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昊生物引进邓宏魁 提升干细胞研究转化优势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曹攀峰) 冠昊生物3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与北大合作共建北大冠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的议案。公司在其官网透露,干细胞将以北大邓宏魁教授及其团队在干细胞方面研究成果和团队为基础。邓宏魁曾于2013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布了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我国干细胞研究带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冠昊生物在7月8日公告,拟与北京大学、广东知光共建北大冠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旨在汇聚全球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研发精英、吸引各种资本,建立一个世界领先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和产业化转化平台。各方努力将研究院公司建成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应用研究中心、实验室与医院联合的临床医学中心及具有国际医疗健康资质的“前店后厂”的应用示范基地,从而引领、带动干细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在公司官网刊登的“北大冠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暨冠昊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工仪式顺利举行”的新闻稿中指出,项目总体思路是:“干细胞与健康研究院”以人类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及其团队在干细胞方面研究成果和团队为基础,利用广东创新的政策环境,产业转化优势。
邓宏魁为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长江学者。2013年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Science杂志(Science Express)刊登了邓宏魁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在这项研究中,邓宏魁团队仅使用四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就可以成功地逆转其“发育时钟”,实现体细胞的“重编程”。使用这项技术,他们成功地将已经特化的小鼠成体细胞诱导成为了可以重新分化发育为各种组织器官类型的“多潜能性”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向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
此前,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或者使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哺乳动物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这两项技术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冠昊生物于2013年引进澳洲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疗法(ACI)项目介入细胞治疗领域,2014年6月底,公司引进台湾免疫细胞存储项目进入免疫细胞储存领域。
公司在31日公布的半年报中透露,报告期内截至目前,已经完成6例ACI手术,根据回访资料,间接证实使用公司ACI技术的软骨细胞增殖与成熟明显较快,手术效果达到或好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