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更详细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专电题: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使中国股市“重生”
  新华社记者杨毅沉、赵晓辉

  在国内A股市场IPO暂停一年之际,“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一要求,出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19日表示,证监会未来将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从审批者变成监管者。

  尽管这一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还须克服一些法律障碍,但业内人士和投资者均看好中国股市能够借此“重生”。

  注册制凸显了市场决定性作用

  “过会”,是拟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高管口中一个无奈的关键词,然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之后,高管们对于“过会”的渴望,或将转变为对信息披露的重视。

  19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出席《财经》年会时点出了监管部门眼中的注册制,他表示股票发行一定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证监会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全面性要进行审核,但并不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做出判断。

  此前,国内监管部门对于企业上市都会进行严格审核,IPO发行审核会成为拟上市企业发行股票的一道关键门槛,企业的财务、经营等众多指标,成为发审会的审核重点。东兴证券副总裁银国宏认为,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方向,必然要求企业要有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要求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加强监管,也要求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明确职责,这与国外资本市场的做法类似。

  然而,从目前的条件看,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上有法律障碍。肖钢也指出,要想实行注册制,必须要修改现行的《证券法》。现行《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对此,浙商证券总裁助理、研究所所长邓宏光认为,目前推进改革仍需要先解决相关法律基础问题。与此同时,之前IPO排队的企业较多,再加上目前的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仍需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肯定会循序渐进。

  对资本市场提出更高要求

  实际上,此前监管部门就已经开始尝试对再融资审批“松绑”。但很多专家认为,要想真正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仍需要对中国股市提出全方位更高要求。

  近年来,部分欺诈发行者铤而走险,股票发行带给投资者很多不愉快的回忆。除了绿大地、万福生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因欺诈上市受到法律惩罚,从证监会今年10月披露的IPO财务专项检查情况看,仍有个别拟上市企业存在体外资金循环、虚构交易或代垫成本、虚增业绩等违法违规问题,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已移交稽查部门。

  针对上述情况,有人担心股票发行注册制很难防范资本市场中的欺诈发行者。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认为,要想完善股票、债券的发行机制,需要先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有欺诈上市的公司,就应该追究责任。”王国刚说。

  从今年6月份中国证监会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人们看到监管层已出重拳,“抽查”“调查”“稽查”等词语屡次出现,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股市再次提高要求,向造假、变脸的企业坚决说不。

  有助于解决融资恐惧症

  被肖钢认为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不仅被市场人士认为是解决新股发行中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高等问题的重要改革方向,更让投资者期待中国股市也能借此“重生”。

  中国股市曾因市场起伏波动和发行制度问题,使A股的直接融资功能失灵。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今年11月15日,在沪深两市排队等待IPO上市发行的企业有761家,如此规模庞大的队伍一度被形容为“IPO堰塞湖”。

  此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等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暂停新股发行确实不是个好办法,今天暂停了,明天就开始琢磨什么时候恢复。暂停并没有把市场压力释放掉,问题要从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邓宏光也认为,之前IPO暂停股市也一样跌,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冲击。

  对此,很多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市场人士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中国股市解决“融资恐惧症”、加快股市市场化改革将起到关键作用。

  与目前股票发行审批制最大的不同是,注册制将真正使市场在股市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未来,企业能否上市、融资,将在作出真实信息披露的基础上由市场中的买方投资者说了算。瑞银证券认为,“此次改革亮点是突出了市场的作用,内容符合市场对改革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