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基金年内调研超千次 聚焦新能源等领域

2022-08-08 08:02: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静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开启密集调研模式,调研力度显著超过去年同期。Wind数据显示,年内有124家公募基金对于A股公司进行了百次以上的调研,119家调研公司家数超过百家,其中6家公募基金的年内调研次数均超过千次。从具体行业和产业链来看,新能源、高端制造成为公募基金重点关注领域。

  6家基金公司年内调研超千次

  进入8月,机构调研的脚步依然密集。8月5日,国产红外热成像技术供应商睿创微纳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当日上午,该公司接待了多家机构的调研,参与机构包括景顺长城基金、浙商基金、兴全基金、广发证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同日,康达新材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该公司当日上午接待了包括鹏华基金等多家机构的调研。Wind数据显示,8月以来,已有41家A股公司受到了机构共计67次调研,其中调研机构包括119家基金公司、75家证券公司、21家保险公司、214家投资机构和11家外资机构。

  实际上,今年以来,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众多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一直是马不停蹄,调研力度显著超过去年同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3270家公司受到了机构共计12471次调研,其中有1727家公司受到了基金公司的调研。去年同期,A股市场有2352家公司共收到机构7957次调研,其中有1181家公司受到基金公司调研。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今年以来更是开启了密集调研模式。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24家公募基金对于A股公司进行了百次以上的调研,其中,6家基金公司的年内调研次数均超千次,63家基金公司的调研次数超过500次。而在去年同期,调研次数超过百次的公募基金公司有100家,其中仅有7家基金公司调研总次数超过500次。排名首位的嘉实基金调研总次数为751次,仅有88家公募基金调研公司家数超过百家。

  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广发基金这6家基金公司成为今年年内调研最“勤奋”的基金公司,调研总次数分别为1537次、1214次、1226次、1207次、1166次、1037次,这6家公募基金最关注的上市公司包括汇川技术、华利集团、美迪西、中科创达、横店东磁、伟星新材、周大生、唐人神、常熟银行等。此外,鹏华基金、中欧基金、银华基金、天弘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交银施罗德、华安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调研总次数均超过900次,最关注个股除了上述几家上市公司外,还包括坚朗五金、普源精电、四方达、潮宏基和舍得酒业。

  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受关注

  从具体行业和产业链来看,新能源、高端制造成为公募基金调研的热门领域。今年以来,参与调研的基金公司超过百家的上市公司,多现于半导体、医疗保健设备、生物科技、通信设备、机械设备、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特种化工等高端制造行业和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包括炬光科技、容百科技、高测股份、汇川技术等11家高端制造及新能源相关企业受到超过多家基金公司调研。

  激光元器件龙头炬光科技成为今年以来最受基金公司“青睐”的A股公司,该公司年内受到机构调研共五次,但有多家基金公司对其进行调研。炬光科技今年4月和5月份披露的两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两次调研均有三四百家机构参与,其中均有上百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参与,不乏易方达、华夏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等大型公募基金。众多基金公司的关注点包括该公司车载激光雷达相关产品的战略布局和未来业务拓展等。

  从已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来看,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也成为公募基金重点布局领域。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市值最高的三大行业依次为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公募基金相对A股市场超配制造业行业达7.65%,占公募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为65.03%。行业配置方面,公募配置的前四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电子行业。同时,二季度公募基金在新能源板块等进行了主动加仓。

  “2022年二季度,本基金的投资依旧聚焦在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在信澳智远三年基金二季报中表示,展望未来,市场将更加注重基本面的质量,会继续关注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等主要赛道,深挖基本面扎实的优质个股,自下而上挖掘投资机会。

  易方达基金经理祁禾在基金二季报中表示,尽管一些周期成长型行业的优质企业股价经历了较大的回撤,但公司发展的大逻辑没有受到破坏,特别是新能源等板块。在传统能源价格暴涨背景下,新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未来的投资机会方面,中欧基金葛兰认为,主要集中于四大方向:一是新能源光伏产业,未来一年将迎来由需求驱动的投资机会;二是半导体产业,寻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三是必选消费品,免疫宏观经济和外围冲击扰动,比如医药与部分食品饮料,部分公司已经有一定的吸引力;四是周期行业,经历供给侧改革后,关注行业格局稳定、估值较低的龙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