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略储备风涌云起,哪些概念股会脱颖而出?
从中国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数据,到发改委发文要求建立最低商业原油库存制度,再到习近平要求加快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种种迹象表明,石油储备被提上日程。
外媒称,原油价格下滑可能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能够以比过去更为系统化的方式充实战略储备。
中国为什么要搞石油储备?
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密切跟踪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趋利避害,加快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推进能源价格、石油天然气体制等改革,大力发展非常规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月底,发改委刚刚发文要求建立最低商业原油库存制度,确保国内石油市场稳定供应,文件要求原油加工企业均应储存不低于15天设计日均加工量的原油。
随着国际油价暴跌,政府不想错过低油价的机会。自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阴跌,从100美元/桶以上,一度跌到60美元/桶以下,达到近5年的低位。
为什么中国要搞石油储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未来还将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加上我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存在一定风险,我国能源安全还存在较大脆弱性,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石油存储体系,确保国内石油市场稳定供应。
黄晓勇表示,目前中国原油储备量仍远低于国际标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战略原油储备能力达到1.41亿桶。按中国2013年每天消耗石油139万吨的规模静态计算,我国战略原油储备只够使用8.9天,商业原油储备可用13.8天,全国原油储备的静态能力总共约为22.7天,这远远低于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的安全标准。
据悉,一个国家的能源储备分为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战略储备是一种由政府控制的资源,只在战争或严重自然灾害才会投放;商业储备则是指石油生产流通或相关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为承担社会责任而必须保有的最低库存量,用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平抑价格剧烈波动,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商业储备。
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数据
11月20日,国家统计局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大约9100万桶,储油总量相当于大约9天的消费量。
外媒评论称,这是中国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数据,此前中国承诺提高石油储备规模的透明度。
市场人士评论表示,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用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石油消费安全体系,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将大幅节省中国石油储备的成本,也有利于储备工程的二期、三期的持续推进。
目前,中国的第二期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在建设中,包括辽宁锦州、山东青岛、江苏金坛、浙江舟山、广东惠州、新疆独山子、甘肃兰州等地,设计储备能力为1.68亿桶;第三期尚在规划之中,计划储备能力为2.32亿桶。
据Energy Aspects估计,如果中国的目标是储备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原油,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需要5.4亿至6亿桶原油。
随着油价的下跌,中国进口原油的数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增加了9.5%,12月的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每日700万桶,单月达到3037万吨,创下2005年有记录以来新高。外界猜测,中国在加紧囤积原油。
市场人士表示,此次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加速推进,原油期货呼之欲出,A股相关概念股也迎来机会:龙宇燃油、广汇能源、美尔雅、仁智油服、中海油服、潜能恒信、中化国际、宝利沥青等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