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入“摩”彰显外资对中国信心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再结硕果

2020-03-02 07:57:3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常佩琦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再结硕果。

  2月28日起,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国际债券指数供应商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

  国债入“摩”后 或引1400亿元“活水”

  即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债券市场的信心仍不减。

  继去年4月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今年2月28日起,9只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如期纳入GBI-EM,并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

  据悉,跟踪GBI-EM的资产规模约2260亿美元,中国国债完全纳入后,所占权重将达到10%的上限,也将成为该指数系列的第一大计价货币债券。

  “中国国债完全纳入该指数后,预计将带来约1400亿元的资金流入。”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与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一样,纳入GBI-EM也会分批进行,总体呈现持续流入的特点。

  目前,全球三大主流固收基准指数中,已有两大指数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中。去年4月,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已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国债券纳入该指数后,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了逾1000亿美元的指数追踪资金。

  此外,富时罗素公司在2018年9月宣布,将中国列入其追踪资金量最大的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的观察国家,该公司预计将于今年3月作出中期评估,9月正式对外公布是否将中国国债纳入WGBI。多位市场人士认为,预计届时纳入的概率较大。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央行与富时罗素公司一直保持密切沟通,也在积极推动解决其反馈的问题。预计今年上半年会出台一些相关的优化便利措施,其中多数可能是在技术性操作层面。”

  据估算,若成功纳入WGBI,预计将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约1500亿美元指数追踪资金。

  除了主流指数机构用纳入指数来表达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之外,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正在拿出“真金白银”,来表达对中国债券市场的追捧。

  央行相关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量持续增加,今年1月,境外机构净买入量近550亿元,较去年12月增加2.5倍。

  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稳步增长,投资我国债市的境外机构已遍布亚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全球各地区。

  前述接近央行的人士对上证报表示:“目前,绝大部分境外投资者是中长期投资者,不太在意短期的收益率波动及汇率变动。他们更看重全球资产配置,获取相对的综合收益。在当前国际利率环境下,中国债券的绝对收益还是有吸引力的。”

  金融市场持续对外开放

  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成果。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今年1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约100.4万亿元,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在此过程中,中国央行持续深化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一方面积极支持外国政府、国际开发机构、国际性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在境内发行债券,同时也积极引进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主权财富基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2017年7月,“债券通”的推出,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在不改变交易习惯的情况下,便捷地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截至今年1月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累计发行“熊猫债”2564亿元,同时已有807家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规模约2.2万亿元,其中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资者有502家,持债规模约3357.3亿元。

  去年以来,央行牵头统筹出台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幅放宽银行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用评级等领域的准入条件或业务范围。

  其中,涉及外资机构对债券市场准入的政策,包括: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支持标普(中国)公司正式进入银行间市场对各类债券开展评级业务;持续推进托管行建设,便利境外投资者入市安排。

  在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方面,央行还取消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整合优化不同开放渠道和政策,允许同一境外主体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时QFII/RQFII和直接投资渠道下的债券非交易过户、资金相互划转。

  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使得外资持续加大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与信心。

  对于下一步债市开放的打算,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要推动从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主流债券市场的法制规则、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安排。央行也会在支持提高债券流动性、优化入市流程、优化债券托管结算业务、提供衍生品风险对冲工具等方面继续开展工作,同时也会引入更多优质发行主体到境内发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