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梦圆千亿ETF

2018-12-10 08:5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玥

  站在公募成立二十年的节点上,行业走过的轨迹历历在目。倘若再过二十年后回望,2018年定是ETF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在权益市场低迷的这一年,ETF逆势实现翻倍增长,创新品种层出不穷,资金热烈追捧,不但摆脱了以往“靠天吃饭”的窘境,还不知不觉中奠定了未来大发展的新格局。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纵观ETF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十多年来经历了探索期的野蛮生长、布局期的平稳增长,终于在今年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首发第一只ETF产品并长期在数量投资领域精耕细作的华夏基金,市场龙头地位愈加稳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规模已成功突破千亿元,占全行业份额近三成。

  厚积薄发的动力

  “其实去年我们就预计到了ETF将有好的发展,并且提前做好了准备。”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笑着说,“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今年不算新发基金,存量的产品规模增长都在40%以上,这么大幅度的快速增长是超预期的。”

  今年10月20日,华夏中证央企ETF发布成立公告,首募158.87亿元。至此,算上子公司华夏香港投资A股的RQFII-ETF华夏沪深300指数ETF,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规模达1050亿元,成为首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

  不仅如此,10月份以来,市场掀起了ETF投资浪潮,仅10月份净流入权益类ETF的资金规模就超过400亿元,权益类ETF总规模更是一度突破3000亿元大关。华夏基金ETF规模也同步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华夏基金旗下ETF规模较去年底增加了287.22亿元。其中,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ETF年内规模增加额均超过50亿元,华夏恒生ETF和华夏中证500ETF年内规模增幅均超过80%。

  “不仅如此,今年ETF投资者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另一个超预期的情况。”徐猛补充道,“以往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机构资金会入场扫货,但今年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的占比明显提升,目前已超过两成。而且从增量来看,40%是个人投资者贡献的。所以,2018年是ETF的转型之年,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市场的定价和估值体系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据徐猛介绍,早在去年7月间,华夏基金就预判ETF将迎来快速发展。徐猛说:“之所以得出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A股市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主动基金战胜指数的难度加大;其次,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保险机构、养老基金、FOF等长期资金不断壮大,为ETF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现在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资产配置,ETF由于成本低、透明度高、交易方便,成为资产配置底层资产的首选。华夏上证50ETF去年规模增长了80亿元,种种迹象表明ETF的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机遇当前,加上公司的高度重视,华夏基金团队提前一年便做好了各种准备,迎接ETF的“井喷”,包括加大产品布局力度、投入资源为ETF产品提供流动性、提升ETF营销团队专业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大市场推广营销力度等。进入2018年,随着越来越多资金认可ETF的投资价值并加速流入,华夏ETF军团成功站上了“风口”,规模稳居行业首位。

  ETF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徐猛解释说:“ETF兼具股票和基金的特点,是高效的投资工具,具有分散化、流动性好、成本低、运作透明等多重优势,并且标的范围覆盖境内外多种资产,运用场景广泛,交易便捷,不仅能实现波段操作和套利交易,还能用于多空策略,可充分满足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投资需求。”

  另一方面,在今年养老目标基金推出后,ETF的应用领域又有了新的拓展。徐猛表示,参考境外成熟市场,FOF的业绩主要由资产配置决定,ETF成为FOF的优选底层配置工具。一方面,可以通过战略资产配置进行长期持有,享受低成本的贝塔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在战术配置层面进行阶段性交易配置,获得特殊风险敞口的交易型机会。当然,目前ETF市场还不够成熟,但从自然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18年是ETF市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强者恒强的底气

  ETF产品具有强者恒强的特征,排名越靠前的公司在市场爆发时所获得的规模增长越明显。以市场关注较多的权益类ETF为例,截至11月30日,全市场146只权益类ETF(含跨境ETF)总规模为3409.67亿元,华夏基金(母公司)旗下权益类ETF规模为943.18亿元,占比27.66%。年内权益类ETF规模共计增长1314.53亿元,华夏基金增长293.28亿元,占比22.31%。

  从2006年起加入华夏基金、几乎完整经历ETF发展历程的徐猛告诉记者,在产品布局方面,华夏基金屡开ETF创新先河。在ETF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告诉徐猛,ETF产品先发优势固然重要,稳定的团队、长期的精细化管理、公司投入的资源也是一样都不能缺少,甚至更为重要。

  从团队来看,目前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团队成员超过20人,由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海内外专业投资经理和专职研究人员组成。部门负责人张弘弢从上证50ETF产品设计开始就从事ETF的研究与投资管理,是指数投资领域难得的老兵。目前团队核心人员稳定,专业性强,分工明确,而且随着管理规模的增加还在不断地补充人才。

  ETF的长期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对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运作流程的优化、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尤其是流动性的优化,这是ETF产品竞争的核心。ETF是否可以依据实时净值买卖,有没有连续、稳定、均匀的成交及挂单,能否快速满足投资者的超短期交易需求,都对产品和背后的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大家口渴时挑选矿泉水,其实口味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可能先入为主会形成一定的品牌依赖,但能否便捷地买到,会成为影响最终购买的重要因素。对ETF的选择亦是如此,在跟踪指数一致的情况下,良好的用户体验十分重要。这里的用户体验指的就是成交速度,即产品的流动性。”徐猛解释道,以华夏沪深300ETF为例,今年国庆长假后,华夏沪深300ETF的二级市场成交十分活跃,至今日均成交额超过3亿元,其中10月12日、10月17日单日成交金额更是分别达到10.6亿元和6.32亿元。这背后源于华夏基金为华夏沪深300ETF搭建了完善的做市商机制,其巨大的隐含流动性足以支持大额资金的交易需求。据悉,目前有10家做市商持续为华夏沪深300ETF做市,该基金应对大额资金成交的定价效率较同类沪深300ETF具有显著的优势。

  不断升温的指数投资热度吸引着更多基金公司加速布局,更有新基金公司刚成立便以被动投资为发展战略。但在徐猛看来,与主动基金相比,基金公司布局指数基金特别是ETF的门槛更高。“ETF是实物股票实时进行申购和赎回的基金,对前台基金投资、中台实时风险控制、后台运作支持都有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系统才能保证产品的基本运作。而产品上市之后,公司仍需投入较大资源为产品提供流动性。由于指数产品的同质性较强,产品后期运作竞争较大,还要持续投入营销、市场推广资源,并不是通常想象的这么简单。”徐猛说。

  随着对ETF的认知和配置需求的逐渐提升,个人投资者该如何挑选ETF产品?徐猛表示,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量挑选:首先看基金公司指数投资领域的投研实力;其次看ETF产品的可投资性。一个好的ETF产品需要具备这样几个特质:基金规模较大、成交活跃、折溢价低;最后是挑选投资业绩好、跟踪指数效果好的ETF,一般跟踪偏离度越低,跟踪效果越好。

  指数投资的下一个二十年

  2004年,华夏基金首开先河,推出了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创新。但在当时,作为新生事物的ETF并未受到市场的重视。数据显示,2007年底时权益类ETF规模仅为97.23亿份,直至今年权益类ETF才突破3000亿份大关。

  回顾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入行8年的华夏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基金经理荣膺感慨颇多:“指数投资和公募基金行业同甘苦共兴衰,相伴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征程。我进入基金行业时,常听前辈回忆起那些关于指数基金里程碑式的时刻,也经历了指数基金类型风格日益丰富、对标涵盖国际主流品种、逐步获得投资者认可的过程。”

  “当前指数基金占非货币类公募基金的比重始终在10%上下徘徊,这是由市场所处发展阶段的规律决定的。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投资者,都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指数投资的价值魅力被发现,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荣膺说。

  作为行业内ETF的龙头,守成和创新一样都不能少。继推出A股第一只ETF、第一只跨境ETF、第一批行业ETF之后,华夏基金还在探索更多的创新方向。

  荣膺告诉记者,在传统市值加权指数产品布局相对完整之后,未来华夏基金将进行几大领域的拓展,包括引入国际先进的指数量化投资理论和方法,为投资者提供超额收益更高、风险水平更合理的指数投资解决方案;布局主题型指数产品,作为衔接资本市场与深化改革开放的桥梁纽带等。

  “比如,今年10月推出的华夏中证央企ETF和正在发行的华夏四川国企改革ETF,就为助力国有资本市值管理、增强国有资金流动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荣膺补充道,“我们随后推出的联接基金,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分享国企改革红利的机会。”

  荣膺认为,无论从政策引导、技术进步还是市场环境看,当下指数基金处于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的大好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A股市场监管规范化,参与者机构化程度持续提升;二是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推出,公募基金等产品有望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三是理财市场打破无风险刚性兑付,净值型产品成为趋势,资产配置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指数基金将成为承载多样资产类别并能与各类衍生品配合的良好资产配置底层工具;四是投顾行业正分化变革,越来越多的新兴互联网投顾平台开始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进行组合推介,费率低、易成为配置工具的指数基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对指数投资下一个二十年的发展充满信心。”荣膺非常自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