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基因测序产业新标 9股最大赢家
基因测序产业化标准将建立 万亿盛宴开启
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出现井喷。随着科技部3月下发精准医疗重大科研专项申报指南,我国精准用药与基因测序产业化标准将率先建立起来。此前,在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的组织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成立,计划于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多家券商研报测算,精准医疗产业涉及的产业规模上万亿元,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超过一百亿元。
涉及领域广泛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原副所长于军告据记者,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效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当前,国内临床医疗多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情况。但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80%,而中国不足20%。
对于美国率先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南昌大学医学院李振山认为应从三方面来看:美国的医疗系统相对比较完善;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普遍;精准医疗能够解决当前美国疾病诊疗中重要的问题。精准医疗中的诊断成本仅占医疗成本的不到5%,却可以影响近70%的治疗成本。
据记者,精准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在于确定病人群体的异质性以及后续的处理办法,由此直接和间接涉及的行业和相关产业广泛。
确定病人群体的异质性方面,涉及众多科研部门与医疗部门的合作、样本的收集与保存、临床症状和数据的记录与储存、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然后是诊断实现合理的转化,这又涉及到诊断服务业本身及诊断仪器、试剂和技术开发行业等。
确定异质性后的处理办法方面,则涉及制药业,包括开发针对特异群体的靶向乃至基因药物,以及药物应用到临床的诸多环节。
此外,整个过程离不开信息咨询、行业管理等中介机构的参与,以及政府层面的立法和监管。
技术新 难度大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有关人士据记者透露,卫计委、科技部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认为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并提出了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开展精准医疗是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尽快切入有可能弯道超车;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医疗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医疗产业是刚性内需且边际效应巨大,可以有效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层次间逐级提高,难度呈几何级数加大。基础层次方面,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首先要通过基因测序诊断病情才能设计方案。在实施精准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基因测序工具分为测序仪和试剂,医疗器械公司可以顺势介入测序设备生产领域。
中等层次方面,主要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强化和缺损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战斗力。这种技术治疗癌症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大,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最高层次方面是基因编辑。癌症本质上是人体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基因剪辑就是对患者癌变细胞的变异基因进行批量改造,使之成为正常细胞。
精准医疗计划获得众多政策利好支持。《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简称“国家指南”)3月8日公布,拉开了精准医疗重大专项科研行动的序幕。国家指南明确,精准医疗将是今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本年度的科研专项涵盖八大目标,包括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及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等。
“这标志着精准用药及基因测序产业标准化即将开始。”业内人士介绍,这八大目标环环相扣:构建百万人以上专病队列及大数据共享平台,旨在打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基础;建立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分析体系,是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示范打下产业标准化的基础;推动精准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则标志着精准医疗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瓶颈有望被打破。
精准医疗技术新,难度大。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国内企业主要是传统医疗医药企业转型、医药器械公司创新以及其他行业跨界三种类型,包括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仙琚制药、丽珠集团等。
肿瘤诊治成突破口
2015年4月,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达安基因旗下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
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企业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据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
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趋势。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检测市场,争夺这块大蛋糕。
此前,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国家卫计委仅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家,但进展缓慢。在2015年3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个别公司已先下手为强。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快速,其肿瘤套餐已推向市场,目标客户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中国证券报)
利德曼:加大研发投入,进军分子诊断领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洪阳 日期:2015-09-02
子公司德赛系统和德赛产品并表,推出仪器占领市场:2015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主营营业收入2.95亿元,与上年同期1.95亿元相比增长51.25%;实现利润总额7967.35万元,与上年同期5315.22万元相比增长4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87.70万元,与上年同期4405.31万元相比增长10.95%。公司仪器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2.58%,虽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前期市场开发费用也由此增加,但仪器销售收入的增加,可以在后续为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体外诊断试剂收入,有利于不断占领市场。
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提升公司竞争力:201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630.28万元,同比增长36.90%。研发项目集中于体外诊断试剂、生物化学原料及诊断试剂研发,公司不断完善检测项目,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满足生化、免疫、分子、血凝等多种诊断领域的需求。公司不断的研发投入,生化项目能够不断保持稳定增长,化学发光产品和血凝分析仪将会是公司新的增长点。这些产品线针对的均为医院的检验科,可以利用公司及德赛的现有渠道实现进口替代,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
进军分子诊断领域,研发分子诊断项目:EnigmaML 自动化平台整合了核酸提取、实时定量PCR 等多个过程,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同时此平台能够将数据接入互联网,为将来的互联网医疗奠定基础。公司开始研发分子诊断检测试剂盒,用于EnigmaML 自动化平台,市场前景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收购德赛系统和德赛产品两家子公司,产品与现有产品渠道可以相互加强,推出800速的生化仪、化学发光平台抢占高端市场,预计2015-2018年营业收入为7.19、8.27、9.76、11.5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63、1.90、2.30、2.77亿元,摊薄后EPS 分别为0.38、0.45、0.54、0.65元,对应PE 为40X、34X、28X、23X。看好公司在生化诊断领域继续增长,在化学发光及分子诊断平台的潜力,我们首次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科华生物异动点评:龙头公司的复兴,维持"买入"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建 日期:2015-09-10
投资要点
事件:2015.9.7-9,公司股价累计上涨接近23%。
点评:我们认为IVD行业整体已经进入模式探索快速推进期,医疗机构在医改过程中的利润中心的转移,给上游IVD行业(包括制造企业、流通企业、服务企业)的产业格局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也蕴藏着极大的机会,我们看好在龙头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已有渠道、资源优势,在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升级方面做得积极探索。2015.9.7我们发布研报《科华生物:新战略布局加速,"仪器+试剂+服务"打造IVD新龙头》,认为科华生物作为传统IVD龙头企业,在战投方源资本引入后,在自身产品升级、外延并购拓展有望加速,逐步打造"仪器+试剂+服务"的平台企业,同时重塑IVD产业价值,提升龙头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维持"买入"。
新战略布局加速:引入战投,新业务链条、外延式并购有望加速,新科华起步。2015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引入新战投(第一大股东)方源资本,目前持股达到18.7%,为公司业务布局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海外并购(技术)、新业务链条拓展,公司业务架构有望呈现新的格局。
产品升级加速:和TGS签署备忘录,加速布局新业务(化学发光仪器)。2015.8.20,公司与Bouty、AltergonItalia、SalvatoreCincotti先生签署《投资备忘录》,就科华收购Bouty的全资子公司TechnogeneticsS.r.l.(TGS)100%股权及Altergon所持有的诊断业务资产事宜达成初步意向,该拟收购标的是从事IVD试剂及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在ToRCH和自体免疫疾病诊断方面具备优势,且在欧盟主要国家具备成熟的销售网络。本次公司拟收购的标的拥有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未来有助于帮助公司迅速切入国内的化学发光市场,为业绩带来重要的增长点。
产业链拓展:和康圣环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下游服务拓展,短期利好PCR检测试剂放量。2015.9.7,公司与康圣环球(北京)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打包医院检验科、共建区域性检验中心、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渐进涉足第三方检验服务领域,借助康圣环球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3500家医院资源,我们认为短期可以直接促进PCR血筛收入,同时借助共建实验室快速切入下游服务领域,发挥"仪器+试剂+服务"集成优势,提升长期投资价值。
传统业务恢复:2016年海外业务短期因素消除+招标陆续启动,确保诊断试剂业务恢复性增长
海外业务影响因素属短期极端情况,我们认为2016年初海外业务有望恢复到之前正常的销售。国内生化、免疫领域竞争激烈,作为公司业务的增量市场,2012-14年海外业务保持100%以上的复合增速,成为公司传统业务增长的亮点。公司目前主要海外业务集中于非洲,占海外销售总额超过50%,主要产品为HIV金标检测,与海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质量和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2015上半年由于原材料供应商出现违约问题,导致出口业务产生下滑,原料供应涉及到替换原料的重新评估审核,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属于短期极端情况,预计今年末明年初完成原材料供应商的变更后,出口业务有望保持30%以上高增长。
血筛鼓励性政策逐步落地,随着招标陆续进行,公司血筛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诊断试剂中,核酸血筛业务占比达30%左右(生化+免疫占比达到70%左右),在生化、免疫进入价格战的激烈竞争中,核酸血筛业务的政策利好有望促进该业务快速增长。2015.2,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提出血筛要基本覆盖全国的政策,2015H1因为招标进程较慢、各地血液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进程影响,公司血筛业务增速较慢,我们认为随着下半年各地招标的陆续进行、血液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的完成,公司血筛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怎能如此止步?"仪器+试剂+服务",新业务链条布局有望持续。我们认为传统IVD领域产业的整合以及渠道价值的变现提升,是我国IVD行业必经的成长道路。科华生物作为IVD最早上市的龙头企业,在生化、免疫(酶免)等领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有明显的渠道、成本、品牌优势,公司在拓展IVD新领域(化学发光)提升盈利能力的提升,在业务链条拓展方面也积极布局,2015.9.7与国内第三方医检龙头康圣环球(特检)合作,快速切入下游服务领域,形成"仪器+试剂+服务"完整产业链布局,我们认为公司与康圣环球的合作是公司业务链条拓展的开始,未来3年在新业务模式的拓展方面有望持续。
山东海化:控股子公司深圳欣康基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芯片的研制、销售。欣康基因网站显示,欣康基因是由山东海化和西安华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芯片重点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临床基因诊断、治疗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国内首批具有国家批准资质文号的临床生物芯片的生产经营厂家。
东富龙(300171):2015年9月与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其股东方共同签署增资协议。增资完成后,东富龙医疗占伯豪生物的股权比例为34.0206%,成为伯豪生物第一大股东。伯豪生物主营业务为从事基因芯片及测序服务等,具体可以细分为微阵列芯片技术服务(又称生物芯片技术服务)、二代测序技术服务和生物标志物技术服务三类业务,目前已经构建了微阵列芯片平台、新一代测序平台等五大技术平台。
千山药机:中报业绩可圈可点,基因芯片开始发力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洪阳 日期:2015-09-21
中报业绩喜人,营收、利润双增长:2015年8月7日,公司发布2015年半年度报告。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26.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3%;主营业务成本9,045.60万元,同比增长1.78%;营业利润3,421.49万元,同比增长313.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21.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40%。
基因芯片业务开始发力:宏灏基因创始人为周宏灏院士,宏灏基因2013年以及2014年1月份的营业收入均为0元,净资产分别为3272.24万元以及4405.39万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87.16万元以及-97.87万元。而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07.38万元,占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29%。
控股上海申友,开启基因测序布局:2015年6月,公司最新公告拟向上海申友投资现金约7010万元,占增资后上海申友注册资本的56.47%,成为其控股股东。近几年来基因测序市场飞速发展,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将达到11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1.1%。BCC预测测序服务将从从2011年不超过10亿美元增长到到2016年3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9%,领先于整个产业增速。
医疗器械积极拓展,介入可穿戴医疗领域:2015年7月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00万美元认购美国Glucovation,Incorporated的A系列优先股,并且与Glucovation拟在中国共同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是持续性血糖监测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及在亚洲区域的销售业务等。同时,公司拟对三谊医疗投资1,050万元,以取得三谊医疗增资后不低于51%(含)的股权。三谊医疗已取得了腕式智能电子血压计、臂式智能电子血压计两个产品注册证,是国内唯一一家取得具有无线传送、远程控制功能电子血压计注册证的产品。
投资建议:预计2015-2018年公司收入10.6亿、12.7亿、15.2亿、18.3亿(原预测为15-17年8.81亿、13.12亿、16.15亿),实现净利润2.70亿、3.09亿、3.73亿、4.48亿(原预测为15-17年1.79亿、2.29亿、2.89亿),EPS0.76、0.86、1.03、1.24(原预测为15-17年0.5元、0.63元、0.80元),对应2015-2016年PE为59.0倍、52.2倍、43.4倍、36.1倍。我们看好公司积极转型医疗器械,以及在血糖监测、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等领域的布局,维持"增持"评级。
达安基因:业绩稳步提升,布局IVD全产业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其立 日期:2015-07-29
上半年营收6.27亿元,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营收6.27亿元(+27.90%),营业利润5660万元(-18.61%),净利润6052万元(+0.57%)。营收保持较快增长说明公司业务拓展顺利,业绩不断提升;营业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是公司股票期权费用的摊销,导致管理费增加。虽然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但是公司业务提升明显,我们认为今明两年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拐点。
分子检测和基因测序双引擎,成就个体化诊断龙头 公司在分子检测试剂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PCR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病理诊断试剂方面具有优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卫计委今年1月公布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试点医院名单加快了国内基因测序业务的进程,公司是目前国内获批生产NIPT基因检测产品的两家企业之一,凭借在检测试剂和基因测序的双重优势,公司有望成为个体化诊断行业龙头。
打通仪器制造和医疗服务,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是国内IVD行业鲜有的全产业链布局标的,在上游仪器制造中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以及基因测序仪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此外公司还有多款生化分析仪。公司在全国有8个临床检测中心,并参与设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集团,积极介入下游的医疗服务领域,完成IVD全产业链布局。
紫鑫药业2014年年报点评:Q4业绩大幅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林 日期:2015-02-25
报告摘要:
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去年总营收为7.76亿元,同比增长63.42%。其中,Q4单季度营收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32.12%。
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6.51%;扣非后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下降44.09%。其中,Q4单季度的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增长438.30%。Q4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般若药业和草还丹药业两家子公司的销售增长所致。
人参产业在稳步推进中。公司在2009年进军人参产业,目前已经研发出500余个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种,数十款人参产品已推向市场,包括人参果蔬发酵饮料、参呼吸饮料、玉红颜红参阿胶糕、鲜人参蜜片等。去年公司人参系列产品销售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85.71%;但毛利率仅为37.8%,同比下降13.49%。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人参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以及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所致。公司去年在长春、延吉等新建3家专卖店,现已在长春市约300家流通终端铺货。
公司今年将会主推参呼吸饮料,以长春为中心,广告投入辐射东北三省,同时计划在南方省份打造5-10个样板市场,逐渐推向全国市场。
基因测序产业仍是提升估值的重要因素。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主要是由子公司中科紫鑫经营。第二代基因测序仪技术主要是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目前基因测序仪仍处于研发试生产阶段。
投资建议:在不考虑定增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0.09元、0.13元和0.17元,目前市盈率偏高。但公司的人参产业仍处于拓展期,成长性存在较大的弹性,且公司是较少开拓基因测序产业的上市企业,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因而可享受较高估值,继续给予"增持"评级。
荣之联中报点评:业绩稳定增长,新兴业务推广提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牧原 日期:2015-08-27
事件:
公司发布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4亿,同比增长8.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4万,同比增长22.78%。
点评:
业绩稳定增长,快速拓展车联网用户。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4亿,同比增长8.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4万,同比增长22.78%。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分业务来看车载终端收入1,415万相比去年33万有较大增长,这显示了公司上半年在车联网领域推广的成效,随着与车挣以及各保险公司合作达成,下半年车联网用户将会有叫大幅度增长。未来公司将继续大力发展车联网个人用户,提升用户体验,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数据积累,为保险行业与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大数据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线,为个人和行业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终端、服务和解决方案。
在物联网通用平台的推广方面,公司继续为行业用户提供包括车辆管理、物流、安监等领域的完整平台。
打造基因测序服务平台,坐等测序行业爆发。
公司专门成立生物云部门加快生物云平台建设,面向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疾控中心、体检中心、生物基因测序公司等机构以及个人用户的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和存储服务。
此外公司出资700万元与深圳华大互联网信息合资成立深圳爱豌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和线下服务在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相关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公司依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华大的基因测序服务整合产业链各方资源,打造基因测序服务平台,面向机构及个人提供产品销售与测序服务,随着基因测序行业爆发公司平台价值想象空间巨大。
维持"推荐"评级。
2015-2017年摊薄EPS 为0.59、0.93及1.44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分别为59、37及24倍,上市以后公司一直围绕大数据应用进行布局,我们看好公司转型大数据服务商的前景以及生物云计算平台与车联网大数据运营系统对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维持"推荐"评级。
北陆药业:主营业务快速增长,新业务贡献初显现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朱国广 日期:2015-08-26
事件: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0.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8%、36%;2015Q2公司营业收入、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0.3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8%、37%。
核心产品收入增长持续,子公司并表对半年业绩影响大。201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约为48%,同比上升约2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如下:1)对比剂系列产品同比增长32%,降糖类药物同比增长约51%。对比剂系列在2014年上半年消化发改委调价带来的降价影响,发货量下降导致基数较低,与此同时碘克沙醇(100m:32g规格)获批也贡献了收入增长;2)子公司中美康士合并报表,本期纳入合并范围的营业收入为3542万元,使得整体收入增加。2015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6%,低于收入增速约1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整体毛利率约为73.9%,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为新并表中美康士导致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所致;2)公司期间费用率约为46.7%,同比上升约2.7个百分点,主要为公司研发费用投入较大所致(其中约700多万为中美康士并表导致)。
从单季度来看,2015Q2收入、利润增速分别为48%、37%,与上半年持平,具体原因同上。我们认为:公司在下半年的并表及核心产品低基数因素将消除,收入增速或放缓,全年收入预计在30%以上。
对比剂、降糖药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中美康士全年业绩或超预期。(1)公司对比剂产品齐全,储备产品也较多,目标医院覆盖率高。随着我国CT和MRI保有量增加带来对比剂市场扩容,公司的对比剂业务将迎来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对比剂在2015年实现营收将超过4.2亿元;(2)公司降糖药有瑞格列奈、格列美脲,主要采用代理销售模式,目前已成立了专门的产品组,协助代理商进行招投标和学术推广工作。降糖药业务目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成长空间大,2015年预计收入将超过3000万元;(3)子公司中美康士为肿瘤免疫治疗的行业龙头,在通过收购纽赛尔生物75%的股权获得微移植技术后,其在血液病和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竞争力有所加强。目前公司拥有中美康士51%的股权,其他49%股权中包括了对中美康士团队的股权激励,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有足够的动力去实现中美康士净利润承诺(即2015年2600万元、2016年3800万元),存在超预期可能。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2015-2017年的每股收益为0.42元、0.54元、0.64元(原预测为0.49元、0.65元、0.86元,下调的原因为九味镇心丸增速低于预期),对应市盈率为53倍、41倍、34倍。我们认为:由于公司核心产品增速较快,且通过外延式并购积极布局肿瘤免疫细胞诊疗、基因测序等前沿的生物技术,前景仍看好,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