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A股影响几何
时隔半年,融券业务再次回到投资界视野。继方正证券和中泰证券之后,平安证券23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调查,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累计卖出规模从数万到数亿不等。
中国证券网 分析师热议: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对A股市场究竟影响几何?
陈自力:对于35家券商重启融券通道业务,对于市场来说应该主要是偏向利空为主。因为融券业务开通后,显然就相当于给空方增加了一个帮凶,肯定会出现一些资金借市场出现一定涨幅后,趁机进行融券做空,对于市场存在一定的助跌作用力。同时,市场投资情绪上显然会增加压力,担心多翻空势力出现。短期来说,一般小散还是难以融到券的,主要还是机构投资者有这一方面的优势,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融券业务相对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因此,对于市场的影响来看,还是以偏利空为主。回归市场来看,上证综指上涨至3000点整数平台,多空双方在此一线分歧逐渐加大,需要提防市场短线出现变盘的可能,仓位需要控制,逢高应该获利了结一些涨幅较大的个股。
刘巍:恢复融券对市场影响偏空,特别是在目前市场信心没有恢复之前对市场心理层面会产生影响,预计今日大盘会顺势低开下打,重点关注10日均线一带支撑力度。
杨岭:融券业务的逐步恢复,说明A股市场逐渐步入正轨,对券商业务有提升作用,对A股来说心理上呈现一定的压力,但相信在监管层的严格监管下,有望平稳过渡。
梅洋:恢复融券业务实际是让投资者有了一个做空机制,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与稳定,长期看是利好。但目前整个市场的融券品种则十分有限,并且多数还是被主力所把控,中小投资者在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说融券业务的重启短时间也并不能对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真正的意义在于业务能持续多久,业务的发展是否健康正面,相信如果做到这两点的话中国股市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何金生:恢复融券,说明市场已经逐步回归常态,能重启融券,必然是得到监管层认可,尽管短期对市场心理会有一定压力,但是A股市场的融券规模不大,券商融券的积极性总体不高,实际能产生的冲击影响比对心理层面的影响小很多。
李永刚:恢复融券业务从表面上来说是利空大盘的,让投资者做空的方式又多起来,但是从中仔细分析可以察觉到真真可以融的券是很少的,也是不完善的。这个消息对投资者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市场影响力。从长远内在来讲的话,这个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走向成熟与稳定,对长远来说是利好。
肖玉航:从相关市场信息来看,时隔半年,融券业务再次回到投资界视野。继方正证券和中泰证券之后,平安证券昨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调查,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累计卖出规模从数万到数亿不等。研究认为,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应对等的,即一方面可以融资做多,另一方面也可以融券做空。因为证券市场的博弈实际是基本面与公司质的的较量,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与近期银行融资配资的对冲,可以说是正常的,A股将引发震荡难以避免,因为经济下行与不确定性风险依然,而政策信号所起的作用,必将会以多空博弈的情况展现,建议目前观察融券与融资量的变化。
项超政:昨日尾盘券商板块,主要还是受到平安证券回复融券消息的影响,但性质上以借利好拉高出货去对待。同时关于融券再起,我们认为会给近期的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仍需适度提防部分别有用心的资金借题发挥。市场方面,沪指20周线以大约20点速度下移,下周将会在3150点附近,而3100正是1月份下跌的半分位,因此3100则上方压力会很大。要是以目前量能看,大盘大概率还是会维持震荡走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主力想撤退,也会通过反复宽幅震荡的方式来派发获利筹码。另外我想说的是,如大盘还能起第二波,近期则会出现一次深度洗盘,要是直接上去了,那大盘就算是在3月底就玩完了。操作上,热点延续性转弱,建议仓位到5成左右,短线加快操作节奏,买跌卖涨,关注优质次新股。
张生国:影响有待观察,目前尚难判断。
- 导读:
- 时隔半年融券业务重回投资界视野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国信招商等大券商尚处暂停状态
- 时隔半年融券业务重回投资界视野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简评)
(中国证券网 汪茂琨整理)
时隔半年融券业务重回投资界视野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时隔半年,融券业务再次回到投资界视野。继方正证券和中泰证券之后,平安证券昨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调查,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累计卖出规模从数万到数亿不等。调查显示,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尚未恢复融券业务。
不过,在众多已恢复融券业务的大型券商中,有些基本无法融到券,交易规模仅为千万级别。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尽管每日公布的券种不同,但规模和种类大同小异,要么是停牌的股票,要么是一手、两手尚在交易的券种,券种通常不超过5只。
公开数据显示,在指数高位震荡的去年5、6月份,融券余额从未超过百亿。由于指数已大幅回落,且目前市场存量资金有限,即便恢复融券业务,规模也很难回到高位。数据显示,目前融券规模仅为20亿元,这些合约基本上为券商在暂停融券业务之前已签订,且尚未到期的合约。
去年8月份之前,对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日内,通过买入标的证券及融券卖出同一标的证券,并使用当日买入的证券偿还当日融券负债,以较低成本变相实现日内多次回转交易。但在去年8月,沪深交易所对融券业务采取了新的规定:投资者在融券卖出后,需从次一交易日起方可偿还相关融券负债。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对融券业务的误解仍然很多,比如融券会有较强的助跌作用,会使得投资者追涨杀跌。实际上,按照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融券业务只能追涨,不能杀跌。
根据融资融券相关规定,融券交易采用提价制度,投资者融券卖出的报价不得低于前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比如,某一股票前一笔成交价为10.2元,投资者融券卖出的价格必须高于10.2元,这在暴跌的环境下和快速下跌的过程中极难成交。因此,在绝大部分对冲策略中,都是先低位买进,后融券卖出,通过现券还券,实现日内回转交易。(证券时报网)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国信招商等大券商尚处暂停状态
继方正证券(601901)和中泰证券之后,平安证券今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时隔半年,融券业务再次回到投资界视野。那么问题来了:
1、有多少券商已恢复了融券业务?
2、如果大券商都恢复融券业务,余额能冲到多少?
3、融券业务究竟有何玄机,让各界谈融券色变?
调查一
据券商中国记者的调查,西南证券(600369)、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601377)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累计卖出规模从数万到数亿不等。
调查还显示,国信证券(002736)、招商证券(600999)、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证券(601688)、银河证券尚未恢复融券业务。原因众所周知:在稳定股市预期的背景下,担心冲击投资者心理。
不过,在众多已恢复融券业务的大型券商中,有些基本无法融到券,交易规模仅为千万级别。比如某券商龙头,打开信用账户的融券页面,长期是这样显示的:
尽管每日公布的券种不同,但规模和种类大同小异,要么是停牌的股票,要么是一手、两手尚在交易的券种,券种通常不超过5只。这意味着,要么基本上无券可融,要么已被机构或者大户锁定,普通投资者根本看不到,且不说能否融到券。
尽管每日公布的券种不同,但规模和种类大同小异,要么是停牌的股票,要么是一手、两手尚在交易的券种,券种通常不超过5只。这意味着,要么基本上无券可融,要么已被机构或者大户锁定,普通投资者根本看不到,且不说能否融到券。
调查二
如果大券商均恢复融券业务,余额也就百亿以内。
公开数据显示,在指数高位震荡的去年5、6月份,融券余额从未超过百亿。由于指数已大幅回落,且目前市场存量资金有限,即便恢复融券业务,规模也很难回到高位。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融券规模仅为20亿元,这些合约基本上为券商在暂停融券业务之前已签订,且尚未到期的合约。
融券业务究竟恐怖在哪里,以至于让社会各界谈融券色变?
实际上,融券规模在高峰期相比也就90亿左右的每日余额。表面上看,相对于彼时每日数万亿的成交量,以及超过2万亿的融资规模,实在不足一提。不过,这显然不是融券业务真正的玄机。
众所周知,我国采用的是T+1交易机制。如果有任何投资者可以通过某种机制,变相实现了T+0,后果可想而知。而在去年8月之前,通过融券业务就可以这么做。
在去年8月份之前,对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日内,通过买入标的证券及融券卖出同一标的证券,并使用当日买入的证券偿还当日融券负债,以较低成本变相实现日内多次回转交易。
所幸的是,在去年8月,沪深交易所对融券业务突然采取了新的规定:投资者在融券卖出后,需从次一交易日起方可偿还相关融券负债。这无疑限制了高频交易和回转交易的次数,这一玄机已不复存在。
不过,对融券业务的误解也有不少,比如融券会有较强的助跌作用,会使得投资者追涨杀跌。实际上,按照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融券业务只能追涨,不能杀跌。
根据我国融资融券相关规定,融券交易采用提价制度,投资者融券卖出的报价不得低于前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比方说,某一股票前一笔成交价为10.20元,投资者融券卖出的价格必须高于10.20元,这在暴跌的环境下和快速下跌的过程中极难成交。因此,在绝大部分对冲策略中,都是先低位买进,后融券卖出,通过现券还券,实现日内回转交易。(券商中国微信号 )
时隔半年融券业务重回投资界视野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时隔半年,融券业务再次回到投资界视野。继方正证券和中泰证券之后,平安证券昨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调查,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累计卖出规模从数万到数亿不等。调查显示,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尚未恢复融券业务。
不过,在众多已恢复融券业务的大型券商中,有些基本无法融到券,交易规模仅为千万级别。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尽管每日公布的券种不同,但规模和种类大同小异,要么是停牌的股票,要么是一手、两手尚在交易的券种,券种通常不超过5只。
公开数据显示,在指数高位震荡的去年5、6月份,融券余额从未超过百亿。由于指数已大幅回落,且目前市场存量资金有限,即便恢复融券业务,规模也很难回到高位。数据显示,目前融券规模仅为20亿元,这些合约基本上为券商在暂停融券业务之前已签订,且尚未到期的合约。
去年8月份之前,对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日内,通过买入标的证券及融券卖出同一标的证券,并使用当日买入的证券偿还当日融券负债,以较低成本变相实现日内多次回转交易。但在去年8月,沪深交易所对融券业务采取了新的规定:投资者在融券卖出后,需从次一交易日起方可偿还相关融券负债。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对融券业务的误解仍然很多,比如融券会有较强的助跌作用,会使得投资者追涨杀跌。实际上,按照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融券业务只能追涨,不能杀跌。
根据融资融券相关规定,融券交易采用提价制度,投资者融券卖出的报价不得低于前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比如,某一股票前一笔成交价为10.2元,投资者融券卖出的价格必须高于10.2元,这在暴跌的环境下和快速下跌的过程中极难成交。因此,在绝大部分对冲策略中,都是先低位买进,后融券卖出,通过现券还券,实现日内回转交易。
简评:在上周末证金公司恢复转融通业务后,本周开始券商的融券业务也重新展开。从管理层同时放开融资融券可以看出,目前市场已经恢复到常态水平,系统性风险基本解除。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反弹到目前位置,两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获利盘,利空出炉后不排除主力借此进行短暂打压。(中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