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编者按]在底部三连阳收官上半年行情后,一则重磅消息的出现将对短期整个基本面和资金面带来重大影响,下半年A股开门红行情会否显现?
本文导读:
【惊现一大重磅利好 7月A股开门红定局?】
【银监会松绑存贷比 下半年资金面宽松可期】
【权威声音:万亿流动性呼之欲出】
【A股影响】
【机构观点】
【大势研判】
银监会曲线调整存贷比支持实体经济
“7月1日起,银监会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以缓解银行存贷比达标压力,进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30日,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文泓表示。
同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称自2014年7月1日起,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其中出乎市场意料地对商业银行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对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实施监测。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根据我们此前研究报告所进行的测算,如果全面放弃贷存比指标,在理论上可降低融资成本138个基点。本次调整,虽然没有一步到位,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作用。”
“考虑到银行业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存在,单纯的贷存比指标调整,并不会让银行业因此就额外增加多少融资,但却能够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影子银行的发展动力。”鲁政委补充道。
鲁政委同时表示,巴塞尔III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对贷存比有替代作用,这些指标,比贷存比更细腻、更全面。即使现在全面废止贷存比,也不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失控。
鲁政委认为,在人大完成《商业银行法》的修订之前,作为监管执行部门,还不便自行直接在操作中放弃贷存比,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实际上已从早期的“负债方仅有存款、资产方仅有贷款",发展为目前的“资产负债两边都高度多元化”的状态,简单坚持过去意义上的贷存比,不仅无法控制住实质风险,反倒还会造成更多扭曲,酿成新的风险隐患。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在上海自贸区试点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纳入计算存贷比分母(存款)。”李文泓表示,此次调整方案未改变存贷比的基本计算规则,简单易行,从定量测算结果看,有助于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在中长期,银监会还将继续积极推动并配合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
银监会松绑存贷比加码微刺激 定向降低融资成本
市场呼吁良久的存贷比调整,在6月份的最后一天尘埃落定。
昨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下称《通知》),在不改变存贷比算法的同时,对存贷比分子、分母的范围进行了调整。其中,分子扣除6项,分母增加2项。新的存贷比计算口径将于周一正式实施。
"随着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多元化,存贷比监管的有效性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存贷比出现一些问题: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等,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有必要加以改进。"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昨日称。
记者采访的机构和专家均认为,松绑存贷比对商业银行整体释放可贷款规模的影响并不大,其中主要针对"三农"、小微的分子项扣除,符合"定向微调"的宏观政策预期;同时分母项上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CD),将会刺激银行对CD的发行热情,鼓励银行负债打开新通道,缓解存贷比压力。
民生证券研报分析称,银监会此次调整存贷比是"微刺激"第三波。"该政策总体符合我们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下的调控思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将支农、支小、"三农"和小微的政策性贷款排除(出分子),有利于降低上述部门融资成本,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分子扣6项,分母加2项
存贷比是指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目前银行贷款应遵守存贷比不超过75%的"红线"要求。但随着资产负债多元化,存贷比考核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希望调整存贷比的呼声渐高。
昨日发布的《通知》,对存贷比的调整并未触碰75%的监管"红线",其核心在于对分子、分母的加减调整,从考核口径上进行松绑。
其中,银监会对存贷比分子扣除了6项:包括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1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商业银行使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
近年来,存贷比中对应的分子贷款范围,银监会已经扣减了部分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以及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等。此次的6项扣除,将范围扩大到所有的银行。
而在分母的增加项中,央行目前正在推进的银行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可转让存单(CD)被纳入其中。
"人民银行发行了(银行对个人和企业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征求意见稿,我们就是看到了这个征求意见稿,考虑到存贷比不做频繁调整,而这个政策方向是比较明确的,所以在存贷比调整中提前先明确。"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行发行CD将计入存贷比的分母当中。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哪些银行发CD、发多少CD,还涉及到人民银行的具体操作变成具体文件。存贷比分母纳入CD,会激励银行有更多的动力去发行CD。
计入分母的另外一项是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此外,银监会还表示,目前的存贷比监管按照本外币合计口径进行考核,调整后将对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作为监测指标,防止监管套利。
定向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此次存贷比"分子扣6项,分母加2项"的调整,理论上有助于银行缓解存贷比压力,获得更大信贷空间。
但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整完存贷比对银行信贷的影响,需要考虑几个因素。首先是今年3月底,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9%,远远低于75%的"红线",很多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对信贷增长的制约并不大。
其次,要考虑存贷比调整之后,银行能够发放多少贷款。银监会挑选了一些样本银行作测算,发现对每家银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每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都不一样。最后,则要考虑银行受到其他政策的制约,例如存款准备金等。
与此同时,市场对此举将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给予了关注。
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高级专家温彬对记者分析称,此前央行结构性降准突出"三农"和小微,此次存贷分子扣减项也主要针对"三农"和小微,会使得央行"定向降准"的政策效果更加明显;分母方面,加入银行对个人和企业发行的CD,会鼓励银行发行CD,这是更加市场化地补充负债的一个渠道。
民生证券则分析称,银监会此次调整存贷比是"微刺激"第三波,有利于降低"三农"、小微等部门的融资成本,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表示,存贷比考核口径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将资金投向希望发展的领域,在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背景下,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定向降准"做了政策配套。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亦表示,此次存贷比调整不仅体现出银监会与时俱进的监管精神,也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但市场均认为此举释放贷款的规模有限。
"释放表内信贷的规模或低于预期。"民生证券分析称,缩分子的规模总体和预期基本一致,但扩分母的规模仅包括CD和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大概率低于同业结算存款的规模。
申银万国报告综合测算,今年一季度末数据经调整后,贷款可释放4000亿,存款可增加2000亿,进而存贷比仅下降47个基点,存贷比压力缓解有限。
同业存款未入分母:防监管套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场呼声较高的同业存款并未成为此次存贷比分母调整的纳入项。
上述银监会负责人表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存款接近一般性存款,是不是将这部分计入存贷比当中也有所考量。不过,最终没有将银行同业存款计入到存贷比的分母当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大的背景是在加强同业业务监管、规范同业业务的时候,存贷比调整如果设计不当,可能会干扰监管实施的效果。简单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可能会存在银行和非银行之间的套利,这样会让非银金融机构成为银行存款的通道。
比如一家银行存贷比压力比较大,可能把资金拆借给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机构再存回来,这样就是一个监管套利。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如果同业存款纳入到存贷比,同业资金运用是不是也应该加到分子当中去,这存在处理难度。同业资金运用如果加到分子当中,有可能增加存贷比的约束力。
"我们准备在上海自贸区先试点一下,把稳定性比较高的非银行机构存款放在存贷比的分母里面,如果下一步试点的方案我们觉得经验比较可行,可能会考虑进一步推广。"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称。
银监会放松存贷比考核口径 年内新增贷款将大增
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银行冲时点的行为令存贷比这一指标备受诟病,市场呼吁取消存贷比监管的呼声渐高。周一起,银监会正式放松了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来引导银行信贷进入指定的领域。
昨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的分子分母计算方式进行调整,对分子扣除六项、分母增加两项。其中对分子贷款部分,支农、支小再贷款;“三农”金融债贷款;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贷款等六项贷款做出了扣减;同时在计算存贷比分母时,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还有外资法人银行吸收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的存放净额进行了增加。不过市场期待的同业存款没有加入分母,因为银行同业存款稳定性不高,不适合放入。
不过特别是对于支农、支持小微企业比较多的商业银行来说,相应贷款不计入存贷比无疑是利好。比如北京银行去年公告称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如此一来这300亿元金融债对应的贷款就会从贷款分子中减掉。
此外,商业银行需要确保本币的存贷比低于基准的75%水平。之前,商业银行本币和外币的总体存贷比都必须低于75%。
存贷比是指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贷款应遵守存贷比不超过75%的要求。随着资产负债多元化,存贷比考核的弊端日益暴露,同时也不能更好地监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此次银监会的放松究竟释放了多少的信贷资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直言,此次放松重要的是便利了“走正路”,而不是简单增加贷款,考虑到银行业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存在,单纯的存贷比指标调整,并不会让银行业因此就额外增加多少融资,但却能够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影子银行的发展动力。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表示,尽管75%的存贷比仍具有法律效应,但银行可以更容易贷款给急需信贷的中小企业和农业领域。这一政策方向与早前的两次定向降准是一致的。
“商业银行未来几个月的新增贷款可能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今年的新增贷款总量预计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外币贷款可能大幅增加。”刘利刚补充道。
鲁政委则认为,根据此前的测算,如果监管层全面放弃存贷比指标,在理论上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138bp。本次调整,虽然达到不到138bp,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融资成本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未来存贷比这一指标会否取消,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存款利率正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如果存款利率逐渐完成市场化的话,监管层能够调控的力度就越来越小,通过存贷比来影响流动性的效应就越来越小。
银监会松绑存贷比或释放8000亿流动性
在酝酿多年后,银监会于昨天终于颁布了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的新口径,并于今起正式执行。按照银监会通知,包括三农、小微金融债在内的6项贷款被从存贷比分子项下扣除,同时新增大额存单等2项存款计入存贷比分母项。“如果全面放弃存贷比指标,在理论上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兴业银行[0.91%资金研报]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天表示,“考虑到银行业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存在,单纯的存贷比指标的调整,并不会让银行业因此就额外增加多少融资,但却能够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影子银行的发展动力。”原有存贷比监管已落后昨天下午,银监会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7月1日起实施。
银监会表示,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法定监管指标。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存贷比在管控流动性风险、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和维护银行体系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存贷比监管也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为改进存贷比监管,银监会近年来一方面积极推动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存贷比监管考核办法。截至2014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9%,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与75%的上限尚有距离。
最多释放8000亿流动性《通知》要求,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包括调整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调整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以及调整存贷比分母(存款)计算口径。
“截至2014年5月末,商业银行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总额12531亿元,其中普通债券3272亿元,次级债9028亿元,混合资本债231亿元,基本上均无提前偿付条款。2014年,人民银行下发的支小再贷款额度为500亿元。我国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近年来稳定在30亿美元左右。”华夏银行总行研究员杨驰表示,据此估算,此次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理论上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最多可超过8000亿元。考虑到各行贷款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实际释放资金将低于理论数值。
“此次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有利于释放更多的流动性,鼓励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三农’领域,缓解小微企业、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他表示,“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盈利水平,适当减缓当前受资金不断流出银行体系导致的负债端压力;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等逃避存贷比和信贷规模限制、进行监管套利的冲动,引导资金从表外逐步回流表内。”新政着眼于管住实质风险“这体现了银监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审慎监管精神。”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天就此点评,“在完成《商业银行法》修订之前,作为监管执行部门,还不便自行直接在操作中放弃贷存比,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却是早已从早期的‘负债方仅有存款、资产方仅有贷款’的状态,发展到了目前资产负债两边都高度多元化的状态,简单坚持过去意义上的贷存比,不仅无法控制住实质风险,反倒还会造成更多扭曲,酿成新的风险隐患。”他表示,从管住实质风险的角度,需要“与时俱进”地对贷存比的分子和分母进行调整。比如,分母中增加大额存单就体现了这一点。
鲁政委认为,此次调整也没有放得太松,而是着眼于管住实质风险。比如,对“三农”、小微发行的专项债券所发放的贷款,不仅由于此类贷款贷款期限通常短于债券存续期限,而且额度也不大,即使不纳入贷存比,流动性的实质风险也不大。
“巴塞尔III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对贷存比有替代作用。”他表示,“在目前实施的巴塞尔协定III中的两项流动性监管指标,比贷存比更细腻、更全面,其实施之后,能够相应减轻或替代贷存比指标所承担的流动性监管功能。即使现在全面废止贷存比,也并不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失控。”
银监会松绑存贷比:释敬近万亿流动性
在酝酿多年后,银监会昨天终于颁布了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的新口径,并于周一起正式执行。按照银监会通知,包括三农、小微金融债在内的6项贷款被从存贷比分子项下扣除,同时新增大额存单等2项存款计入存贷比分母项。
昨天下午,银监会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7月1日起实施。
银监会表示,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法定监管指标。为改进存贷比监管,银监会近年来一方面积极推动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存贷比监管考核办法,如将“三农”专项金融债、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支农再贷款等对应贷款从存贷比分子中扣除,并从2011年开始推行月度日均存贷比指标等,在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存款波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截至2014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9%,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与75%的上限尚有距离。
银监会表示,为适应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银监会在此前相关改进存贷比监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存贷比监管。
《通知》要求,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包括调整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调整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以及调整存贷比分母(存款)计算口径。
其中,对计算币种口径调整后,只对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而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取消监管考核,仅作为监测指标;调整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后,在近年已实施的扣减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以及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基础上,再扣除“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以及“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3项。
华夏银行总行研究员杨驰表示,据估算,此次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理论上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最多可超过8000亿元。考虑到各行贷款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实际释放资金将低于理论数值。“此次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有利于释放更多的流动性,鼓励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三农’领域,缓解小微企业、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他表示。
“这体现了银监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审慎监管精神。”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天就此点评,“在完成《商业银行法》修订之前,作为监管执行部门,还不便自行直接在操作中放弃贷存比,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却是早已从早期的‘负债方仅有存款、资产方仅有贷款’的状态,发展到了目前资产负债两边都高度多元化的状态,简单坚持过去意义上的贷存比,不仅无法控制住实质风险,反倒还会造成更多扭曲,酿成新的风险隐患。”他表示,从管住实质风险的角度,需要“与时俱进”地对贷存比的分子和分母进行调整。比如,分母中增加大额存单就体现了这一点。
鲁政委认为,此次调整也没有放得太松,而是着眼于管住实质风险。比如,对“三农”、小微发行的专项债券所发放的贷款,不仅由于此类贷款贷款期限通常短于债券存续期限,而且额度也不大,即使不纳入贷存比,流动性的实质风险也不大。
余丰慧: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 利好银行和实体经济
争议多年的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指标终于迎来松动。银监会周一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从2014年7月1日起实行。在计算存贷比分子时,扣除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等6项;计算分母时,增加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等2项。分析称,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著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表示,这个调整幅度范围力度都大大小于市场预期和此前的猜测。看来银监会是谨慎的。虽然没有准确测算过,但最少可能使得商业银行增加的贷款额度在千亿以上,或相当于两次定向降准的释放的流动性。利好银行和实体经济。
私募:A股下半年震荡向上 成长股走牛
A股2014年上半年行情已画上句号。回顾过去的半年,“保卫2000点”一度响彻市场,安信证券和国泰君安的牛熊之争也引来众人围观。
不过,不管市场出现过什么口号与观点,沪指 “期中”考试交出的成绩单是下跌3.2%,市场持续低迷的原因何在?下半年沪指能否走牛?昨日 (6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广东泽泉投资董事长辛宇、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和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
做空工具压制股市
NBD:今年上半年,A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的表现处于靠后位置,各位认为导致A股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辛宇:我觉得上半年A股市场依旧低迷,主要还是自身的原因。首先,股改以后,市场流通的股份增多,导致股票本身的供需关系发生逆转,股改造成的股票巨量增加导致股票供大于求,这是我认为造成这几年股市低迷最重要的原因;其次,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做空工具的出现也对A股市场造成了冲击,一方面它的出现分流了资金,另一方面它改变了以往单向获利的模式,导致指数一直被一股做空力量所压制;最后,是经济对于市场的影响。与国家传统经济密切相关的一些蓝筹品种股票,由于经济转型、产能过剩等原因,它们的经营举步维艰,业绩并不是特别好,这就造成这些蓝筹股票的估值水平一直难以提高。
康浩平:我认为目前大盘低迷,主要还是信心问题。连续几年的大熊市,让投资者难以持续保持乐观。投资者对经济是否持续企稳仍有担忧,因此投入股市的资金量减少,导致股市长期低迷。
微刺激将使经济健康发展
NBD:沪指始终在2000点附近徘徊,5月、6月都是缩量震荡调整,各位如何看待下半年的股票市场?
辛宇:对A股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如果单纯讨论大盘,走势明显不怎么样,但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走势与全球市场的走势基本差不多,创业板上半年涨了7.7%左右。
对于下半年,相比黄金、房产等资产价格从几年来的最高峰往下走,股票目前还维持在几年前的低价水平,这种价值洼地效应使股市不具备下跌空间。因此,股市下半年表现应该会优于上半年走势。
康浩平:从长期来看,沪指2000点左右的市场风险并不大,但系统性的机会何时来临,这个很难讲,因为只有市场恢复信心,蓝筹股开始活跃,整个市场才会复苏。目前来看,传统蓝筹股走势依旧低迷,个人投资者很少问津,一般都是保险(放心保 )企业和大的投资机构持有,如果这些蓝筹股难以活跃,市场是很难复苏的。
仇天镝:微刺激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增速的反弹,达到7.5%的增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微刺激政策将会带来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经济微刺激政策是针对部分行业的 “精准刺激”,那么股市中就会存在结构性机会。下半年股市的方向可能在在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会震荡向上,不排除出现跨年度的慢牛行情。
把握结构性机会
NBD:整个上半年,A股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事件性题材,如互联网彩票、软件板块、镍资源板块以及在线教育等。各位觉得A股下半年又有哪些投资机会?
辛宇:从前年年底市场探到1949点开始,成长股牛市主基调不会改变,市场依旧会围绕着成长股的大主题进行炒作。在这些新兴的成长股里面,找一些刚刚开始启动的概念,电动汽车、智能机械和新材料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题材,但是信息安全等一些科技股我不是很建议,因为目前他们的价格已经很高,投资者需要深挖个股 .
仇天镝:首先我看好军工行业,军工改制、产融结合、民营企业参军等多种因素,都给军工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会,这是一个今年投资的大主题。另外是环保行业,大气十条、水十条等政策都将带来整个行业的机会,可以说环保进入黄金十年。除了这两个大行业外,我还看好新兴产业中一些细分行业的机会,比如金融数据 ,随着我国征信系统的建立,这些数据需求很大。在操作上,多把握主题性机会以及成长股的机会。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经济走稳 大盘下跌空间有限
近期,宏观经济的乐观判断在增多。部分公私募人士认为,多项数据显示,经济正在企稳,“钱荒”已无忧,未来货币政策放松的方向将由数量转向价格。在此背景下,上证综指或震荡上行。但投资者应当远离创业板,从国内资金分流效应和近期国外VIX指数复活的迹象看,创业板或再次面临回调。
经济企稳“钱荒”无虞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企稳迹象增多,本月的数据已经进一步证实经济在微刺激政策下开始回暖。6月中旬发电量增速也稍有改善,显示生产开始回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和主营活动利润的同比增长都超过9%。汇丰中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初值50.8,重回荣枯线上方,为六个月来首次扩张。其中,国内和海外需求指标本月都在扩张领域。去库存加快,同时就业市场也显出企稳迹象。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经济要持续增长还不太可能。上海某知名私募基金认为,目前整个社会正在去杠杆和去产能,在转型阶段,很多改革措施很可能没有那么快推行,所以短期看经济增速不宜过度乐观。
在资金方面,公私募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杨德龙表示年中难出现资金紧张情况。上周四,央行在距离半年时点还有三个交易日时,暂停例行公开市场操作,缓解了市场对月底钱荒的担忧。
但货币宽松能否推升股市,还有待观察。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继定向降准、再贷款之后,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央行正在研究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的创设,也包含了一些定向降息的味道。这一系列定向刺激的本质在于为改革争取时间,未来货币政策放松的方向大概率由数量转向价格。
创业板风险在积聚
魏凤春认为,在“只托底不举高”的政策边界下,主板短期“有底无高度”,而成长股的方向不会改变。像2013年那样,靠传统板块到新兴板块的“资金迁徙”推升的创业板行情难以再度演绎。他提醒,近期成长股在“存量博弈”约束之下的风险要高度警惕。自5月中旬以来,已经调整3个月的创业板重新上涨,随着IPO数量确定后,重新焕发青春。魏凤春认为,近期有三个信号:一是,沉寂已久的“恐慌指数”VIX突然复活,上周大涨14%,海外纳斯达克或出现调整,创业板难免不受波及;二是,创业板大股票的再融资和新股发行的资金分流效应仍在累积,“无外财不富”,何况资金还要被抽走;三是,经历上周大涨之后,交易情况显示创业板已经过热。
杨德龙表示,总体上看,在经济连续出现企稳信号后大盘下跌空间有限,因此投资策略在注意控制风险的同时,可以稍微介入一些中长期前景良好的板块。鉴于中长期前景仍不确定,大盘潜在上升空间不大,投资者不应过度激进。6月中旬以来,IPO再次重启,由于新股发行密度受到严格控制,给市场带来冲击小于预期。下半年“微刺激”政策将继续实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但中长期前景仍不确定,上证指数将呈现震荡反弹走势。行业上,可以重点配置中报业绩超预期的蓝筹板块,如银行、保险、汽车、家电、电气设备等;新兴产业中,可以从趋势前景向上的行业中寻找机会,如信息安全、互联网、软件服务、医疗服务、环保、北斗导航、精密自动化制造、新能源汽车等。
上投摩根基金表示,在周期行业中,可关注房地产行业,主要受益于资金利率下行和预期三季度政策放松。前述私募则认为,未来几年,市场可能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因为系统性机会需要等到经济增长和流动性宽松才可能实现。
A股现转暖迹象:业界热议“吃饭行情”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机构最好赚钱的时机。”上海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就在此前,2月份春节过后,A股整个大盘持续“牛皮”盘整,长时间的磨底,对于机构而言尤为痛苦,有不少受访机构投资者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2014年没赚钱。
近来,随着IPO的再一次启动,创业板市场抢先展开反弹行情,主板也开始“蠢蠢欲动”。2014年下半年开启,市场能否迎来转机,出现一波“吃饭行情”?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经济基本面利空基本释放完毕,政策利好预期升温。而市场预期的6月可能面临的流动紧张局面没有出现,加之悬在市场上高的IPO“堰塞湖”正在疏通,市场普遍预期,大盘底部基本确立。不过,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虽然机会不错,但作为私募机构,他们主要还是追逐热点板块。对于上证指数,他认为空间不会很大,“到2100点差不多,不过如果继续释放一些利好政策,或许会走得更高一些”。
在IPO启动之前,“打新”股被机构认为是一种获取无风险收益的方面,不少公募基金降低仓位准备资金“打新”。这也导致前一段时间基金仓位整体下降。
上述私募人士表示,目前机构发现“打新”难度很大之后,近来开始加仓。不过,该人士认为,目前公募基金的操作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就整个A股市场来说,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不过1万亿元左右,重要性已较前一轮大牛市大为降低,当前股市持续上涨行情还是需要依靠场外资金进场驱动,但目前看出现这冲情况并不现实”。
兴业证券分析师也认为,此轮反弹演变为趋势性大行情的概率较小,“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格局下,阶段性利空出尽就是利多,而相反,利多出尽就是利空。什么时候多头已经亢奋、利多基本出尽的时候,反弹的舞曲可能随时戛然而止。
广发分析师更是提醒投资者,不要放松对“黑天鹅”的警惕,并认为由于房地产产业链持续下行,现在仍是在“推土机前捡钱”。建议在地产销售出现转好迹象之前,继续对市场保持谨慎和防御。
北京一家券商的投资总监认为,大盘空间不会太大,中报业绩比预期的可能要好一些。不过,小盘股估值太高,但中报业绩整体可能低于预期,无法支撑当前股价,回调风险值得警惕。
近来,创业板连续上涨,成交量逐步放大。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创业板指的“头肩顶”形态基本完成,后期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A股市场会不会出现风格转换?知名市场分析人士徐一丁对记者表示“继续看好大盘”。徐一丁认为,大盘在构筑大级别底部,虽然在2050点附近还要拉锯一段时间,但去年起已有资金在战略吸纳国企蓝筹股,沪深股市正处于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期。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A股市场将产生一个重要的向上拐点,并由此展开中国股市第四次大轮回的上涨周期。国企蓝筹股在第四次大轮回上涨中将成为最主要的向上推力,各类投资者应该坚定地看好国企蓝筹股。
南京证券:政策仍将左右市场走势 市场震荡磨底延续
短期周期迷雾困扰投资者,穿越短期不确定、寻求中期确定,成为判断当前基本面的关键。中期而言,建筑大周期已过,增长中枢下移已是市场一致预期,最大的困扰在于资产泡沫风险、地产债务风险未充分释放,而投资效率下降与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增长中枢下移与长期产能扩张后的结构恶化、资产价格泡沫与工业领域通缩三大矛盾,共同发酵导致库存周期紊乱,也降低市场风险偏好。
下半年政策之风仍将左右市场走势,若政策之“风”能持续扭转市场对于房地产的悲观情绪,则反弹仍能持续;若政策维持观望,则市场磨底将延续,震荡格局不改,主板总体弹性不佳,小部分结构性机会把握难度更大,故择时胜于择股,总体策略是“等风来”,相机而动。
经济中枢的下移并不必然是熊市,关键在于下移的模式,没有弹性、缓慢的下移,经济风险在“稳增长”政策下得以延后,市场认为风险未出清,进而使得市场对于风险担忧过度,成为当下熊市的心理根源。磨底阶段应以优质成长及价值股防御,若地产政策实质性放松,地产链将有超额收益。穿越周期迷雾,短期最优策略仍是把握政策主题机会,关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区域经济个股机会;立足中期,则重点依然把握消费与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关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娱乐以及移动互联、财富管理五朵金花下的个股机会,但高估值格局下仍需等待更好的布局时机。
万家基金:投资或至黄金时间点
针对近期市场强劲表现,万家基金认为,目前影响市场的关键逻辑就是货币宽松程度,而相对于货币政策转向,实体经济的短期走势并不是很重要,因为货币政策转向已经表明了经济托底的意图。如果经济持续下滑,那么货币政策将继续扩张。万家基金表示,很多人对于货币能够刺激经济持怀疑态度,但仅以连续两月的“放水”来判断出“货币不能刺激经济”,似乎为时尚早。
据此,万家基金表示,现在是投资的黄金时间点,货币继续放松且货币对刺激经济无用的观点尚未证伪。预计市场依旧会反弹,不过,没有预期此轮刺激会有较强的补库存,因此预计反弹持续时间较短,或在未来两个月内。同时,由于没有增量资金,反弹高度有限。可以继续关注新能源汽车,此前其他的强势品种,互联网教育、清洁能源、镍等小金属和化工涨价子行业也值得持续关注。
存量资金博弈格局未改 短线走势值得期待
沪指周一收盘走出三连阳,收出一根小阳线,成交量800亿元,6月收官日,沪指月K线上收出一根小阳星,6月累计涨幅0.45%。目前市场虽仍是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但题材股表现活跃,场内不乏赚钱效应,大盘今年上半年虽表现欠佳,不过随着微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同时伴随资金面宽松预期,三季度A股或有不俗表现,短线即将公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投资者也应多加关注,操作策略上对于优质中报预增个股可少量逢低关注。宁波海顺
市场热钱全面发力 短线震荡走高概率大
大盘自2014年5月21日以来,流入的行业是:新能源汽车、军工板块、电子信息;流出的行业是:移动终端、家电行业、核电板块。该阶段两市见底后震荡上行,量能有所放大,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次新股、军工等诸多品种发力做多,后市两市震荡走高概率较大,若能持续放量则此处底步确立。股商财富
紧张情绪好于预期 A股后市倾向筑底突破
6月30日,股指早盘平开后快速走高,午盘开市后小幅回落,全天维持强势震荡,量能与上周五基本持平。现货方面,军工、计算机和电子领涨,房地产、采掘和食品饮料涨幅最弱,创业板指数涨1.1%,上证成交量与前值持平。上周五公布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率增长9.8%略低于前值10%,显示国内经济去杠杆去产能对拖累企业盈利的影响持续着。
30日,国债期货偏弱窄幅震荡,主力TF1409收盘报94.428元,收跌0.10%,期债成交清淡,持仓略增。总体来看,年中时点市场资金面的紧张情绪好于预期。期债短期或继续调整,建议多单继续持有,逢低适量加仓,中期基本面偏弱的背景仍在,维持中线看多观点。关注公开市场以及官方PMI。
30日,上市交易沪深300股指期权仿真合约共80个,期权合约总成交量229,346手,总成交金额1,255,606,570元,期权合约总持仓量为400,547 手,成交量看跌/看涨比为0.29。沪深300指数近两月基本维持在2100至2200区间震荡,卖出跨式期权组合仍不失为稳定赚取时间价值的有效策略,保守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使用蝶式或秃鹰策略以限定风险。以7月2150卖出跨式期权组合为例,从6月期权到期(6月20日)至今,累计获得时间价值为(51.1 + 65.8)—(36.6 + 25.6)= 54.7点。新湖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