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立身 在长跑中胜出——访中融基金权益团队

2020-07-27 07:3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玥

  经过7年的沉淀、思考和积累,中融基金终于化茧成蝶,不仅资产管理规模跻身“千亿俱乐部”、稳居中型基金公司前列,而且权益投资业绩稳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权益类市场迎来大发展时期,这是时代的需求、行业的风口,更是基金公司力争上游的良机。”中融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负责人田刚告诉记者,“公司非常看好未来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中融将立足于对市场的前瞻性研究,不断开发合适的新产品,为投资人提供丰富的权益产品,以稳定持续的业绩回报投资人的信任。”

  打造核心竞争力

  2019年以来,虽然市场波动频繁,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是难得的丰收之年。

  以中融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过去的一年,中融基金旗下8只权益类产品收益率超过70%(份额分开计算);截至7月13日,中融策略优选混合、中融产业升级混合、中融新经济混合过去1年收益率已超过100%。

  出色的业绩是如何实现的?中融基金权益投资负责人田刚表示,公司成立7年来,权益团队经历了一个不断学习、复盘和提升的成长过程。其中,有对境内外头部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理念、框架和方法的学习,有对业务发展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对资管行业发展和权益市场趋势的思考,更有对自身禀赋的审视。可以说,业绩的大幅改善是持续努力之下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但这仅仅是开始。随着权益投资日益深入人心,基金重获投资者信任,借基入市成为主流,权益投资大时代正缓缓开启,该怎样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中融基金权益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公募基金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和体系的竞争,有优秀的人才、良好的激励机制、价值观一致的团队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流的投研团队,创造出长期持续的业绩,获得投资者认可。”中融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柯海东表示。

  相较于业绩本身,中融基金更重视投研体系的可持续、可验证、可复制。中融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寇文红表示,在投研文化建设、考核激励机制、人才输送机制等方面,公司都制定了规范细则,确保投研沟通效果最大化,‘深入研究、服务投资、控制风险’是研究工作的应有之义。

  “在权益投研团队建设过程中,目前做得比较好的事情主要有三件:一是在资源投入上适当提前,在股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权益投研团队近30人,超过了大部分权益管理规模相近的同行。二是在人才培养上以自身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在考核机制上科学化、长期化,在团队文化上珍视和尊重个人特性,形成了识才、育才的良好机制。三是在投资流程中明确分工,投委会聚焦大类资产配置,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聚焦行业与个股深度研究,不断优化投研交流机制,在有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紧密协作。”田刚介绍。

  田刚告诉记者,公司非常看好未来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将立足于对市场的前瞻性研究,不断开发出合适的新产品,为投资人提供丰富的权益产品。其中包括主动管理类、量化类和被动投资类的权益产品,主动管理类的产品主要聚焦消费、科技和高端制造等未来最看好的领域。

  震荡市崭露头角

  稳定的团队、规范的流程,为良好业绩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何在波动的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怎样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中融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们各有高招。

  在中融产业升级混合基金经理甘传琦看来,投资的核心在于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寻找有质量、定价合理、持续性好的成长股,定量主要考察潜在的市场空间、公司或者行业当前所处的渗透率阶段、主要财务指标、当前的估值等,定性则重点研究公司业务的社会价值来自于哪里、管理层的格局观与执行力、公司构筑的业务壁垒如何等。

  柯海东表示,在选择个股时主要看行业空间、景气趋势、竞争格局、商业模式、管理团队的能力和激励机制以及中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此外,柯海东还力求更加准确地理解行业,对公司竞争力的分析、财务估值模型的构建做得更加认真到位,从而挖掘中长期投资机会。

  中融物联网主题基金经理吴刚则认为,今年选股看重的是赛道和公司的独特性,估值则相对看淡,这和前两年几乎相反。

  中融国企改革混合基金经理赵睿更看重公司的护城河,关注高增长、高毛利率、较高ROE的公司。作为新生代基金经理,赵睿、冯琪、金拓都是近一两年开始管理权益类公募基金,在公司卓有成效的投研体系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不断打磨自己的投资风格。

  根据不同的视角,中融权益团队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其中,甘传琦对成长相对偏好,性格乐观的他思路开阔,注重在投资中持续学习。同为成长风格的中融核心成长基金经理金拓对科技股研究较为深入,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相结合。消费行业研究出身的柯海东投资风格稳健,强调风险收益比的平衡,均衡配置行业,深入研究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