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复利的效应 静待时间的玫瑰——访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葛晨

2019-11-18 07:48: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何漪

  管理第一只公募基金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博时基金葛晨迅速成为投资圈的新星。截至11月8日,博时医疗保健行业A今年以来收益率已超过90%,有望冲击今年混合基金冠军。

  葛晨自2018年4月管理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仅一年多,就充分展现了年青一代基金经理的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葛晨较为注重复合增长,喜欢踏踏实实做研究,对中观的行业、微观的企业、产业上下游、竞争对手均保持着全面系统的观察。

  “与其他行业相比,长期投资医药行业更容易实现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葛晨称,未来要在景气度向上的子行业中投资有价值的优质公司,伴随企业成长。他未来看好的方向包括创新药、自费可选医疗消费以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

  医药行业具有长期稳健特征

  人口老龄化、医保问题等是全世界的难题。与市场观点一致,葛晨认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国人医保意识的加强,都有利于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医药行业长期投资价值明显。

  与此同时,葛晨还善于观往知来,对权益基金、医药行业的历史表现进行分析,更加深了他对医药行业投资的理解。

  “数据呈现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葛晨复盘历史数据发现,权益基金在2005年至2018年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在11.3%。“这比同期中证500指数、沪深300指数的表现都好,后两者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0%、8%。”

  在此基础上,葛晨又对投资策略进行复盘。在2005年至2018年期间,按照随机选股策略,每年买入股价涨幅中位数的公司,从年初持有至年末,测算下来,基金年化收益率是7.5%,不及同期指数表现及权益基金年化收益率中位数。

  “只要能够提升基金的选股能力,选出当年股价表现前45%的股票,那么基金年化收益率就可以达到11.6%,这样的成绩可以跑赢一半以上的基金经理。”葛晨分析道,若是强化基金的选股能力,选出当年股价表现前30%的公司,基金同期年化收益率就会达到27%。“要知道,这15年间,市场上最牛的基金年化收益率是23%,达到这样出色业绩的基金经理已经是封神级的了。”

  此外,他发现,医药行业的历史表现长期优于其他行业。同样是在2005年至2018年期间,葛晨将29个行业每年涨跌幅进行排序,在前三位出现最多的行业分别是银行、食品饮料和计算机,其次是券商这类在牛市弹性巨大的板块,但这些行业的涨跌幅排名波动性都比较大。

  相较而言,医药行业的波动比较小,每年表现较为稳定。葛晨解释道,从29个行业15年的表现看,医药行业有10年排在前50%,只有1年是排在后1/3。“医药行业每年的表现都不会特别差,拉长周期的结果是,医药行业在这15年里涨幅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是食品饮料、家电、银行。”

  “从个股历史表现数据来看,过去15年涨幅排在前20的股票中有7只是医药股,数量最多,在所有行业里排名第一。”葛晨认为,这些数据体现了时间的复利效应,只要每一年做得比大多数人好一点点,长期累积下来的超额收益会非常大。

  未来聚焦三大主线

  新医改带来医保扩容后,2013年之后医保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葛晨认为,由于医保收入一般是工资收入的固定比例,不会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更快;而在居民消费中,医疗健康消费的占比又在持续提升。“居民健康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就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医保资金增速形成剪刀差,这成为医药投资的主要逻辑。”

  对此,葛晨认为,创新药是后市投资的第一条主线。“那些有疗效、能够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构成了创新药的投资机会。”

  自费可选医疗消费同样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葛晨表示,如果把健康需求看成总资产包,医保内基础部分相当于优先级,医保外的自费部分属于劣后级。“当总资产包的增速快于优先级医保,医保外劣后级资产相当于加了杠杆,增速更快,这是未来产生大牛股的摇篮。”

  葛晨认为,自费可选医疗消费具有医疗级、自由定价、患者自主性三个特性。“医疗级产品与普通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壁垒高、疗效显著。自由定价,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属性,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以实现更大利润。患者自主性,意味着产品渗透率的提升空间和产品的品牌黏性。”

  全球竞争优势产业则是葛晨看好的第三条投资主线。葛晨表示,中国每年理工科的毕业人数是印度的两倍、美国的九倍。“国家之间产业竞争不仅仅是最顶尖科学家的竞争,更多的是工程师和产业工人在数量、质量和效率上的竞争。”

  门类齐全的产业链提升了中国产业竞争力。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是唯一具备所有工业产业门类的国家。“相关产业链齐全,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链集群,在全球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葛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