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不一样吗?

2020-08-17 07:37: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明超

  很多人都知道,“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昂贵的一句话。它是被无数的历史走势验证过的经典语句,以至于浸淫市场的人从来不会质疑它。

  无数的历史走势表明,每次演绎到了极致,市场都会呈现趋同状态。尽管每次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偏差,但几乎都会押着同样的韵脚。这种极致状态包括估值不可思议地高或低、投资者情绪极度亢奋或悲观、市场只剩下宏大梦想、业余人士开始嘲笑专业人士,等等。

  不管上述现象多么离奇,但最终都会演绎出同样的话语:每次最终都一样。

  每次都一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实则是人性参与市场后的必然结果。尽管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但是人性的演绎数千年来几乎没有实质性变化,从玩弄各种各样的新奇概念,到操作花样翻新的资产重组;从追涨杀跌到羊群效应,乃至贪婪与恐惧的鲜明对比,无不是人性的重复演绎。

  尽管我们回过头来会发现市场每次都一样,但是当我们身在其中的时候,却难以真正意识到“已经不太一样了”。要么是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要么就是选择性忽视。

  过去一年多来,科技医药板块表现强势,整体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不少细分板块的估值远超历史极值。这种估值非常高的现象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市场自然演绎的正常结果,还是“这次不一样”?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每次采访投资人,总会问如何看待“优质股估值越来越高”的现象?从得到的答案看,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认同“每次都一样”,但同时都会说“这次跟2015年那次不一样”。具体逻辑包括:这次市场追捧的是有业绩支撑的个股,这次不是纯粹炒概念,龙头股强者恒强趋势依然在演绎等。

  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回答的是事实,优质股越来越贵是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的普遍现象,这种趋势依然没有止步的迹象。但回归到投资的本质看,买股票的本质是买入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最终的收益来源应该是上市公司。尽管在现实操作中,可能是赚取流动性和交易对手的钱,但作为价值投资来说,企业是收益的终极来源,这应该视作投资的起点。

  从过去几个月来的市场走势看,早在春节前,很多基金经理就已经认为很多科技医药股不再便宜,在春节后再度大幅上行之后,不少标的估值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疫情防控会给医药股带来利好,但从历史上看,畸高的估值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万物皆周期,终究还是要回归的,普涨的状态终究是不会持续的。

  在标的大幅上涨之后,拿着估值畸高的标的,往往会以比价作为参照,其逻辑是如果同类标的可以享受到高估值,高估值自然应该扩散。这同样是罔顾投资收益起点的观点,但在风险偏好很高的市场中又是如此安然。部分基金经理已经意识到估值高企的风险,但是受考核条件制约而选择跟着市场飘。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做同样打算,发生踩踏效应或许就不远了。

  索罗斯曾说过一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从某种程度上看,索罗斯说的是对的。市场每次都一样,相信这次也一样。在估值过高的标的上,或许可以参与,但切记不要入戏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