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输血券商两融未叫停 A股风险与机遇
(更新)
上周五,市场一则"保监会急召保险机构周六开会,禁止保险资金为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的传闻震动市场,更被部分业内人士抬升到"A股大利空"的高度。上证报就此求证获悉,在上周六由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交易处召开的内部会议上,保监会并未直接叫停保险资金输血券商两融,而是向与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了解业务情况,并提示相关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保监会目前并没有直接叫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券商两融业务的合作,但不排除后续对此进行适度的"窗口指导",对这一创新业务进行规范,避免未来此类风险敞口的增大。
中国证券网 分析师热议:险资输血券商两融未叫停对A股市场、特别是券商板块究竟有着怎样的风险与机遇?
刘巍:禁止保险资金为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的传闻震动市场,导致上周五市场最后半小时的百点下跌,周末出来澄清对市场能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但目前市场本身还有补缺需要,所以短期还有惯性下探的动力。
项超政:险资限制”两融“传闻及3478点历史阶段高点对上周末指数造成大幅震荡,但由于政策基本面大方向没有变化,经济数据的压力反而增强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加速宽松及降准降息的预期,而周六保监会相关部门也只是内部会议了解行业资金运用情况及提示风险而已,鼓励险资逐步进入资本市场的方针依旧,同时证监会首次推出上证50ETF指数期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利好蓝筹股,因此策略上股指中期方向不变,在临近年关及历史高点附近震荡将较为频繁,近期重点依然必须关注如:“一带一路”题材发酵,自贸区(港口、航空机场、交通设施等)、军工、环保、传统产业变革(煤炭、石油、有色、钢铁、电力、水泥等)假日消费类(白酒、品牌中成药、家电,汽车等)蓝筹配置!
肖玉航:其实两融业务的根本是安全可靠。从目前两融业务来看,提供资金方除券商外,银行、险资等也参与其中,但两融业务的关键是如何在风险防范,比如融资利率突升到高利贷性质,那么这种融资则可能面临违约与资本市场链条风险传送。此次险资输血券商两融末叫停,对市场影响有限,因为市场总体泡沫特别是新股泡沫的不断累积已显示风险难消。建议对券商板块特别是已升高的品种来看,实际上业绩增长远没有股价升的多,最新月份业务显示其业绩增长有限,券商板块面临回落可能,建议坚决回避。
李超:保险资金此前因成本过高,券商两融避而远之。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券商很少从保险获取资金,原因也在于融资成本过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在5.8%到6.2%之间,而保险资金的成本是6.5%到7%,所以券商从保险拿钱的意愿不是很低。在1.05万亿的两融盘中,来着保险资金387亿。对券商板块的影响有限。
导读:
险资输血券商两融未叫停
融资融券余额突破1万亿 增厚券商至少700亿利润
期权来了 A股市场将迎新变革
上交所股票期权落地 专家称并非“洪水猛兽”
上证50ETF期权上市倒计时 A股迎来股票期权时代
股票ETF期权自述:我不是洪水猛兽
申银万国:期权推出的四大影响及五大投资策略
股票期权试点开闸 四类受益股有望再度爆发
多家上市券商去年净利翻倍
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网 汪茂琨整理)
险资输血券商两融未叫停
截至2014年年底,险资参与两融业务规模为387亿元,仍处起步阶段
上周五,市场一则"保监会急召保险机构周六开会,禁止保险资金为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的传闻震动市场,更被部分业内人士抬升到"A股大利空"的高度。上证报就此求证获悉,在上周六由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交易处召开的内部会议上,保监会并未直接叫停保险资金输血券商两融,而是向与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了解业务情况,并提示相关风险。
目前,保险资金输血券商两融的主要通道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以券商两融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资管产品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若干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此类产品,期限大约在半年至一年半,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5%至6.5%之间。
据了解,这次小范围召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开会的是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交易处。从上述会议传来的消息显示,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公司两融业务的实际规模为387亿元。也就是说,在目前1万亿左右的两融盘中,保险资金的占比不足4%。
一位保险投资圈人士分析,之所以尚未形成规模,一方面是因为仍在试点起步阶段,另一方面是从保险机构融资的成本相比银行要高。有投行人士粗略统计,券商从银行融资的资金成本大致在5.8%至6.2%之间,而从保险机构融资的成本约6.5%至7%。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此次传闻的反应过度了。"受访的多位保险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来,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券商两融业务的合作规模有限;二来,总体上风险可控,即使投资两融也是投收益权的优先级,有劣后资金当安全垫。
"风险可控的原因还有:一是客户进行抵押的股票,都必须是优质蓝筹;二是股票打折抵押,目前一般为市值的七折;三是双重保险,除客户抵押外,券商作为担保人也要承担风险,一旦有损失,在扣除客户的抵押外,券商要填补后续亏空。因此,除非市场大跌,否则保险资金输血给券商,对保险机构的风险并不大。"一位保险投资圈人士如是分析。
但需指出的是,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拳头产品"债权计划"处于饱和状态,且同质化竞争加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寻求创新的意愿日趋强烈,其中就包括与券商在两融业务上的合作有逐渐加大趋势。加之大盘近来一路飙涨,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加强风险管控便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保监会目前并没有直接叫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券商两融业务的合作,但不排除后续对此进行适度的"窗口指导",对这一创新业务进行规范,避免未来此类风险敞口的增大。(.上.证 .卢.晓.平 .黄.蕾)
融资融券余额突破1万亿 增厚券商至少700亿利润
1万亿的两融规模,保守估算将至少每年为券商带来约700亿元税前利润。后市预计随着两融余额的继续提升,券商利润有望进一步增厚
A股本轮牛市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杠杆牛市",其中推波助澜的莫过于融资融券。
Wind数据显示,融资融券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而且越是两市余额排名前列的券商涨幅越高。
迅速增长的融资融券规模给券商带来巨大的利润增长空间。一位券商分析师测算,1万亿元的两融规模,保守以平均3%的利差,每年即可为券商带来300亿元利息净收入,仅以融资买入额和偿还额估算信用帐户成交额,平均佣金保守以0.1%计算,每日交易额保守估算超过2000亿元,每年约200个交易日,每年将为券商带来约400亿元佣金收入,两项合计将至少每年为券商带来约700亿元税前利润。
随着券商杆杠率的提高,2015年券商融资融券规模仍会大幅度增加。海通证券(600837)预计,2015年两融余额可以达到1.2万亿元,券商利润有望进一步增厚。
两融额度突破万亿
随着牛市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开通了融资融券功能。
1月5日4点半,接近下班时间据记者来到招商证券(600999)国贸营业部,发现营业部来开户和开通融资融券功能的股民仍然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个月他们工作繁忙,很多股民纷纷来开户,或者找回僵尸账户,开通融资融券业务。
记者近一周还拨打了中信、海通、广发、东方、申万等10多家大型券商,发现在下午1点至5点之间,公司的服务热线异常繁忙,很多券商的人工电话连续拨打几天,都在忙。
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融资融券信息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两市融资融券规模高达1.02万亿元,增长势头良好。
2014年是融资融券发展大年。去年年初,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3465.2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3434.70亿元,融券余额为30.57亿元。去年进入12月份以后,融资融券更为活跃。开始3周的单周融资买入量均在6000亿元以上,是融资融券开展以来的峰值。据此计算,短短一年时间,融资融券余额增长幅度达2倍。
暴增的融资需求,还一度导致部分券商融资额度紧张,出现了"钱荒"。一位负责融资融券业务的负责人告据记者,两融额度出现紧张仅是暂时现象,由于行情太火爆,公司没有及时修改额度授权导致短期出现断档。
他告诉记者,融资融券业务的额度并不直接跟净资本挂钩,因此每个券商的配置比例并不一样。对于资本金实力不够雄厚的券商而言,融资渠道会窄一些。对于上市大券商,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融资融券增长迅速,部分券商通过"伞型"产品的方式放大杠杆,积累了大量风险,证监会还一度对此进行专项调查。
由于监管的要求,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国金证券(600109)、国联证券等多家券商还发布公告称,表示为控制融资融券业务风险,要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例如,中信将信用账户融资保证金比例由0.6上调至0.7。
除了行情上的刺激,券商降低门槛提供了融资融券大涨的客户条件。为了推广两融,参与者门槛都比较低,基本上都在20万元以下,并且投资经验的要求从18个月缩减至6个月。2010年中国监管机构推出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时,最低资产要求为人民币50万元。
据记者调查得知,光大证券(601788)、国泰君安等很多券商的门槛大多在10万元,国都证券、申万等券商的门槛降至5万元,广发证券(000776)等券商比较高在30万元。去年券商股的领头羊华泰证券融资融券没有门槛,只有满足6个月交易时间,就可以开通。
券商利润增长加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类自推出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经纪、自营之后的券商第三大收入来源。
中信证券一位融资融券的工作人员私下里据记者道,目前公司可以说是躺着赚钱,融资融券部门可以说是人均利润最高的部门。
资本中介业务的崛起带动券商从原来以经纪通道业务为主的结构逐渐转型,资本中介业务比重大幅度提升,券商从纯通道服务商向具备金融杠杆功能的投资银行转型。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证券行业整体杠杆率(除代理买卖证券款)由2011年的1.32倍提升至2.65倍。杠杆率排名前列的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以及长江证券(000783),分别是4.51%、4.23%、4%、3.46%、3.26%以及3.3%。
从杠杆率上看,国内上市券商平均杠杆率为2.65倍,较行业目前规定的6倍上限,仍有近1倍的空间,而与国内的银行、保险10倍以上的杠杆率相比仍然相对较低。
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国内证券公司杠杆率更低。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证券行业平均杠杆率20倍以上,经过金融危机后,杠杆率逐渐降低,2010年行业平均杠杆仍有21倍数。目前高盛的高杆杠率仍然在10倍数以上。
Wind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融资融券占券商总利润约为15%左右。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对一般券商来说,占比基本翻番达到30%左右,经济业务原产有50%左右,投行业务占比10%左右,剩下的还有自营收入和资管收入。
海通证券认为,随着融资融券、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崛起,券商杠杆率还会大幅度提升,带动整体ROE的提升。如今,牛市刚启动,相信今年融资融券将给券商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空间。
华泰证券市场份额最高
华泰证券之所以成为券商股的领头羊,融资融券市场份额排名前列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华泰证券两融余额高达200.9亿元,市场份额为6.1%,排名第一。
去年三季度数据显示,公司信用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三季度实现净利息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69%。截至去年10月末,公司两融余额达到393亿元,环比增长26%,在19家上市券商中增速排名第一。
尽管华泰证券目前的杆杠率达到最高为4.51%,但是公司仍有充足的资金。去年11月末,公司公告称,将在H股上市,募集资金不超过200亿元,将大大补充公司净资本。
去年12月末,两融份额排名前列的还有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两融余额分别为197.7亿元、197.3亿元、194.9亿元、192亿元。两融份额超过100亿元的券商,还包括国信证券(002736)、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光大证券、中信证券以及中信建投。
上限可达2万亿元
融资融券规模目前已经超过万亿,对于券商来说,是否还有钱融出?
从需求端来看,参考海外市场融资融券业务情况,日本市场目前融资融券余额和市值的比值为1%左右,台湾市场近期该比值为1%~2%之间,市场活跃时最大值达到5.54%。目前我国融资融券余额与流通市值的比重为3%。海通证券认为,考虑到国内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以及未来融资融券标的全放开、融资融券参与人放宽至机构投资者的预期。如果市场活跃度上升,市场情绪较高时,参考台湾的最高占比,国内的融资融券业务还有6000亿左右的上升空间。
有那么大的需求,券商有那么大的资金来供应吗?
券商融资类业务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外,外部融资包括传统的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次级债等)、新型的债务融资工具(短期公司债、收益凭证等),以及对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两融收益权回购,此外,股权质押业务还可以对接券商资产管理产品。其中,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等传统债务融资工具受到净资产40%规模的约束,新型工具暂无规模限制。随着监管层对券商加杠杆的支持,券商融资渠道或进一步放开。
从监管指标来看,融资融券业务供给规模仍有上升空间,一方面国内上市券商总的杠杆包含代理买卖证券款)3.5倍左右,距离监管要求6倍的上限还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大部分上市券商净资本/净资产的比重为60%左右,高于监管要求40%比较多。
同时,考虑到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再融资、次级债等方式来提升净资产规模,融资融券的业务空间上限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
申银万国测算,从对券商资本金的考核以及客户经济状况分析,融资融券的余量最高可以达到2万亿。不管测算结果如何,业内都对两融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一致看好。(投资者报 薛玉敏)
期权来了 A股市场将迎新变革
机构认为利好上证50ETF权重股,提高成交量有望提升大盘蓝筹的估值水平对融资融券影响有限,长期将扩大需求有利于改善现货市场流动性A股市场即将迎来一轮新机遇。
证监会正式批准上交所于2月9日推出上证50ETF期权,市场各方闻之兴奋,这个始于十八世纪后期最基础的场内衍生金融工具,将会为A股市场带来新的变革。多家机构分析认为,直接来看,将利好上证50ETF权重股,增加标的证券的价格弹性,提高成交量;有望提升大盘蓝筹的估值水平,特别是金融股,长期引导价格回归合理。此外,上证50ETF期权短期对融资融券产生的影响有限,长期将扩大业务需求。
ETF权重股将直接受益
期权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期权价格发现功能来实现,上证50ETF中金融股占比63%,其中包括银行、券商和保险等,直接来看,ETF期权推出将利好上证50ETF权重股。原因在于,ETF跟踪的是上证50指数,而50ETF篮子中个股的权重和50指数成分股的权重存在差异,50ETF期权标的是50ETF而不是上证50指数成分股。
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股票期权具有双向交易特点,利于优化资产配置,催生更多丰富投资策略,带来新套利机会。上证50ETF期权主要采用实物交割,期权组合投资策略对标的股需求加大,因此,会对股价造成正面作用,带来股价大幅上涨。同时,ETF期权费用相对较低,交易资金会显著增加标的股的交易量,提升A股市场活跃度。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短线可关注上证50指数成分股、券商、金融信息化等板块。券商板块前期涨幅较为明显,估值在盈利之上,在超预期利好中带动涨幅;上证50ETF中权重较高的银行和保险股,在期权推出初期受益将最直接。ETF期权的推出不会分流股市资金,但短期将维持市场的高波动率;会小幅提升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活跃度,备兑开仓需求小幅提升成分股的机构配置比重。
从估值角度来看,申银万国证券分析认为,ETF期权短期有望提升大盘蓝筹的估值水平,长期引导价格回归合理。期权结合现货将丰富交易策略,将间接增加投资者对于现货的配置性需求,通过期权对现货进行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等,也是配置型投资者的常用方法。此外,上交所采用实物形式进行交割,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现货需求。综合来看,短期对现货需求的增加有利于提升标的证券的估值水平。在海外主要成熟市场中,股票期权推出前后几个月时间内,股价上涨现象充分验证了这个观点。
对融资融券业务影响有限
融资融券业务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变了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单边交易格局,利于市场在过度低估和过度高估时出现向合理价值的回归,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除了为A股市场带来一轮新机遇的同时,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对融资融券业务影响有限。
中信证券表示,由于交易方式、投资者群体差异等原因所致,上证50ETF期权对融资融券业务产生的影响有限,长期来看,可能会使得两融业务的需求扩大;同时,沪深300股指期货与上证50ETF交易对象存在差异,也不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投资者只能通过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套利,如果上证50ETF期权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利策略进行结合,可以极大丰富交易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上证50ETF与沪深300差异较大,上证50指数和大盘风格联动更明显,因此,结合套利时还需考虑目前的市场风格。
多数机构分析认为,出于交易和对冲的需求,上证50ETF期权推出会扩大50ETF的规模。方正证券表示,从海外数据来看,期权、期货总交易量占据整个市场(加上股票现货交易量)大概在60%左右,不过,鉴于目前A股缺乏T+0交易机制,以及从股指期货来看,其交易量大概在现货交易量的20倍左右,预期即将推出的上证50ETF期权与沪深300指数交易情况并不相同,成交量会相对较低,预估期权交易量在股指期货的三分之一左右。
申万证券同时表示,期权的推出利于提高现货流动性。丰富的投资策略是期权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交易现货的投资者而言,期权的推出为其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仓位管理以及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从而使得现货交易更加灵活,有利于增加现货交易量。期权交易采取做市商制度,做市商为了对冲被动持有期权头寸的方向性风险,必须通过现货或期货进行Delta对冲,这也将增加现货的交易量。(.上.证)
上交所股票期权落地 专家称并非“洪水猛兽”
受访专家认为,股票期权有助于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培育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证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经过多年探索,股票期权终于拉响了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第一弹,即将落户上交所场内市场。专家一致认为,股票期权的推出时机已经成熟,股票期权有助于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培育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证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上证50ETF期权对现货股票市场会起到积极影响。同时,ETF作为期权标的比较稳妥,对市场不会有多大风险。
她同时表示,现在推出ETF期权时机很好。金融期权对金融市场有重要作用。从宏观上来讲,我国未来要成为金融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发达的衍生品市场。证券市场仅有现货远远不够,期货和期权同等重要,否则就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上海交通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杨朝军表示,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市值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但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股票期权作为一项国际市场成熟的基础性金融衍生工具,在丰富投资者风险管理手段、完善市场功能、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和培育多元化投资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期权最大的功能是风险管理、风险分割,把市场套利机制发挥出来。ETF期权是所有期权中最稳健的,所以,优先推出ETF期权试点较为稳妥,且有助于支持市场化创新和改革。
作为期权产品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机构对于期权期待已久。股票期权的落地,不仅要“搭脉”全球衍生品发展方向,更要符合A股市场特有环境,成为国内投资者风险管理的一大利器。而作为全新的投资标的,机构投资者对于期权的推出盼望已久,在机构投资者看来,股票期权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一款有效管理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工具。
全国社保基金证券投资部李岸指出,机构投资者将是期权产品最重要的参与者。期权除了有对冲风险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工具构建很多保本的结构型产品。衍生品不是老百姓眼中的洪水猛兽,它能有效管理风险,更是实实在在给投资者赚钱的工具。
险资对于股票期权也期待已久。
“我们持仓的权益投资有几百亿元,还有几千亿元的债券持仓,怎么盘活这些资产的存量,让它更好地发挥效益,期权是个很好的工具。”泰康资管董事总经理任建畅指出,“在对冲工具中,期权对于我们更精准地调整持仓的风险收益非常重要。未来,如果我们在大量持仓的基础上做一些期权的备兑开仓,有可能提高我们的收益。”
而在众多机构看来,推出股票期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信证券股权衍生品业务负责人薛继锐认为,时机成熟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期权的保险功能,能够推动标的现货市场的需求;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场内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工具;推出ETF期权有助于基金公司、机构投资者降低建仓和调仓成本。
对于股票期权未来的发展,专家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张承惠建议,在试点一段时间后,应尽早重新梳理现有偏严格的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厦门大学教授郑振龙提出,应拉开套利与投机不同行为的保证金要求。
天津大学教授熊熊建议,可适当考虑高频交易。“高频交易肯定是趋势。同时,衍生品种高频交易策略的监管以及监管方面的准备措施、应对的措施,也需要进一步考虑。”
北京大学教授杨云红提出,不要只强调ETF期权的避险功能,还应当有价格发现功能,流动性不好的话,价格发现的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只有机构投资者充分参与后,才能有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提高流动性之后,才会更大影响标的物的交易量,进一步使市场更好地发展。”杨云红说。(.证.券.日.报)
上证50ETF期权上市倒计时 A股迎来股票期权时代
1月9日盘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前已经批准上证所开展股票期权交易试点,批复品种为上证50ETF期权,该期权将于2月9日正式上市。
随着上证50ETF期权试点进入倒计时,A股也将迎来股票期权时代。在专业人士看来,相比于三年前谢幕的权证,股票期权时代的来临,期权的推出短期可能造成有限波动,长期而言是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将使国内市场更加成熟。
从权证到期权
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相比三年前的权证,股市已经硝烟弥漫,再给配权证这样既老式又不好使的武器,这仗可怎么打?权证为何不受待见,下述两个历史时刻可见一斑。
2007年6月22日,是盐湖钾肥认沽权证的最后交易日,权证行权价格15.1元,纸面上看认沽权证在手,卖股无忧:持有人如果选择行权,发行人就必须以15.1元买入盐湖钾肥的正股,不愿买也得买。
但是,盐湖钾肥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47元,由于涨跌幅的限制,盐湖钾肥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跌到15.1元以下,权证实际上已是废纸一张。投资者如果买了权证,就需要把能卖40多元一股的股票以15.1元的价格卖给发行人,只能说是“有钱任性”了。
不差钱的投资者也的确造就了“废纸逆袭”的历史奇观:当日该认沽权证开盘价高达0.42元,盘中甚至最高涨至1元,最终收盘也还能卖出1毛多钱。爆炒废纸背后固然有投资者不理性的因素在,但更凸显了权证设计上的缺陷:创设供给量有限。
海通证券研究所高道德、朱剑涛表示:“权证的发行方只能是上市公司或者有资质的券商,发行上市规模有限,虽然券商可以后续创设权证,但是创设过程耗时,创设规模受券商资本金限制。”
除了数量有限,权证的行权价格也极为有限。2007年7月招商银行的股价在20元以上,此时券商创设的认沽权证行权价5.65元。这与一年前该权证刚上市价格相同。
在专业人士看来,并不是5.65元的行权价不合理,而是创设规则本身:“创设是指权证上市交易后,有资格的机构发行与原有权证条款完全一致的权证的行为。”受该规则限制,权证行权价无法与时俱进,而一个极度虚值的权证也失去了对冲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沦为对赌的工具。
A股迎股票期权时代
与权证相比反观期权,期权兼具权证的好处,两者均能赋予投资者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卖标的的权利,均实行T+0交易,交易的印花税也都不用交,而且上述权证的两大缺陷在期权身上不复存在,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首先,不仅是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期权的“供应商”。期权交易里投资者只要满足一定资产门槛,完成相关知识测试获取三级交易权限后就可以进行保证金卖出开仓。
结合当年盐湖钾肥认沽权证的例子,如果还有土豪愿意行使花1块钱“买47元一股的股票卖15.1元”这种权利,投资者可以交纳权利金开出一张期权给这个土豪,随后面临两种情况:一是土豪不行权,投资者收获1块钱的权利金;二是土豪继续任性选择行权,投资者“必须”以15.1元买入土豪手上的股票,转手二级市场40多元卖出。
当众多投资者加入卖出开仓行列时,市场竞争将使得虚高的期权价格归零,爆炒废纸的故事在期权时代将很难重演。
其次,行权价也不再受限“与原有权证条款完全一致”,交易所会在股价附加加挂不同行权价的合约,价外期权(虚值)、价内期权(实值)均有,确保对冲功能。不同于当年招行认沽权证几乎没有对冲作用,期权的对冲功能令众多机构翘首以待。
以海外对冲基金为例,在锁定现货利润时除了清仓外还可以选择买入看跌期权:持仓下跌时可以通过行权价卖出,持仓上涨的情况仍可以享有收益,损失的只是购买看跌期权的权利金。上周五,A股经历了半小时百点大跳水,进入期权时代后,内地投资者也可以选择通过看跌期权撤退,避免现货市场的踩踏事件。
新配方、新味道、新工具带来的玩法也绝不止上述锁定利润一种而是花样繁多。要想参与其中,对期权还不熟悉的投资者当务之急是恶补知识,考取好分数:按上证所规定,“个人投资者申请的交易权限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交易权限等,个人投资者申请各级别交易权限,应当在相应的知识测试中达到规定的合格分数,并具备相应的期权模拟交易经历”。(.第.一.财.经.日.报 .娄.敏)
股票ETF期权自述:我不是洪水猛兽
我是上证50股票ETF期权,中国股票期权的首个试点。我的出世,不是为了对付某一类投资者,也不在于打压其他兄弟类别投资,我只是想在您管理投资风险时,略尽绵力。
我是上证50股票ETF期权,中国股票期权的首个试点,2月9日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诞育。
对于我的到来,有人欢欣,也有人恐惧。没错,我是有些特殊。就投资方向来说,我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我的哥哥们融资融券 、股指期货相信人们已经不再陌生,而我那个不争气的亲戚“权证”,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体验。
作为金融对冲工具家族的一员,我的出世,不是为了对付某一类投资者,也不在于打压其他兄弟类别投资,我只是想在您管理投资风险时,略尽绵力。
我是谁
应该说,大众对我并不陌生。生活中,我的影子并不鲜见。
一份购房合同,对于买房子的人来说相当于看涨期权即认购期权多头;一份保险合同,对购险者来说则相当于看跌期权即认沽期权多头。
在操作中,投资者老张买了一张行权价格为1.500元、合约单位为10000、2月2日到期的50ETF认购期权,这意味着老张在2月2日当日可以以每份1.500元的价格买入10000份50ETF。老张就是这份期权合约的多头持有者。
无论你是处于获取收益还是规避风险的目的,根据你的风险的判断和偏好,我将把相应的风险头寸分配给你。我能够提供的头寸有两种类型——认购(看涨)期权以及认沽(看跌)期权;行权价格共设5个:1个平值、2个实值、2个虚值,共设当月、下月、当季月、下季月四个合约到期月份。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决定买入和卖出,在四种权利中选择其一。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头寸的组合更加精确地剔除您不想要的那一部分,不过这需要支付更多的权利金或保证金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目前,市场上对我的认识和应用主要存在五大误区,需要仔细分辨。
误区一:绞散
不过,由于我是一个新生儿,情绪稳定程度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另外我的性格属性比较特别,为了避免一部分人因为理解不深误用误伤,所以一开始,能够上台切磋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功力和承受力。个人投资者账户资金不得低于人民币50万元,机构投资者需要同时满足账户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及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不好意思,个人投资者还需要有和我的哥哥们融资融券或金融期货相熟。
所以,上台的都是“熟人”和“大户”,这些人一般具有类似投资经验和专业投资能力,一来合作默契,二来误伤概率很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帮他们绞杀散户。有投资者预言,金融市场国际化加速、对冲工具逐渐丰富,未来无论A股是牛市还是熊市,都会是大部分中国大妈式散户的灾难地,当风险对冲、套利交易成为机构获利的主要手段之后,大部分散户将无法生存。
显然这是一个从A到F的推导预言,从B点到E点的逻辑推导尚不清晰。但同样是多空双向交易机制的期货市场中,散户并不在少数。即使“套利派”的投资公司愈来愈多,然而依靠基本面分析甚至量化交易获利的散户并不在少数。一位期货大佬曾经说过,决定获利与否的是自身的交易系统是否完整清晰,而与别人无关,分析对手是谁是徒劳的。
毋庸置疑,我的出现将丰富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为其提供双向投资的可能。但怎么用,在于投资者的投资系统,而不在于投资者是谁。缺乏健全的交易系统,即使没有期权的双向机制,散户一样会亏钱。
一位投资人士称,作为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往往远低于个人投资者,如果操纵难度没有明显降低或没有找到规则漏洞的话,介入深度也是很有限的。
误区二:第二个权证
我那个叫 “权证”的远房亲戚已经臭名昭著。我的出现,与看似有些一样的交易机制,乍看之下一些人误以为我就是第二个权证。不过仔细辨别,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我是交易所设计的标准化合约,而权证是非标准化合约,由发行人自行设计合约要素,除由证券公司、上市公司或大股东等主体单独发行外,还可以与可分离交易可转债一起发行。
其次,我的合约条款由交易所设计,没有发行人,在支付足够保证金及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参与者都可以开仓卖出期权。而权证的发行方是上市公司或投资银行等第三方,投资者既可以是持有期权的多头也可以是持有空头,权证投资者则只能持有多头。
第三,对期权头寸的行权,仅是标的证券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相互转移,不影响上市公司的实际流通总股本数。而对于上市公司发行的股本权证,当投资者对持有的认购权证行权时,发行人必须按照约定的股份数目增发新的股票,从而导致公司的实际流通总股本数增加。
此外,我俩在履约担保、交易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其中,最为市场关心的是“可操纵性”。相对权证,我没有发行人这个概念,依托交易所平台,理论上我能提供的头寸数量是无限的。这决定了期权头寸在筹码供求关系上不能被控制。而我的成分股为上证50,操纵我的难度并不比股指期货或双融的难度系数低。
误区三:冷落中小股妖化标的股
这是一个短期现象和长期现象的问题。
理论上,我的高杠杆、低成本特性会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提高整个市场的对冲度,从而降低市场波动性。
但实际情况与此有所出入,国际经验显示,国际其他市场期权上市后,市场呈现三大共同特征:一是现货标的股票的涨幅非常显著,美国股票期权推出后一个月内,现货标的股票平均绝对年化涨幅高达50.4%;二是股票期权推出初期,现货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普遍有所提高,不过部分市场波动率在后期出现下降和稳定;三是标的的成交量也有大幅度提高,而部分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标的股票上。
短期来看,确实如此。基于此,一些投资者认为,股票期权推出后,可能会出现中小板创业板被边缘化、标的股“上蹿下跳”、波动加剧的景象。
路遥知马力。国外市场的例子也证明我族类本性良善。
有人研究称,香港在股票期权推出的1个月时间里,股票平均股价波动率显著提高到期权推出前的1.5倍左右,且超过半数的股票波动率均提高了。而长期来看,在一年之后,该地区的股价平均波动率下降到了1倍以内,多数股票的波动率也降低持稳。
美国、欧洲交易所也不例外。相关资料显示,虽然期权推出后股票的平均波动率一直高于推出之前水平,但中长期来看波动率显然是改善的。
误区四:分流期指及两融资金
有人开始用“同根相煎”的逻辑推论我和期指和双融两位大哥的关系。其背后的依据很简单:相对二者,期权有更高的杠杆、更低的成本。
这背后暗示两方面的大量参与,一是纯投机投资者,二是利用股票期权替代两融、期指两工具进行套利套保投资者。
且不说,在入市环节就对参与者进行了限定,就目前而言,期权市场出现纯投机且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并不现实。且多数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低于个人投资者。“如果操纵难度没有明显降低或没有找到规则漏洞的话,介入深度也是很有限的。”有人说。
对于后一种情况,据分析,在期指上做套保的资金有可能向期权方面转移,但由于目前只有50ETF,风险覆盖未必有期指效率高,所以这部分资金的规模有限。
误区五:忽视规则
熟悉多空交易机制的期货人士可能都明白:千万不能忽视交易规则。
在多空交易,连续报价的机制中,对规则细节的熟悉程度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除入市门槛之外,我的四个方面的规则是尤其需要牢记的哦。
一是个人投资者参与期权交易的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对保证金卖出开仓等交易类型做出限制;二是与现货市场简单明确的10%涨跌幅限制不同,期权交易的涨跌幅限制是有弹性的: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绝对值,原则上能够覆盖标的证券两个涨跌停板;三是熔断机制,如果连续竞价交易期间,合约盘中交易价格较最近参考价格上涨或者下跌超过50%,且价格涨跌绝对值大于0.005元的,该合约进入3分钟的盘中集合竞价交易阶段;四是单笔申报限额,期权交易的申报数量为1张(以ETF期权为例,即1万份)或者其整数倍,限价申报的单笔申报最大数量为10张,市价申报的单笔申报最大数量为5张。(中国证券报)
申银万国:期权推出的四大影响及五大投资策略
1月9日,证监会正式公布《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股票期权交易试点指引》配套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同时,证监会正式批准上交所[微博]开展股票期权交易试点,试点产品为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的交易日为2015年2月9日,届时,A股将正式迈入期权时代。
申银万国[微博]2014年中旬曾发布一份研报,详细阐述了期权推出的四大影响及五大投资策略,主要观点为:
结论:随着未来指数类期权推出,期权使得投资策略分布光谱从线向平面向立体拓展,投资者可以更精确地表达自己对市场看法。结合期权策略,投资者在标的买卖、仓位调整、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原因及逻辑:(一)期权推出,股市反向运行机制得以建立,主动投资面临四大影响:(1)负面信息更多,多空信息更均衡,传播更迅速;(2)资金流向期权及标的分流;(3)股市运行更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4)主动投资经受更大考验,量化及对冲迎来发展机遇,投资者多元化进程加速到来。期权推出,各类机构高端竞争将拉开序幕,投资策略分布光谱从线向平面向立体拓展;(二)主动投资五大期权策略:(1)结合现货的多头策略;(2)结合现货的风险可控的期权空头策略;(3)期货空头复制策略;(4)改善流动性策略;(5)风险管理策略。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1)未来指数类期权先推,股票期权推出尚需较长时日;(2)期权推出初期期权易高估,期权空头策略有优势;(3)股指期权和ETF期权由于在担保品、交割方式、合约面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投资者需根据策略差异具体选择。(中国网)
股票期权试点开闸 四类受益股有望再度爆发
编者按:1月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批准上交所开展股票期权交易所试点,试点范围为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时间为2015年2月9日。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券商、期货、交易系统维护和交易软件开发、期权标的等四类个股将从中受益,并有望再度爆发。本文特对以上四大板块进行梳理分析,并挖掘相关龙头股的投资机会,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股票期权有利于大型证券公司
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正式试点,其具有双向交易、日内回转交易特点。股票期权将大大丰富当前金融产品,增加套利工具和避险工具。对券商来说,可以拓展业务模式,增加收入来源,但由于创新业务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交易能力、研发能力、IT技术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因此对大型证券公司比较有利。
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表示,就股票期权而言,券商的业务范围更广,期货公司开展该业务仍有一定限制,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券商的资本金更雄厚,抗风险能力优于期货公司,另一方面就股票交易而言,证券公司比期货公司更专业。
从市场表现来看,券商板块经过2014年暴涨行情后,近期多数个股处于高位震荡整理状态,具体来看,上周除国信证券作为新股大涨外,锦龙股份(13.79%)、中信证券(3.13%)和华泰证券(1.96%)作为仅有上周累计实现上涨的3只券商股值得关注。
对于券商板块未来投资机会,中银国际表示,券商业2015年将在激荡中前进,开启黄金十年,主要投资逻辑包括:注册制改革利好投行业务、证券法修改、国资国企改革、深港通开闸预期增强等。
关注期货或参股期货类上市公司
股票期权属于金融衍生品,期货公司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相关龙头股包括中国中期、厦门国贸等。日前发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大大降低了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受托资金门槛,由原来净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和分类监管评级不低于B类B级分别调整为1亿元和C类C级,另外,业内呼吁已久的期货资产管理"一对多"业务(一个期货资产管理账户,可以由多个投资者认购投资份额,收益按份额分配)终成行。在资本市场改革大趋势下,期货行业发展空间已经被打开。
华泰证券表示,目前国内A股市场以期货业务为核心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依然为稀缺品种,在资本市场改革,期货行业减少管制、规范监管的新形势下,期货公司理应享有一定估值溢价;中国中期目标定位于在现代服务业基础上,向以期货服务业为核心的业务领域转型,公司未来市场成长空间较大,维持"增持"评级。
除中国中期、厦门国贸两只期货龙头股外,其它参股龙头期货公司的A股还有:弘业股份、浙江东方(持有永安期货16.3%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美尔雅(投资2700万元持有美尔雅期货45.08%股权).
技术类概念股景气度大增
近期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出现,A股开户数、成交量屡创新高,给证券交易系统维护和开发交易软件类个股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恒生电子和金证股份在证券交易系统维护方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大智慧、同花顺、东方财富等3只个股为开发交易软件领域龙头。
伴随着2014年火爆的A股市场表现,在上述5只个股中,除大智慧停牌外,其它4只个股2014年股价均实现翻番,2014年累计涨幅分别为:同花顺(282.88%)、东方财富(231.89%)、金证股份(204.46%)和恒生电子(164.11%)。进入2015年,在大盘高位震荡影响下,上述个股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但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低吸良机。从资金流向来看,东方财富(62191.45万元)、金证股份(10496.70万元)、同花顺(6118.68万元)、恒生电子(3985.46万元)等个股上周累计净流入资金额均超3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智慧90亿元并购湘财证券,开启互联网企业进军券商先河,该股目前处于停牌状态。2014年8月13日,大智慧发表公告称,将以定增换股合并方式,整体收购湘财证券96.5%股份,剩余3.5%的股份将由大智慧控股子公司财汇科技以现金方式购买。
期权标的股活跃度将提升
期权主要分为看涨和看跌两大类。从海外经验看,股票期权推出后,往往对期权标的股交易量有一定拉动作用,这是因为期权具有双向交易、日内回转交易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较多套利机会,能吸引大量投机资金参与。机构投资者是套利交易的主要参与方,寻找期权套利机会必须配置正股,正股交易活跃度因此得到提升。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做空工具主要有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至此,股票期权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一起成为资本市场具备做空和做多双向机制的金融衍生品,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做空需求,也显著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流动性。
从上证50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银行、非银金融两大行业,分别有11只、9只,其余30只个股行业分布较为分散。从这50只个股上周资金流向来看,资金正大幅流出银行类、券商类个股,而上汽集团(10.22亿元)、中国南车(4.35亿元)、中国北车(4.34亿元)、三安光电(4.15亿元)、青岛海尔(3.20亿元)、康美药业(2.60亿元)、包钢股份(2.60亿元)、华泰证券(2.58亿元)和复星医药(1.73亿元)等9只个股上周大单资金净流入额累计均超1亿元,值得关注。
国泰君安认为,ETF期权试点启动后,将提升市场对个股期权推出的时点预期,前期进行仿真交易的中国平安和上汽集团在ETF期权推出后将得到更多关注。(.证.券.日.报 .张.晓.峰 .乔.川.川)
多家上市券商去年净利翻倍
上市券商去年12月业绩及去年业绩快报陆续公布。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15家上市券商已公布业绩,其中14家净利润合计332亿元。刚上市不久的国信证券仅公布了去年12月数据 ,当月实现净利润12.26亿元。除国信证券外,在可比的14家券商中,去年净利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中信证券 (母公司)66.2亿元、海通证券 56.3亿元、广发证券 50.22亿元。
大型券商净利增长显著
去年多家上市券商净利润翻倍。其中,中信证券(母公司)增长129%,招商证券增长108%,光大证券增长19倍,东吴证券增长154%。
分析师表示,目前上市券商总市值约2万亿元,如果将去年12月年化,则对应市盈率约20倍。大型券商净利润增速更高,估值水平将更具吸引力,有助于提升整个板块的上升空间。在本轮行情的发展过程中,券商股在前期快速上涨之后波动渐渐增大。有分析师认为,券商短期调整不改中长期坚定看好。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券商将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资本市场的创新红利正在逐步体现,特别是当前金融改革深化、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大势所趋,券商也将全面转型,从“单一通道”迈向“综合金融机构”,扩资本、加杠杆、盘活资金。
更多催化剂可期
对于50ETF期权的推出,多家券商表示将带来业务增量,目前已完成开发交易结算系统、研究交易策略和风控措施、投资者教育等筹备工作。中信证券认为,从海外经验看,期权会带来业务增量,但中国目前只是发展初级阶段,交易品种有限,投资者的培育需要一定时期,因此短期内期权业务的收入和业绩贡献有限。国泰君安认为,期权的推出有利于券商拓展业务,改善目前业务品种较少的情况,提升券商经纪业务收入。经纪业务占比高、投资者风险偏好高的券商将受益于ETF期权产生的交易佣金收入。期权落地后,其他场内衍生品业务也值得期待。
对于券商股未来的走势,有市场观点认为,去年11月以来,券商股累计上涨接近130%,去年业绩的大幅增长已在股价上得到体现,未来股价的方向性突破需要超预期因素的激发,因此预计一段时间内券商股将继续处于震荡态势。另有市场观点认为,未来券商股的催化剂仍然值得期待。平安证券认为,2015年证券行业有十大畅想,包括一码通全面取消“一人一户”的限制、深港通开通、T+0时间表推出、新三板迎来多项重磅政策、IPO注册制实施、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推进、券商自营业务模式转型、券商业务牌照放开、券商行业内外并购更加频繁、券商股权和债权融资进一步推进。(中国证券报)
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创历史新高
投保基金最新公布的投资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2月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71.2,同比上升28.1%,比今年9月和11月的70.5上升1.0%,创下2008年该指数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文件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强烈改革预期、流动性继续宽松和监管层对于操纵市场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券商、银行为代表的蓝筹股强势上涨对大盘形成有力支撑,投资者信心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投资者信心指数自2014年6月重回乐观区间后已经持续在高位运行。
子指数方面,2014年12月国内经济政策指数升至历史最高,为84.2,较上月(81.3)上升2.9。其中,有66.1%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对未来3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16.1%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仅有5.9%的投资者预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回答影响不确定的投资者占比为11.9%。
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保持稳定,该指数达到73.1,较11月微升0.8.
2014年12月有超六成投资者看涨大盘未来走势。大盘乐观指数为77.6,较上月上升4.1;大盘反弹指数为60.3(上月为56.5);大盘抗跌指数为69.7(上月为72.6)。其中,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在未来1个月会上涨的达到60.2%(上月为54.0%);预计未来3个月会上涨的占62.9%(上月为57.7%);62.6%的投资者看好未来6个月的中国股市,认为可能下跌的仅有6.6%。
投资者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信心上升,2014年12月该指数达到62.4,较11月(59.8)上升2.6.36.1%的投资者认为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我国未来3个月的股市将产生有利影响,15.9%的投资者认为会产生不利影响,29.1%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认为影响不确定的投资者比例为18.9%。
不过,在大盘强势上涨的背景下,投资者对股票估值表现出了更为谨慎的态度。2014年12月该指数为62.8,比11月(73.2)下降10.4。其中,有39.5%的投资者认为目前中国股票价格低于其真实价值或合理投资价值,25.9%的投资者认为差不多,18.2%的投资者认为目前股票价格高于其真实价值或合理投资价值,16.3%的投资者回答不确定。(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