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梁洪昀:以工具适配需求 运匠心追求回报

2019-03-18 09:00:4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玥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反弹行情成就了指数基金。从去年的逆势增长到今年的集体井喷,指数投资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因势谋远、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十年来,建信基金已通过前瞻布局,打造出精良的指数投资“工具箱”以适配投资者的需求。在建信基金金融工程及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梁洪昀看来,市场对被动投资的认知刚刚开始,其趋势不可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指数基金和指数创新产品大有可为,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体验。

  从创业板到MSCI

  指数投资方兴未艾

  “反弹首先源于对情绪的修复。”梁洪昀告诉记者,“对于去年的深度下跌,大家的预期都比较充分,接下来市场能走多远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判断。”

  单边行情中,ETF无疑可以从中受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梁洪昀所管理的建信创业板ETF上涨了35.26%,位居同类可比基金第8位,建信沪深300指数基金、建信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涨幅分别达26.06%和25.85%。得益于业绩的优良表现和跟踪指数的精准程度,这些指数产品今年以来规模也有所增加。

  梁洪昀表示,资金并不是单边流入,也有部分机构资金在收获了一定的收益之后选择获利了结,但个人投资者并未出现明显的资金流出迹象,显示出指数投资的优势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另一方面,梁洪昀表示,指数基金有一定的“逆势效应”,往往在调整时被买入,而在上涨时被卖出,不但不会助涨助跌,反而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从去年初布局创业板ETF,到年中首批推出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建信基金的指数产品布局精准,并在今年以来的上涨行情中为投资者贡献了可观的回报。3月1日,MSCI如期宣布分三步将A股纳入因子提高至20%。多家公募正据此布局相应的基金,建信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今年以来已上涨25.85%。据梁洪昀介绍,接下来建信指数团队还将围绕MSCI推出类型更丰富的指数产品。

  “A股被纳入MSCI是其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长期来看能够促进A股投资者结构、理念以及市场机制进一步国际化,整个市场估值体系也将重构。”梁洪昀表示,在帮助投资者分享A股被纳入MSCI所带来的投资机遇方面,指数基金还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纯被动+增强 创新引导投资发展

  据梁洪昀介绍,作为业内较早布局指数基金的管理人,建信基金在指数基金领域早就形成了特定的发展优势。首先是创新引领发展,打造了指数投资工具箱。其次是团队实力强劲,13位指数基金团队成员具备金融、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背景,拥有丰富的指数与量化投资管理经验,且历经市场牛熊转换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建信基金旗下的指数基金业绩出色,特别是指数增强类的产品。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建信精工制造指数增强基金、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最近3年超额收益率分别达到30.48%、21.07%,位居同类可比基金第3、第9位;建信深证100指数增强基金最近5年超额收益率33.62%,位居同类可比基金前10位。梁洪昀也坦言,在年初单边上涨的市场环境中,指数增强基金短期内并未充分体现出增强的作用,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效果很明显。随着市场效率的逐步提升,指数增强基金还将起到进一步的加成作用。

  “我们也一直在观察市场变化的过程中优化模型,力争及时反映市场的最新变化。”梁洪昀介绍说,“具体的工作方面,一是定期对各类因子进行重检,看哪些因子效果还比较好、哪些已经失效或者阶段性钝化。二是对类似因子的加权方式这样的模型细节进行微调。虽然都是细节,但在指数基金高度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中,有时细节往往是左右成败的关键。”

  受去年至今指数基金发展势头较好的带动,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入场,争相在指数领域“跑马圈地”。对此梁洪昀认为,从当下指数基金占权益基金的比重来看,指数基金的发展远远没到饱和的地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但在向头部产品集聚的效应中,光是精准跟踪还不够,还要形成特色化的发展优势。“Smart Beta是不错的突破方向,未来也计划推出相应的产品,这也是完善‘工具箱’的一部分。”梁洪昀表示,“当前公司的指数基金产品线已经初步成型,实现了对大中小市值的全覆盖,并且每一个细分的市值领域都有相应的指数产品。后续将进一步细分,将指数投资工具做得更精细。这就好比工具箱中的工具的种类已经配齐,接下来要做的是对每类工具提供不同的型号,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