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2023:“推陈”,更待出新

2023-12-27 07:30: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黎灵希 唐燕飞

  郭晨凯 制图

  2023年,香港资本市场改革先行,有收获,也有阵痛。

  这一年,港股改革摁下“加速键”——港交所增设“18C章”,向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敞开大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落地,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港股“朋友圈”不断扩大,更多国际发行人可在港申请第二上市……

  这一年,改革路上挑战重重——受美联储加息等外围因素扰动,恒生指数跌至近10年来的低位;截至12月22日,香港IPO市场今年以来募资总额尚不及2022年的一半,港交所在全球IPO市场集资排名跌出前五……

  临近岁末,港交所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现任港交所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将自2024年5月24日起接棒欧冠升,成为港交所下一任CEO。

  “推陈”,更待出新。市场期待,港股市场能以更新的改革举措、更大的推进力度、更高的执行效率,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024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12月22日,香港的气温降至入冬以来的低点。港交所上市大厅内的气氛却颇为热烈——当日,君圣泰医药-B、集海资源、澜沧古茶、泛远国际4只新股同时鸣锣上市。

  2023年,港股IPO市场像这样热闹的时刻,并不多见。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以来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共计68家;募资额共计约437亿港元,不及2022年的一半。

  IPO遇冷,港交所在全球IPO市场的排名持续下滑。德勤预计,2023年港交所IPO募资额将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列第六。

  2018年、2019年,港交所在全球IPO市场的排名均是第一。此后,港股IPO走向低迷。2022年,港交所的名次降至第四,全年港股IPO募资额仅有2021年的三分之一。

  港交所上一轮新股改革的红利逐步消退,亟需开辟新的通道,提升竞争力。在此背景下,2023年,港交所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序幕。

  为特专科技公司度身定制的上市规则“18C章”,在今年一季度正式落地。这一次,港交所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扎根新兴赛道、亟需资本市场助力的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伸出了“橄榄枝”。

  “‘18C章’通过锁定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为目标,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与A股的科创板以及创业板形成优势互补的态势。”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说。

  “18C章”落地前的市场咨询,是在陈翊庭担任港交所上市主管时期完成的。除此之外,陈翊庭还先后参与了放宽第二上市门槛、增设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等改革工作。

  如果说,两年半前欧冠升作为港交所首位外籍CEO上任,业内对他的期待是推进港交所的国际化战略,那么,市场对陈翊庭接任后的期待,首当其冲的是IPO。

  “我们将持续推进上市机制的创新。”2023年上半年,陈翊庭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港交所希望上市规则能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科技企业,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

  创新与改革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截至12月22日,今年以来仅有两家公司依据“18C章”递表,不及此前市场预期。

  “受整体市况低迷的影响,符合条件的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不好找,叠加‘18C章’为已商业化和未商业化公司设置的市值门槛较高,申请上市可能面临二级市场不买账的窘境。”香港某资深机构人士说。

  但港股上市制度改革的脚步没有受到市场影响。2023年四季度,港交所完成GEM上市改革咨询,新的“简化转板机制”将于2024年初生效。

  在陈翊庭看来,市场永远有潮起潮落,港交所制定上市政策的出发点一向是确保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不是着眼于短期的市况。

  可以期待的是,2024年,港交所将继续在上市制度的优化与改革上发力,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创新发展大局,逐步找回在新股融资领域的荣光。

  连接内地与世界

  11月29日,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在港交所上市。这是亚太区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股票的ETF,旨在向投资者提供进入中东资本市场的新途径。

  连接内地和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现在与未来,是港交所的优势所在,也是职责所在。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香港地区主管、中金国际亚澳区域负责人陈永兴表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是建基于连接作用,即促进国际资金投资中国资产的同时,推动内地资金通过香港的平台投资国际资产。

  2023年,港交所推出了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数量比过去8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多,巩固了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比如,落实多项沪深港通的提升措施,将符合条件的外国公司首次纳入港股通标的,并在沪深股通中新增逾1000只A股。

  为持续加强全球互联互通,今年以来港交所团队多次前往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进行市场推广,拓展全球范围的客户,并在伦敦新设办事处。

  港股市场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见证优质企业与国际资金达成战略合作。2023年,中东主权基金就通过港股市场持续加码中国资产,仅12月就有两笔重磅投资官宣——卡塔尔投资局拟以近16亿港元认购金蝶国际股票;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向蔚来追加22亿美元投资。

  互联互通改革也在不断升级、持续推进。2023年,港交所推出了互换通和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巩固香港作为领先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接下来,香港还将推动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促进港股人民币计价交易,同时推动落实离岸国债期货的措施,并丰富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

  重塑市场吸引力

  截至12月中旬,今年以来已经有13家上市公司主动撤离港股。究其原因,大部分公司谈到了流动性与估值偏低的问题。

  据港交所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平均日成交金额为109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下跌了12%。在成交额持续下滑、个股流动性两极分化的背后,港股市场正陷入“流动性越差—估值越低—融资效应越差”的恶性循环。

  为扭转这一局面,香港特区政府于8月底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以全面检视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11月17日,港股印花税正式下调。

  陈永兴认为,港股市场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提高市场流动性及开放性,应通过国际化战略提升港股市场的吸引力,提高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了解和参与度,做好各方之间的连接。

  11月底,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在恶劣天气下向所有投资者如常开放其证券和衍生品市场,包括沪深港通南向及北向服务、衍生品假日交易和盘后交易。

  这一建议若顺利落地,将促进港股市场的运作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同步,更好地确保全球投资者能继续管理其投资组合和相应的风险。

  在陈翊庭看来,港交所是一家跨市场的国际交易所,服务对象不仅包括香港的投资者和企业,还包括内地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企业。“针对投资者,我们每天在思考的是把产品尽量做得更丰富;面向发行人,我们同样要做好服务,建立一套健全的上市机制。”

  2023年,港交所持续推动“货架”上新——今年以来共迎来16只新ETF上市,包括亚太区首只沙特阿拉伯ETF,带动香港上市的ETP(包括ETF和杠杆及反向产品)总数增至179只;在合资格发行衍生权证的名单上新增8只美股,进一步丰富香港市场上的国际产品……

  港股市场“硬件”升级也在加速。2023年,从推出沪深港通交易结算加速平台HKEX Synapse,到实施无纸化证券市场制度,再到启用新股结算平台FINI以及开发综合基金平台,港交所推出了多项数字化举措,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交易程序。

  改善流动性,重塑市场吸引力,非一朝一夕之功。“港股市场改革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进行调整和升级。”陈永兴说。

  谭岳衡认为,接下来,港股市场改革应从提升上市公司的基本素质着手,推动形成“流动性—估值”的正向循环,在资本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和完善。

  任重道远,行则将至。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接连落地,体现出港交所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