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基金产品的清盘线是把双刃剑

2023-02-13 07:44: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对于东方港湾掌舵人、私募大咖但斌来说,过去一年多堪称“流年不利”。在去年5月、10月连续两次踏空市场之后,他近日再次被投资者爆料踏空市场,与近期强势反弹行情擦肩而过。这也是一年之内,但斌第三次被指踏空市场。

  对于踏空市场的原因,东方港湾在回复媒体时表示,旗下产品数量较多,在震荡市中,一些面临预警止损线压力的产品,为了让净值不再下跌,基金经理操作上会更加谨慎。

  上述回复的言外之意是,由于基金净值大跌,已经濒临清盘线,为了避免出现基金被清盘的窘境,基金经理不得不降低仓位,这导致基金错过了市场反弹行情。这也意味着,基金没有跟上市场反弹步伐,原因在于设置了清盘线。但斌此前也曾公开表示,不认同私募产品设置预警线和止损线。

  将业绩落后甩锅给基金产品清盘线,从逻辑上看,似有合理之处。但是,换个角度,我们有必要问:为什么要设置清盘线?

  对于基金产品来说,之所以设置清盘线,核心是要让亏损有底线,避免投资亏损的无限扩大。通常情况下,私募产品在发行时会设定预警线和清盘线,分别为0.8元和0.75元,一些谨慎的私募会将预警线设定为0.85元。如果净值低于清盘线,基金就会被强制清盘。受上述设置约束,基金经理往往会轻仓先做出业绩“安全垫”,然后再逐步加大仓位。

  在市场波动加大,尤其是在“深V”行情中,如果基金建仓后遭遇下跌,基金经理不得不降低仓位,就会错过接下来的反弹行情,这也是一些基金经理反对设置清盘线的理由。但从另一方面看,强制清盘制度被视为保护投资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没有强制清盘制度,基金管理人操作激进,亏损几乎是无底洞,并非一些投资者所想象的在下跌30%乃至40%后就反弹的情况。

  从不少投资案例看,由于没有基金清盘线的硬约束,一些基金经理在净值下跌之后,并没有坚定持有原有仓位,而是选择调仓换股。如果又换错股票,净值就会接力下跌。资深投资人都知道,如果接连买错股票,亏起来简直太快了。

  在2015年牛市中,某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短短一天时间,就募集到百亿资金。此后,市场走势逆转,大幅下跌,其管理的基金净值飞流直下。由于没有设置清盘线,基金经理没有降低仓位,基金净值很快就处于腰斩状态。

  另一个案例是沪上某公募大咖。他“奔私”后发行的私募产品,在2021年豪赌周期股时失利,基金净值大幅下跌,也很快就处于腰斩状态。

  对于策略激进、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来说,设置产品清盘线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在投资失利之后,往往想用更激进的手段扳回来,结果可能陷入更大的亏损之中。对于主要依靠超额收益提成的私募基金来说,在他们亏损之后,如果很想“扳回来”,让他们降低仓位难于登天。以上述公奔私的知名投资人为例,在基金净值跌至0.6元之后,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降低仓位防止进一步下跌。但事实上他并没有降低仓位,使基金净值进一步下跌。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多来,但斌对仓位多次进行加减操作,但是,要想做到精准择时是很难的。纵观国内外很多投资大师,鲜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基金产品设置清盘线,并非针对笃定价值、投资风格坚定的投资人,恰恰是针对频繁择时、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

  在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认识后不久,盖茨的父亲让他们两人在纸上写下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一个单词,巴菲特和盖茨不约而同地写了focus(专注)。巴菲特说,专注是他人格中最为强大的一部分。

  相对于巴菲特对投资的专注程度,但斌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但斌的微博显示,他总共发布了25.9万条微博,有时一天就发布几十条,可谓“泡”在微博上。如果他把这些时间专注于投资本身,其管理的基金或许也不至于面临清盘线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