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公募股权变更案例透露出哪些信号

2023-02-20 08:05: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淑慧

  无论是外资机构还是本土机构,对国内公募基金业务一致看好,纷纷加码布局。

  近年来“含基量”已成为影响券商股估值的重要因子。市场倾向于认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突出的券商有望获得价值重估机会。

  新年伊始,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交易领域即呈现出一派活跃景象,证监会网站相继披露了多起基金公司股权变更情况。

  分析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外资机构还是本土机构,对国内公募基金业务一致看好,纷纷加码布局。

  从外资机构的动作来看,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收购上投摩根基金51%股权,以及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51%股权,均于年初落地,至此已有3家基金公司通过股权变更成为外资100%控股公司。再算上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4家直接获批公募牌照的公司,目前外商独资公募已达到7家。此外,华平投资拟入股中欧基金的消息,也引起了行业强烈关注。

  外商独资公募的扩容,既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也反映出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从一些外资机构的视角看,中国市场业务已成为其战略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首席执行官丹·辛克维兹所言,通过全资控股中国公募基金业务,将为蓬勃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服务,中国市场也将成为公司全球投资管理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在“一参一控一牌”政策落地之后,获取对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等也成为本土券商等机构布局公募业务的发力途径。

  今年以来,中泰证券受让万家基金11%股权已获证监会核准,交易完成后中泰证券将持有万家基金60%股权。国联证券以15.04亿元竞得中融信托持有的中融基金51%股权,后续还将收购上海融晟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中融基金股权。

  事实上,近年来“含基量”已成为影响券商股估值的重要因子。市场倾向于认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突出的券商有望获得价值重估机会。对于此次收购,国联证券也表示,快速获取成熟的公募牌照,有利于券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促进业务整合和泛财富管理转型,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伴随公募行业的快速增长,基金公司的估值也水涨船高。

  华创证券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研报中对公募基金估值进行了研究。研报统计了1998年至2013年美国基金公司估值后发现,美国公募基金PE基础估值在14倍左右。中国公募基金公司仍以业绩、基民申赎驱动规模增长为主,高净利润率、高管理费率或更能体现公司管理及渠道能力,或将因此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总结近年来基金股权交易案,估算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平均PE估值中枢为16.4倍。

  尽管多家券商研报对基金公司估值给出的参考区间在10至20倍PE,但也存在以更高估值交易的案例。以最新的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股权为例,据东吴证券测算,中融基金估值约为29.49亿元,对应2021年净利润的PE估值为38.52倍。

  总体而言,基金公司估值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于公募行业未来前景的预期。截至2022年末,中国公募基金规模已经增长至26万亿元。而对于未来,业界普遍认为,在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下,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仍然处于长周期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