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跑量”以质取胜 券商IPO业务谋变

2018-04-13 08:08: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金忠

  华东一家中小型券商的IPO业务负责人叶刚(化名)最近并不开心,IPO“闸门”不断在放进活水来,但是自己的上市保荐业务却举步维艰,都快青黄不接了。事实上,叶刚面临的情况并非他一个人的烦恼,而是在IPO新形势下,券商机构面临的大变局。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IPO首发申请过会率相较此前有所降低。IPO保荐业务上,更是多寡不均,券商上会项目多不一定通过多,而项目上会少的,更是为自己的业绩犯愁。这一切都在昭示着IPO新形势下,券商上市保荐业务面临新变局,对于券商来讲只能积极谋变。

  IPO审核趋严

  叶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以前在IPO“开闸”的岁月,就意味着大家“跑量”,多快好省地上市。叶刚说:“一般而言,IPO在暂停一段时间后重新开闸,就意味着囤积的项目将比拼速度、快速上市,IPO中介机构赚得盆盈钵满。”

  如今,IPO业务面临新形势。一方面是审核节奏的把控上,更加从容;另一方面则是过会率上,趋严的大势明确。在叶刚看来,监管部门对于此前的IPO“堰塞湖”的疏导方式更加多样,不需要片面追求放大出口解决拥堵问题,在审核节奏上更加从容;在审核的松紧上,严格是主基调,不会为了过会率牺牲审核质量。另外,一些新经济企业通过IPO顺利实现登陆资本市场,更是让IPO通道显示出不一样的活力来。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发审委共安排74家企业(实际涉及71家,有3家企业安排多次上会)上会,而去年同期为119家。据统计,上述74家上会企业仅有32家通过,通过率仅为43.2%,而去年同期的通过率却高达86.6%。

  券商主动谋变

  观察一季度IPO项目,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强势券商自然是项目多,但与此同时,保荐上会企业仅有1家的券商也有10多家。

  另外,有项目上会,并不一定意味着IPO保荐佣金就可以顺利落袋。一季度,IPO上会项目多的机构整体通过率不一定高,上会项目少的券商,有过会率逆袭的机会。整体而言,券商IPO业务现在“跑量”不行,必须以质取胜,最好是保质保量。

  IPO业务发生巨变,券商机构只能积极谋变。记者采访发现,IPO项目储备较多的券商机构,正在主动筛选,将更多的资源用在优质项目上。“自我减负、提高质量”,有券商机构这样形容自己的策略。中小型券商机构,IPO项目较少的,也不再采取广撒网、“跑马圈地”的策略了,而是更多采用追逐优质项目、体现特色服务的策略。“业务不好做,拼的就是拿优质项目、服务优质项目的能力,这以后就是大势所趋了。”叶刚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行业发展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