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从严把关 通过率降至七成

2017-05-18 07:31:23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程丹

  IPO常态化发行的背后,新股发审的通过率有所降低,2017年以来审结首发企业未通过率近三成,通过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否决率远高于发审会否决率。

  与此同时,2017年一季度,新上市的182家公司业绩总体好于所有A股公司平均水平,一些企业因为宏观经济等因素出现了业绩波动。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证监会今年共审结首发企业244家,核准178家,否决22家,主动撤回44家。其中,开展现场检查过程中申请撤回11家;初审会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后申请撤回6家。以今年已审结家数244家为基数,审结通过率约为72.95%,未通过(包括终止审查和否决)率为27.05%。

  接近证监会的相关人士表示,监管层为了防止出现“拔出萝卜不洗泥”的情况,对拟上市企业的质量进行了全流程的审核把控,从发行人申报后抽签选出现场检查的企业名单,到反馈意见落实环节,再到发审会从严把关,多项举措压缩了“带病上会”“带病过会”的空间,部分企业在现场检查压力和初审会提出问题后主动撤回,通过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否决率远高于发审会否决率。

  实际上,去年6月以来已有106家企业申请撤回并终止审查,上述人士指出,新股发审的正向循环机制正在形成,在监管新形势下,一方面,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更注重申报质量,在提交申报材料时更趋谨慎;另一方面,市场对监管趋严有了可预期性,形成了良性的运营机制,在证监会加大了问责处罚力度后,中介机构更在乎品牌和声誉,唯恐执业不到位导致对保荐业务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比以往更注重执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一些投资者质疑,在审核的“严把关”下,为何还有次新股出现业绩下滑呢?

  接近证监会的相关人士指出,部分企业一季度业绩下滑或波动较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以及行业周期或整体下行趋势的影响,绝大多数已在招股说明书或公告中披露了季节性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情况。2016年以来新上市的部分公司2017年一季报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或地区性因素导致的季节性亏损,发行人已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充分风险揭示。

  例如,一季报亏损金额较大的思特齐、尚品宅配、贝肯能源,主要原因为客户通常在四季度对应用软件进行集中验收、家具行业一季度为销售淡季和新疆一季度气温较低通常在三四月份才开工。

  总体来看,2017年一季度,新上市的182家公司业绩总体好于所有A股公司平均水平。权威数据显示,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比例高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业绩下降的比例大幅低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新上市企业比例达到了73.63%,高于A股平均水平64.87%;业绩持平的占比为13.19%,高于A股平均水平7.41%;业绩下滑的占比13.19% ,低于A股平均水平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