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2022年度业绩分化加剧 转型成竞争力“胜负手”

2023-01-20 13:50:0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金苹苹 马嘉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金苹苹 马嘉悦)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信托业而言,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的几年光阴就足见分化趋势。

  近期,各家信托公司2022年度“成绩单”渐次揭晓。截至1月18日,共有56家信托公司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2年度财务报表。梳理相关数据可见,信托业去年整体业绩承压,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管新规实施以来,信托业“融资类信托+通道信托”的旧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伴随着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各家信托公司的差距将加速显现,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将成为未来信托机构竞争的“胜负手”。

  行业整体业绩承压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56家披露2022年度业绩信托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27.18亿元,相比于2021年下降17.8%,实现净利润454.88亿元,同比下降18.3%。

  具体来看,2022年在56家信托公司中,过半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同比下降。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信托整体业绩承压原因之一在于信托业务收入的下滑。据统计,除了陕国投信托未披露信托业务收入,剩余55家信托公司实现信托业务收入总额767.02亿元,同比减少15.1%。而且在55家信托公司中,信托业务收入同比负增长的公司占比高达73%,信托业务收入排名前10位的信托公司无一例外呈现信托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的趋势。

  事实上,信托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迹象早已显现。中国信托业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73.52亿元,同比下降22.82%;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为383.01亿元,同比下降31.21%。行业人均净利润指标更是连续三个季度处于负增长状态。

  一位资深行业研究员分析称,在监管趋严,风险化解压力提升背景下,信托公司盈利主要来源——融资类信托和通道业务持续压缩,资产减值计提力度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信托公司探索、发展创新业务需要支出较高成本,而且家族信托、证券类信托等本源业务需要时间培育,前期对公司盈利贡献度较小,因此信托行业去年整体业绩承压。

  信托江湖或重排坐次

  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同时,分化也显著加剧。

  梳理已披露的信托公司2022年业绩数据可见,56家信托公司平均ROE为4.77%,同比下滑1.5百分点。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ROE靠前的信托公司分别为粤财信托、光大信托、国投泰康、中海信托、紫金信托、财信信托、云南信托、厦门信托等中游的信托公司。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分析认为,最新的行业经营数据显示,信托业的分化趋势将进一步明显,而部分中小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也可能异军突起。“这跟部分公司的战略布局、股东背景及资源禀赋有相关性,有的信托公司历史包袱较小,转型比较顺利。”

  “去年以来,国内经济整体承压,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多家信托公司暴露风险事件,尤其是此前融资类业务规模较大的头部机构,业绩明显下滑。也就是说,伴随着融资类信托持续压缩,行业转型加速,很多头部信托公司的优势可能变成劣势,行业的排序也将被打乱。”一位信托业人士坦言。

  业务转型宜早不宜晚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王玉国在分析2022年信托公司第三季度的行业发展情况时曾表示,信托公司的经营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业转型发展中的挑战:一方面创新业务布局要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等基础性投入,成本费用支出明显增长,但短期利润贡献尚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风险资产暴露增加,信托公司加大资产减值计提力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盈利水平。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按照银保监会去年12月底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当前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这意味着信托业后续发展要更加主动把握转型发展的机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打造具有信托特色和优势的产品体系。诸如消费、预付类资金受托、财富传承、特殊需要、养老保障等资产服务信托,以及标品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均是发力重点。

  “未来,信托公司不但需要继续面对信托同业间的激烈竞争,还需要与银行理财、基金、券商等其他资管子行业展开更激烈的跨界竞争。信托公司应该下决心及时转型,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利用跨市场配置、灵活的拓融资机制及资产受托管理等法律功能,打造产品体系及综合服务体系,并建立针对特定风险、特定产品的风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工具。”前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