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密集调研 基因测序望持续爆发(附股)
导读:
基金密集调研 基因测序公司望持续爆发
药监局批准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上市
基因测序突飞猛进 可望引领生物经济新浪潮
基因测序引爆市场热情 行业规模或达万亿
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加速 基因测序优先受益
海通证券:基因测序,开启诊断行业的新时代
基因测序板块9大概念股价值解析
基金密集调研 基因测序公司望持续爆发
7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称,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批准上市。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二季度一直密集调研达安基因、千山药机、紫鑫药业等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布局基因测序
据了解,目前基因测序在无创产前唐氏筛选已取得初步成功,短短两年时间里,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等公司在无创产前筛查即做到10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基因测序正在更多应用领域开发。
正是看中基因测序的广阔市场前景,国内上市公司已开始布局基因测序行业。上市公司公告显示,2014年3月13日,千山药机公告收购湖南宏灏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1.5%的股权。资料显示,宏灏基因成立于2004年,其产品开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领衔,企业研发中心与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遗传药理研究所和国内外顶级研发机构合作,技术研发力量较强,目前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
2014年4月,迪安诊断在交易所互动平台披露,迪安诊断已建立一代、二代基因测序平台。
2013年10月,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2014年4月召开国产新一代基因测序仪产品样机发布会,产品技术层面已通过验证,尚存在该产品在应用市场的应用性和适用性风险。
2012年,达安基因与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合资成立广州立菲达安诊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启动基因测序分子诊断项目。此外,达安基因持股17.14%的爱健生物已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无创产筛服务。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与基因测序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千山药机、达安基因等股票涨幅靠前,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买入力度较大。
上市公司密集布局基因测序行业,主要原因就在该行业前景空间广阔。数据显示,随着基因测序费用的下降,以及人们对个性化医疗的关注,2013年全球基因表达分析的市场规模达26亿美元,而2018年有望达到43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在仪器和试剂上的投入超过了20亿元。
基金密集调研
6月份以来,中银、金鹰、兴业全球等基金公司密集调研了达安基因、千山药机等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6月18日,兴业全球基金、中银基金、金鹰基金及天马投资等调研了达安基因;6月23日,彬元资本调研了达安基因;4月29日,博时基金、诺德基金、浙商基金、华宝兴业、华商基金等调研了达安基因;4月份,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调研了迪安诊断。
方正证券认为,随着二代基因测序产品的获批,国内企业有望在试剂和服务业务中获得更多市场机会。目前基因测序仪器都由外国企业所垄断,Illumina占据了70%以上份额,国内企业在测序试剂领域有一定的机会。去年3月,华大基因以1.18亿美元收购美国企业Complete Genomics公司,获得仪器生产技术,目前正在研发阶段。今年5月贝瑞和康宣布和Illumina就仪器、试剂、软件开发进行合作。达安基因、贝瑞和康、华大基因已经申报试剂盒。
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情况看,一季度,华泰柏瑞盛世中国、银河行业优选、大成景阳领先、益民创新优势等基金持有达安基因股数超过200万股,中邮核心优选、中邮核心主题持有紫鑫药业超过200万股,易方达价值成长、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五组合、华宝兴业收益增长、广发新经济持有迪安诊断超过100万股。(.证.券.时.报)
药监局批准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上市
7月2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消息,2014年6月30日,药监局批准了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医疗器械注册。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
BGISEQ-1000、BGISEQ-100基因测序仪是华大基因在国内注册的基因检测平台。除了华大之外,上市公司达安基因(002030,SZ)申请注册的测序平台DA8600此次并未在批准之列。另外,千山药机(300216,SZ)的基因测序仪样机已经生产完成。
上述获批的产品可通过对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妇外周血血浆中的游离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进行无创产前检查和辅助诊断。
此前,药监总局曾叫停各地开展的基因测序工作,称目前国内所用的基因检测仪器和相关试剂均未获得药监局注册许可,业界因此一度消沉。此次药监局批准了第一批注册申请,将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21.世.纪.经.济.报.道)
基因测序突飞猛进 可望引领生物经济新浪潮
2014年,千山药机、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布局基因测序,成为公司除传统医疗器械业务外的新看点,其股价也在资本市场上演绎出一波亮丽行情。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能否引领生物经济产业化新浪潮?这些都成为近期医药领域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最成熟的基因测序技术主要应用在无创产前筛查方面。2013年华大基因、贝瑞合康在无创领域分别测序10万人次、5万人次,市场规模约4.5亿元。我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约1600万,按无创产前筛查10%的市场渗透率,3000元/人次计算,市场空间约48亿元。达安基因旗下的爱健生物作为早期介入者有望分得一杯羹。
据达安基因相关人士介绍,达安基因持有17.14%股权的爱健生物,从事二代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科研服务和转化医学应用,已与广东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河南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开展合作。
海通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预测,随着单独二胎政策在各省相继落地,今年开始,未来每年新生儿的增量在500万左右,这也为无创基因筛查创造出巨大市场需求。已经切入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将获得迅猛发展的新机遇。
“未来基因测序的费用如果进一步降低,就能真正进入产业化的临界点。”一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投资总监这样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此外,我国基因测序的应用范围正越来越宽。据了解,上海东方肝胆有些病人已经在做用药前基因测序,部分费用可用医保支付,部分费用由跨国企业承担。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已经开展到第三代临床测序技术。
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基因测序上市公司崛起的背后仍回避不了海外市场的“投射”效应。近期,英国首相卡梅伦承诺将向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投入1亿英镑,为10万名患者做个人基因测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斥资2500万美元研究新生儿基因组测序,美国现已形成8亿美元基因疾病诊断市场,生命不同阶段都需要基因遗传诊断。
就在22日,第16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美国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高级副总裁Richard Klausner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基因测序公司正从研究型向应用型发展,谁处于个性化医疗,包括基因测序领域的最前列,谁就能获得更快的增长速度。基因测序的应用领域广泛,未来甚至能成为肿瘤靶向药物的临床开发方面的“望远镜”。
专家介绍,我国疫苗、基因检测、单克隆抗体等多种生物技术突飞猛进,有关方面也正加快推进生物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将生物经济列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未来将完善优化审批程序,促进我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而基因测序将成为生物经济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上.证 .宦.璐)
基因测序引爆市场热情 行业规模或达万亿
近年来,基因检测一直是一大热门话题,美国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股价十年翻200倍,此前华大基因拟上市的消息,再度引发A股市场对基因检测行业的热情与兴趣。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基因测序成本下降,以及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该行业将从临床试点阶段步入蓬勃发展期,某券商预计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万亿以上,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这一潜力板块。
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降到$1000以下 引爆全行业
自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首次实现人类基因组的全测序以后,遗传学(基因的研究)和基因组学(基因组的研究)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过去十年中,基因分析已经从学术界一个小众的研究领域,逐步发展为推动临床诊断技术历史性革新的关键力量和新一代个性化药物研发的决速步骤。
2014年初,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公司在J.P. Morgan 医药健康投资年会上宣布,借助其最新开发的测序平台HiSeq X Ten,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降到$1000以下,此项技术的突破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里程碑,这让基因组测序大面积进入学术研究,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以及个性化医疗领域成为可能。
$1000的全基因组测序引起了美国和欧洲医药行业的轰动,随后的四个月里,高校科研机构,药企巨头们,器械大佬们,政策方,第三方独立诊断实验室,CRO甚至多家IT公司都纷纷在战略上有所举动,通过合作,加盟和并购的方式,试图开展或加深在基因检测领域的布局。我们认为基因检测,尤其是二代基因测序技术颠覆整个医药行业的时机已经到来。
朝阳产业欣欣向荣 市场规模或达万亿规模
据了解,国内公司基因检测服务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2013年市场规模仅为10亿元左右。2014年2月中国食药监总局(CFDA)与国家卫计委叫停基因检测业务后,3月份启动试点单位申报。各龙头公司现处于向CFDA申报批文的阶段,短期对这些公司的业务收入必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行业长期发展有潜力。
根据Illumina的测算,基因测序的市场规模有200亿美元左右。其中,肿瘤学120亿美元、生命科学50亿美元(包括生命科学工具、复杂病症,农业基因以及影响因子和宏基因组)、生育和基因健康20亿美元(孕妇和新生儿童的检测,以及基因健康)、其他应用10亿美元。
东方证券指出,成本的降低将会带来基因测序应用范围和深度几何级数的上升,伴随着测序设备的客户范围不断扩大,基因检测的大规模临床应用正在到来,包括针对新生人群的遗传病筛查、健康人群的疾病风险指导、靶向性药物研发和应用领域。其预测,单纯计算基因病筛查的细分市场容量,孕前利用测序技术筛查遗传病,全国范围内5%的渗透率就可以带来70亿元的市场容量;而利用无创产前筛查,针对30岁以上的高危孕妇100%渗透率,将带来76亿元市场容量;针对全部孕妇50%渗透率,将带来140亿元市场容量。如果测序成本下降到人人都希望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以指导日常保健和临床用药的水平,则这个市场必定在万亿规模以上。
相关产业链及对应A股公司:
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为测序仪器和试剂供应商,中间为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下游对象为医院,药企,科研机构和病人本身。目前测序仪和核心试剂相关技术为外企垄断,国内企业多为检测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的环节:
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国内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上游仪器和试剂供应商依赖严重,绝大部分国内公司不具备自行研发测序仪和核心试剂的能力,因此能否与上游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共盈关系变得非常重要。境外市场,Illumina和Life Tech两家仪器供应商已开始通过并购等方式向下游延伸,与下游服务型企业形成直接竞争;境内市场目前暂无这类动向,考虑到外资企业在服务领域并不具备优势,短期内国内基因检测公司仍可与外资仪器供应商共赢。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于2012年收购了Complete Genomics,后者为一家基因测序仪开发公司,望借此逐步摆脱对Illumina的依赖。
临床检测资质的获取:CFDA年初叫停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随后打开试点申报标志着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化,在技术平台和需求都已具备在的情况下,能否尽早拿到资质成为能否领跑国内测序服务行业的关键之一。
疾病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测序服务类企业来说,测序结果的解读是业务流程中最大的壁垒,数据解读的准确度和样本量直接相关,是否拥有企业自身的疾病基因组数据库,能否积累足够的样本量,构建自己的IT平台提高解读准确度是拉开测序服务企业差距的关键之一。
销售模式,医院的覆盖:基因测序服务和临床关系紧密,如产前筛查,癌症筛查,叫停前国内公司样本来源主要由医院相应科室提供,相应的专科医院更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伴侣检测方面,药企靶向药和检测公司伴侣检测合作推广的模式在国外已有先例。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构建与医院,体检公司,独立实验室,药企等的合作关系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核心。
国内相关公司:
上游:国内包括华大基因(2013年收购美国测序公司CG,测序仪命名为BGISEQ,目前正向CFDA申请注册)、贝瑞和康(与Illumina联手生产测序仪)、达安基因(与lifetech合作启动基因测序分子诊断项目,合作的IonProton测序平台目前已获得国家受理号)、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基因组所合作自主研发测序平台)。
中游:国内尚未相应的自主研发药物上市
下游:国内的标的主要迪安诊断(300244)和达安基因(002030)。(.证.券.时.报.网)
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加速 基因测序优先受益
上周,医疗设备、休闲用品、系统软件、无线电讯服务、应用软件、信息科技咨询与其他服务、商务印刷、半导体产品、电子设备与仪器、网络与电信设备居前十。其中,电子设备与仪器、网络与电信设备排名分别为第9、第10,是跻身前十名的新晋者。医疗设备行业重回榜首。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结果》,达安基因的唐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试剂盒和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仪都进入了特别审批流程,审批加速在即。齐鲁证券表示,政策显示出国家对基因测序领域的大力支持,基因测序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建议关注相关个股包括达安基因、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和迪安诊断等。
航天与国防行业上周上升25位,排名第50名。华创证券表示,长期看好国防军工。继续推荐3条投资主线:“航空+北斗+安全”,建议关注海格通信、中国卫星、中航电子、航空动力、中航机电。
半导体产品行业近三个月排名持续上升,目前排名第8。6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发布,《纲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理顺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发展脉络,力度更大更系统全面。招商证券表示,在政策助力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迎来长线拐点。推荐4条投资主线:1)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政府集中力量扶持下,强者恒强;如中芯国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兴森科技等。2)受益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的芯片领域;如同方国芯、大唐电信、振芯科技、国民技术、复旦微电子等。3)定位细分领域前沿技术的公司;如晶方科技、华天西钛、环旭电子、歌尔声学、北京君正、华微电子等。4)具备整合能力和成为并购平台的公司,包括紫光集团、上海贝岭、力源信息、国民技术等。
轮胎橡胶行业排名第40,较前周下降17名。2014 年6月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目前虽然美国方面还没有正式进行立案,但此事件让投资者联想到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并引发金融市场 对轮胎行业前景的担忧。中信证券表示,本次美国“双反调查”总体将对我国轮胎产业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对于具有海外产能和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影响十分有限,反而可能因此获得更大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给予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目前市场由于过度担忧美国“双反调查”,造成了行业龙头企业估值再次进入历史低位,推荐低估值轮胎龙头赛轮股份。
一个月来排名持续上升的行业还包括:医疗设备、网络与电信设备、计算机存储和外围设备、综合性石油与天然气企业、稀有金属、有色金属、软性饮料、石油与天然气的炼制和营销、非金属材料等。(.上.证)
海通证券:基因测序,开启诊断行业的新时代
基因测序是一个革命性技术,所带来的应用领域非常广,目前仅个别领域应用技术较为成熟,是一片未开发的蓝海领域。
监管、技术的进步决定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
企业可以从仪器、试剂、服务三个维度切入,其中国内企业最大的机会在试剂和服务端。
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开发应用领域对于产业化来说更为重要。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有很大机会。
投资建议:创新的技术、全新的行业空间,会带来长期且多方位的机 会,给予行业增持评级,建议积极关注参与其中的有新模式的国内企 业。
风险因素:监管层的政策还在制定当中,推出时间不确定;技术还在发展进步过程,对单个企业的影响有不确定性。(.海.通.证.券)
基因测序板块9大概念股价值解析
个股点评:
紫鑫药业:人参销售带动利润高速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黄秋菡 日期:2011-07-29
每股收益0.22元,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3.7亿元,增长226%;净利润1.11亿元,增长325%;每股收益0.22元,每股净资产3.32元,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中期没有利润分配计划。
人参饮片带动上半年业绩增长 公司上半年人参饮片实现收入2.41亿元,毛利1.3亿元。由于去年同期没有人参收入,上半年业绩高增长主要来自新增的人参饮片加工。
存量人参为数不多,等待新参上市 公司10年底剩余干参大约700吨,今年上半年出售约500吨,预计存量干参200吨,主要是留作精加工产品自用原料。今年新参将从8月底开始陆续上市,按照预付合同,公司将购入约4000吨水参,对应追加人参款约3亿元。
中成药表现稳健 中成药收入1.29亿元,增长14%,毛利9600万,增长19.5%。预计中药净利润3000万。受药材涨价影响,毛利率下降3.46%至74.18%,但保持较高水平。
三项费用增长较快 上半年公司三项费用累计1.06亿元,增长78%,主要是公司进军人参产业后,员工薪酬、厂房建设、设备引进等支出明显增加,通过银行贷款收购人参则加重了利息支出。
11/12年EPS0.64/0.87元,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11/12年净利润3.27/4.47亿元,完全摊薄EPS分别为0.64/0.87元,对应PE37/27倍。由于人参收获、交易都集中在每年8-10月,磐石、延吉厂区有望8月建成投产,公司业绩体现将更加明显。
人参奇货可居的趋势依旧明确,产业复苏脉络日渐清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享受更多的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科华生物:强化体外诊断龙头地位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亚明 日期:2014-04-22
投资要点
1、体外诊断(IVD)行业前景广阔。
在医保控费背景下,诊断试剂相对宽松,虽然存在个别领域过度诊断的情况,但从数据来看依然有广阔前景,中国人口占全球20%,而体外诊断市场份额仅占3%。目前国内体外诊断项目数量1500种,与欧美3000多种的检测项目存在差距。目前体外诊断市场仅200亿元左右的规模,其中体外诊断试剂130亿元,及时检测设备50亿元,独立医学实验室20亿元左右,人均年诊断产品使用金额仅仅2美元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25-30美元。罗氏、西门子、雅培、贝克曼、BD、希森美康六家外资企业占据了国内60%的IVD市场份额,国内以迈瑞、科华生物为一线龙头,收入超过5亿元,达安基因、丽珠、利德曼、中生北控、复星长征占据二线地位,整个行业CR10(前十名市占率)达到80%。
2、短期业绩增速放缓。
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11.14亿元,净利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4%、20.22%。公司毛利率略下滑0.42个百分点,但销售期间费用率下降3个百分点至18.43%。
2013年,诊断试剂业务同比增长18.65%,其中,免疫试剂销售同比增长26.52%;生化试剂同比增长15.58%;核酸试剂同比增长7.44%。免疫试剂销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试剂出口同比增长186.58%。仪器业务同比增长1.33%,主要以仪器带动高毛利试剂的销售,仪器业务增速整体保持平稳,但对试剂业务的拉动效果是显著的。此外,2013年下半年仪器的招投标数量减少比较明显,2014年1季度销售进展来看已明显恢复。
3、公司核心优势主要在于产品系列齐全,研发优势突出。
目前有120多个新品在研,涉及POCT、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生化、核酸等,未来在相关领域,公司将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未来两年,公司将有30个新产品上市。公司未来的开发重点主要是普通疾病的筛查试剂与仪器。
4、化学发光试剂进口替代高峰即将到来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定量、快速是最大优点,以HBsAg的检测为例,如果采用化学发光法,可以将定量结果
化学发光为“仪器+试剂”的封闭式系统,技术要求高,目前以外资主导。公司化学发光产品目前仅能小批量生产,但2014年扩产后将加速发展。化学发光能进行定量检测,更为先进,酶免产品更适合定性检测,但并不是说前者将会替代后者,根据实际需求,两者各有优势。
2014年4月17日公告,公司收到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铁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医疗器械注册证》,主要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样本中的铁蛋白,作铁代谢的相关疾病辅助诊断用。个别产品难以给公司业绩带来明显推动,预计经过1-2年培育,随着新产品陆续上市,将对公司业绩带来明显推动。此外,公司还将有甲状腺指标、肿瘤跟踪检测等20-30个产品。
基于对自身技术工艺的自信,公司有信心其化学发光产品具有性能稳定、磨合周期相对较短的竞争优势。由于诊断试剂和仪器是医院 的成本项,故高性价比的国产试剂和仪器有望大规模替代进口。
5、POCT将是发展重点。
公司2014年POCT产能将由1500-2000万人份扩产到5000万人份。公司质量优势明显。目前在心梗(心肌酶)、胰腺炎(胆淀粉酶)、乙肝病毒、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艾滋病、血糖、血型快速检测方面已经储备了品种。
6、传统产品有望稳健增长。
虽然化学发光产品有定量优势,但传统酶联免疫法检测和临床化学检测并不能被完全取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生化诊断试剂也不可能完全被替代。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7、国际业务将进一步加强。
目前出口占公司收入10%,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化业务。未来POCT有望成为出口主力品种。目前公司品种已经通过WHO、美国CDC、艾滋病基金会、儿童基金会逐步进入伊朗、朝鲜、南非、肯尼亚、巴西、玻利维亚等国的采购名录。
8、代理仪器带动试剂增长。
公司是希森美康的国内最大代理商,2012年贡献收入3.46亿元,利润4571万元。2013年,代理仪器业务销售4,07亿元,同比增长5.77%。从2012年起,公司还与国际性微生物检测龙头企业法国梅里埃合作,在部分地区代理其生物检测仪器及配套试剂。
9、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方源资本有望推动外延扩张。
之所以引入新的大股东,主要原因是公司创始人徐显德先生已经70余岁,早已退出公司管理多年,沙立武先生也于2012年退休,出于个人原因选择退出,选择方源资本作为股份转让受让方是两位股东的选择的结果。双方在对于行业发展、投资观念等方面比较一致。今后公司将借助其资本优势、投资经验,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助力公司长期发展。董事长本人也已承诺长期持股,将在公司长期任职。定增将给公司带来后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引入战略投资,将整合公司与战略投资者的优势,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外延式发展能力,优化股权结构,强化治理水平,实现公司成为中国最大、亚洲有影响力的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生产企业的发展目标。
公司拟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LAL公司发行2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亿元(含发行费用)。5月份完成第1笔交易,预计2014年10月完成整个交易后方源资本将占股份19.44%。预计5月份管理层换届以后战略思路将进一步明朗。
10、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本假设:诊断试剂行业平均增速15%,公司内涵式增长有望保持稳健。2014年进行并购的可能性较小,仪器销售收入增速有望恢复 到15%左右的增速。
预计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别为0.67、0.81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和26%,目前股价23.03元对应2014/2015年PE分别为34、28倍。
11、核心假设风险:
化学发光试剂推出进展和外延并购进展低于预期。
ST中源:产业链逐步完善,期待干细胞研发利好消息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航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姚凯 日期:2012-02-21
主要观点:
2011年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公司2011年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4673.76万元、5503.85万元、5843.28万元和2342.62万元,分别比上年变动-8.1%、32.46%、50.99%和179.53%。2011年EPS为0.0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92%。
资产剥离,主营业务明确。公司将原盈利较低的传统纺织业务资产剥离,实现成功转型为一家以干细胞基因工程研发、干细胞资源保存技术服务为主业的生物科技公司。
通过收购和泽生物,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干细胞检测与存储服务,处于整个干细胞产业中的上游位置。通过收购和泽生物,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公司在干细胞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还可以使公司干细胞业务向干细胞研究及产业化方向延伸,形成较为完整的干细胞产业链工程,完成公司对干细胞产业的布局,从而极大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受“十二五”规划利好政策支持。生物及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均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重点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未来公司仍以干细胞存储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在此基础上,公司将依托和泽生物,深化拓展干细胞下游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干细胞下游业绩增长可期。
预计公司2012年-2013年EPS为0.099元、0.128元,对应2012年2月20日收盘价25.63元,PE分别为259倍和200倍。2012年2月20日申万生物制品行业PE为31倍,公司估值明显高于行业水平。建议暂时回避,给予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干细胞行业技术风险;干细胞检验与存储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千山药机:转型医疗器械,即将收获成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洪阳,许希晨,刘晨彬 日期:2014-02-28
1、 进入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领域,市场低估公司该部分业务价值:公司从2012年开始有计划地进入医疗器械(主要是耗材)领域和诊断试剂,2014年医疗器械产品开始陆续上市,预计陆续上市的产品有“真空采血管和针”、“高端无菌导尿管”、“自动化药房”、“分子诊断试剂”、“胰岛素笔”等,后续公司还会通过继续吸收引进德国R+E公司的技术和高端制造装备,在医疗耗材和诊断试剂领域进行更多的产品布局。我国医疗耗材市场和诊断试剂市场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正处于发展的“大时代”,公司将充分享受到该机遇。市场目前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医疗器械业务的发展前景,低估该部分业务价值。
2、 收购德国R+E,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完成高性价比产品制造:通过收购德国R+E,公司是医疗器械领域少数具备生产设备+产品生产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在掌握高端制造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在湖南祁阳设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实现“高端技术”与“中国成本”融合下的完美制造。德国R+E在多个器械产品上的先进制造技术,如“无菌采血管制造设备和工艺”、“全自动输液器生产线”等,是公司获得有别于其他产品高性价比优势的关键。
3、 进入业绩与估值双提升阶段:公司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条件为2012-2014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0%,若要完成此条件,2014年净利润必须达到1.13亿元,由于2014年业绩能否达成关系着50%以上的股票解锁,因此我们相信管理层有充足的动力和愿景去完成公司的股权激励业绩规划。目前,公司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我们判断外延式发展也会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看点。
不考虑收购的资产,预测公司2013-2015年收入4.8亿、6.9亿和9.2亿,分别增长42%、44%和33%,净利润8120万、1.28亿和1.81亿,分别增长24%、58%和41%。EPS0.44、0.69和0.98元。考虑到公司转型医疗器械中的耗材蓝海领域,以及外延式发展诊断试剂等新兴业务,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即将迎来一个双提升阶段。
我们对公司医疗装备和医疗器械分别估值,预测三年的企业价值分别为32亿元、47亿元和63亿元。公司目前市值22亿,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给予“推荐”评级。
达安基因:基本面正发生积极变化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邓聪 日期:2014-05-07
2013年年报:2013年达安基因实现营业收入8.54亿元,同增46.62%;净利润1.33亿元,同增47.81%。股权激励获财政部批复,未来还需证监会以及股东会通过,假如能够通过,将是公司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平台型企业。
调研结论:1.公司与LifeTech合作前景非常好;2.未来致力于成为平台型公司,通过参股医疗器械等企业扩充公司的产品线;3.独立实验室是战略投资的一环,为以后平台服务;4.激励机制相对传统国企要好。
维持“中性”评级。预计公司2014-2015年收入分别增长23.39%、22.6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22.5%、23.3%,EPS0.23元、0.28元。预计201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3%,对应现有股价16.2元,PE分别为72倍与58倍。DCF估值分析,公司合理价值为14.42元/股,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16.2元/股,估值基本合理,股价基本上反应了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给予“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质量风险、新产品推广风险、专利纠纷风险。
安科生物:生长激素、余良卿高增长持续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科然 日期:2014-03-31
事件: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27.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87万元,同比增长21.54%;扣非后净利润8578万元,同比增长32.69%。每股收益0.38元。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每10股转增2股。预告14年一季度盈利1500万-1900万元,同比增长10.62%-40.12%。
生长激素、干扰素双双提速 .
公司主导产品包括生物制品、中药和化药。2013年生物制品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6.54%。干扰素销售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3.58个百分点至17.58%。医保报销和门诊药费比限制了长效干扰素的应用,普通干扰素近两年增速加快,公司干扰素增速连年提升。重组人生长激素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8.95个百分点至40.22%,毛利率与12年基本持平。公司通过开办合作门诊等方式加大生长激素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安苏萌的品牌形象,在生长激素市场整体扩容的背景下公司安苏萌的高增长还将持续。
余良卿继续维持高增长势头 .
2013年余良卿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净利润2891万元,在各块业务中增速继续保持第一。主导产品活血止痛膏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5.29%。以活血止痛膏为代表的外用贴膏剂基本上已完成了全国布局,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包括商业连锁、代理招商、区域承包等多种模式并存的销售网络,工艺创新研发也取得进展,多项专利获得授权。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
公司长效生长激素完成期临床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完成临床等效性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年内有望获批。此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精子活体染色试剂盒获得生产批件,生长激素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适应症、替诺福韦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4-2016年EPS 分别为0.47元、0.61元、0.77元,对应当前价格的市盈率分别为34倍、26倍、21倍。我国生长激素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期,公司通过合作门诊开发地级医院市场效果显著,营销改革逐步释放了余良卿中药老字号的品牌潜力,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干扰素降价;新药获批的不确定性;活血止痛膏增速放缓
通化东宝:股权激励出台,公司治理向好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敬雷,黄挺 日期:2014-05-13
事件
通化东宝于5 月9 日公告拟实施股权激励: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总计1536 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5%。
激励股份:拟授予中层管理及核心技术人员149 人股票期权986 万份,首次授予832.4 万份;拟授予公司高管限制性股票550 万股,其中董事长李一奎170 万股,总经理李聪、副总经理冷春生、总会计师王君业各120 万股,总工程师陈红20 万股。
行权/授予价格:股票期权行权价格11.6 元,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7.5 元,公司停牌前股价10.61 元。
行权/解锁条件:首次期权行权及股票解锁条件均以2013 年净利润1.83 亿元为基数,2014 年增长不低于35%,2015 年增长不低于70%,2016 年增长不低于110%,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均不低于6%;预留期权行权条件以2013 年净利润为基数,2015 年增长不低于70%,2016 年增长不低于110%,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不低于6%;均以扣非后净利润为计算依据。
评论
股权激励条件三年净利润翻番,彰显公司对胰岛素收入和公司治理信心:行权条件为2014 年-2016 年净利润相比2013 年增长分别不低于35%、70%、110%,若按行权条件下限测算2014-2016 年同比增长35%、26%、24%,彰显公司对胰岛素收入和公司治理的信心。我们预计公司胰岛素销售收入增速为26%左右,基药招标和放量将一定程度加速胰岛素收入增速。公司治理方面,继2012-2013 年两年的“甩包袱”,公司治理和财务逐渐清晰,利润将得到体现。公司胰岛素销售收入已突破10 亿,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折旧影响降低,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净利率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充分激励管理层,行权/授予价格对公司股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公司授予董事长李一奎170 万股,总经理李聪、副总经理冷春生、总会计师王君业各120 万股,并中层管理及核心技术人员149 人股票期权986 万份,充分调动销售、研发、管理的积极性,在公司胰岛素招标销售、新产品研发上市、公司治理上实现加速进展。股票期权行权价格11.6 元,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7.5 元,而公司停牌前股价10.61 元,这对公司股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2012-2013 年拐点确立,2014 年-2016 年受益基药招标,预计2016 年三代胰岛素上市:公司在2012-2013 年清理所有历史坏账,治理发生明显转变,2014 年开始轻装上阵。2014 年是基药招标大年,公司招标价格维护良好,配合90%以上的县级医院覆盖率,2014-2016 年公司胰岛素销售将加速拓展。公司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R、门冬胰岛素50R 已上报III 期临床,若进展顺利,则至少一个品种2016 年上市。
基药招标价格维护趋势良好,独家规格40R 招标优势大:公司胰岛素产品质量过硬,加上胰岛素使用的粘性,公司在招标中体现出强大的产品议价能力。从目前公布的基药招标结果看,山东招标提价幅度约5%,吉林招标提价幅度1.5%-7.7%。公司在吉林、河南胰岛素销售额超过1 亿、山东约8000 万,山东招标将成为北方大省的重要风向标。公司的胰岛素40R 为国内胰岛素的独家规格,在招标中可有效避免不良价格竞争,其意义类似于中药独家品种,招标优势明显。
研发品种蓄势待发,厦门特宝产品值得重点关注:三代胰岛素方面,公司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R、门冬胰岛素50R 已上报III 期临床,预计年内至少一个品种获批临床;厦门特宝方面,长效干扰素α2b 有望成长为重磅品种,其已于2013 年1 月启动慢性乙肝的期临床,完成慢性丙肝(基因2、3 型)的临床并申请生产批件;长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长效生长激素、长效干扰素α2a 在进行II 期临床。
投资建议
公司经过2012、2013 两年的“甩包袱”,已经能够轻装上阵。预计2014-2016 年的EPS 分别为0.27 元、0.36 元、0.47 元,同比增长35%、33%、31%,考虑到公司股权激励对业绩的信心,“基层+基药”拓展人胰岛素的机遇、丰富的产品储备、以及糖尿病大病种的宽广市场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友好集团:1Q收入降1%,扣非净利降11.5%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汪立亭,李宏科,路颖,潘鹤 日期:2014-05-06
公司4月30日发布2014年一季报。201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12亿元,同比下降0.99%,利润总额7424万元,同比下降22.26%,归属净利润4061万元,同比下降3.26%;扣非净利润3486万元,同比下降11.53%。摊薄每股收益0.13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
公司同时预计2014年1-6月净利润同比下降70-90%,主因汇友房地产利润下滑以及新店费用增加,即为2622-7866万元,合EPS0.08-0.25元;测算二季度净利润为[-1439,3805]万元,同比下降83-107%,合EPS为[-0.05,0.12]。
简评及投资建议。公司一季度实现收入18.12亿元,同比下降0.99%,主要是由于2013年同期有万嘉热力贡献6245万元收入(公司2013年6月转让其83.19%股权,不再并表),地产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6.25%,商业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1.96%。营业税金及附加率增加1.12个百分点至3.39%,毛利率增加1.71个百分点至24.12%,估计均主要与地产销售增加有关。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减少0.2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增加1.82个百分点,另外财务费用增加580万元至3278万元,整体期间费用率增加1.88个百分点至16.98%。
收入下降及费用率增加,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26.69%;有效税率大幅减少近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下降13.99%,少数股东损益减少约860万元,最终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3.26%至4061万元,主因2013年同期万嘉热力权益亏损1487万元;其中地产贡献1774万元,同比下降38.86%,商业贡献2287万元,同比下降17.82%。
维持对公司的判断:公司是新疆商业龙头,有规模竞争优势且正在快速扩张,有机会最大程度受益于新疆区域基于投资带动和人口倍增所推动的巨大消费增长红利。长期看有可持成长能力,但短期主业压力较大。根据公司开店节奏,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新开3家门店和4家左右门店,合计新增面积34.84万平米,预计未来几年商业主业业绩压力仍难缓解。
2014-2016年利润预期。(1)汇友房地产总建面的73.2%已确认销售收入,预计2014年确认剩余部分约23亿元,贡献权益净利润约2.58亿元,均较2013年约下滑35-40%;(2)考虑2013年新开自建物业的阿克苏店,2014年将新开乌市西山路店、昊元上品店和博乐店等,2015年将新开瑞泰商厦店、喀什店、五家渠店、库车店等,预计2014-2016年费用压力仍难缓解,预计2014年主业仍将亏损;(3)2016年,预计公司子公司友好华骏地产公司将逐步确认红光山国际会展中心住宅项目,从而带来地产项目收益,弥补主业。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4-2016年EPS为0.57元、0.20元和0.69元,分别同比增长-38.4%、-64.6%和243.7%,其中2014年地产贡献0.83元EPS。目前8.4元股价对应2014-2016年PE为14.7倍、41.6倍和12.1倍。公司短期缺乏主业业绩支撑,但公司在优势区域处于竞争领先地位,并通过快速外延扩张提升竞争力,具备长期价值,另有地产业务价值增厚,维持12.62元目标价(14年商业约0.5倍PS+地产剩余收益合0.83元EPS)和“增持”评级。
风险与不确定性。新的外延扩张项目带来业绩压力;地产项目开发和收益确认给业绩带来一定波动。
益佰制药:品种丰富,增长确定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永强,邹敏,陈宁浦 日期:2014-05-05
2013年报、2014一季报符合预期,业绩呈持续上升态势:2013年营收27.85亿元,同比增长23.63%,净利润为4.29亿元,同比增长28.77%。扣非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30.60%,折合EPS1.19元,经营性净现金流5.77亿元,同比增长100.42%,显示出公司良好的经营质量;2014年一季度营收6.09亿元,同比增长19.86%,扣非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32.82%,2013年报与2014一季报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业绩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老品种持续发力,新品种快速崛起:2013年艾迪终端销售额(含税)在14.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0%),杏丁4.9亿元(同比增长25%+),康赛迪2.6亿元(同比增长40%+,去年毒胶囊低基数),洛铂1.8亿元(同比增长50%+),妇炎消2个多亿(同比增长20-30%)。我们预期2014年,老品种仍然能够维持20%的增速,艾迪终端销售达到18亿元,杏丁6亿元,康赛迪接近3亿元,洛铂2.7亿元,妇炎消3亿元左右的规模,二线品种心脉通、舒肝益阳、理气活血、泌淋、金骨莲等在低基数的基础上,能够100%+的增速,其中心脉通、舒肝益阳等品种终端规模过亿,大有可能。
管理改革创新、收购预期充分、股权激励等催化因素众多:职业经理人团队经营稳健高效,同时不断求变创新,“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从上到下激发活力;贵州地区并购标的资源众多,外延将是常态,我们预期海南长安国际的股权将在年内分步解决,上半年解决控股问题。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最后一个年度,业绩达标无悬念。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丰富的产品梯队,良好的经营态势,我们上调公司2014-16年EPS为1.50、2.01与2.51元(原预测2014、15年1.43与1.88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上调12个月目标价52.5元,相当于2014年35倍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药品行政性降价,影响产品销售增速;反商业贿赂的影响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