别的股票风险要高,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很难从投资垃圾股获利。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制度,对投资者做出警示。此次上交所实行的风险警示板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另外对于垃圾股,可令其移出主板与创业板,转进试点中的新三板等“场外交易场”,让投资风险与预期报酬能相匹配。
  3:建立价值投资氛围。大陆股市散户比重高,投机、跟风炒作等不良投资风气盛行,投资者往往追逐高估值的股票和有热点公司,不注重公司长期的营业表现和股东回报。与之前的分红制度改革引导投资者关注公司分红表现相类似的是,退市制度设计可令垃圾股逐出市场,避免出现过去炒作ST股的转机题材的投机行为。投资人将更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运作。
  4:ST股制度改革。监管部门对ST股的制度设计将更为严格,例如不对等涨跌停设置。ST股制度的改革,将作为淘汰垃圾股,纳入退市程序之一。
  此次新国九条提出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完善退市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并有利于投资者保护的退市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退市指标体系并严格执行。支持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在确保公众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以吸收合并、股东收购、转板等形式实施主动退市。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明确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标准和程序。逐步形成公司进退有序、市场转板顺畅的良性循环机制。

  这一系列退市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抑制绩差股、“壳资源”炒作,实现公司价值的合理回归,有利于明确市场预期、培育健康理性的投资理念和文化,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提高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可以说,退市制度改革从根本上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和长远的利益,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长期利好。

  在具体应对策略上,在退市制度趋严影响下,ST股的壳资源价值或贬值,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应该远离ST股、垃圾股的炒作,追随管理层要求以价值投资为导向建立积极健康的投资理念,多从上市公司的经营角度出发,研究基本面,挖掘业绩俱佳的个股,回避估值过高品种。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资讯来自天信投资)

  免责声明:
  本资讯观点仅代表投资顾问个人观点,出现的价位及操作建议仅体现其个人研究分析思路,投资顾问力求资讯内容所述信息的可靠、准确及完整,但不能保证资讯所述信息及结论的完全准确。本资讯所提出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不能当然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也不能成为承担明示或暗示的道义或法律责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