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资管对冲基金部总经理李玉刚:做量化投资要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

2019-11-18 07:44: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海晴

  如果给量化投资四个字划重点,不少人或许会圈出量化两个字。作为中国首个对冲基金的首任投资经理,中泰资管对冲基金部总经理李玉刚给出的答案并不相同。在量化投资领域深耕多年后,李玉刚意识到,以量化为技术的投资中,定性分析才是基础,对定性的问题有了认识,才能做量化。“并非所有重要的因素都可以量化,可以量化的可能并非重要的因素。”他说。

  定性分析是量化投资的基础

  国泰君安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成立金融工程部门的券商研究所,李玉刚也正是在那里开启了他的量化投资生涯。

  “我主要负责量化选股、股指期货等方面的研究。”之后李玉刚从研究岗位转到了投资岗位,在实践中,他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刚开始工作时,面临很大的压力,最大的捷径就是利用历史数据去拟合策略,但是后来在实际投资中发现这样做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他意识到,单纯地利用量化工具并不能持续地赚到钱。“只使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历史数据寻找最优因子,无法避免数据挖掘本身存在的过度拟合,无法解释异常值等技术问题。”李玉刚解释道,这实际上是一种归纳逻辑,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归纳。他举例道,如果只是片面追求数据挖掘,可能会在2013年的行情下在中性策略中超配小市值的股票。“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还有统计数据。”李玉刚开玩笑道。

  相反,基于定性认知并利用技术手段,反而能持续地赚钱。李玉刚开始寻找低估值、有业绩增长以及低波动的股票,然后利用多因素风险模型,将股票组合的风险约束到与基准指数一致。在他看来,这正是中泰资管的量化选股模型与传统的量化选股模型的区别所在,采用的是演绎逻辑而非归纳逻辑。“我们会经常与投研团队沟通,研究个股的重要评价指标有哪些。比如,银行股和白酒股的研究就存在较大的区别,我们更注重基本面的数据,进行定性的认知。”他说。

  对于李玉刚而言,演绎逻辑将为投资提供信念,归纳逻辑则使得投资经理可能产生怀疑,因为未来并不一定是历史的重复。“我们更强调投资的过程,不单纯看数据,还要看数据背后的故事,对自己的知识积累有规模效应。”他表示,这样构造出的模型更持久,不易失效,充分理解数据背后蕴藏的商业逻辑,严格控制风险暴露,跟踪指数效果好。

  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工具

  中泰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在11月18日正式发售,这也是中泰资管的第一只指数增强产品。谈及当前指数基金出现的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李玉刚并不焦虑。他坦言,规模大的指数基金本身确实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公司发行这只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工具,事物的发展需要积累的过程,只有努力耕耘才能知道结果。”

  指数基金的最大价值就是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工具,这是李玉刚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反复强调的事情。“沪深300和中证500是市场普遍认可的指数,也是许多主动管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里面存在较大的投资者需求。”李玉刚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有考虑过布局行业指数相关产品,因为首先指数要被市场认可,而很多行业指数未来的可持续性并不确定。未来为应对同质化竞争,团队也会编制专门的指数。

  “我们要有长期视角,不能因为短期的业绩压力,去做违背投资逻辑的事情,去进行不适当的调整。”李玉刚的冷静与沉着贯穿采访始终,在他看来,量化投资也有需要坚守的投资逻辑,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