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多重挤压 投行调整战线专注IPO

2017-02-22 08:37:4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欣然 马传茂

  在IPO(首次公开募股)审核提速、再融资新政、债券收紧的背景下,券商投行业务重心正发生变化。

  记者调查获悉,券商投行业务除了收缩新三板、债券等业务线、将重心转向IPO外,部分投行还具体从人员配置、内部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资源等各方面向IPO业务倾斜。

  券商收缩债券业务

  “前两年,债券发行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不少保代的工作从IPO业务转到债券业务。现在债券发行收紧,不少人又想去做IPO业务。”一家银行系券商债券部负责人透露,监管部门对债券发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去年开始就花了很多时间在自查或现场检查中,做底稿成了我们工作很重要的部分。”

  “今年随着监管的不断加严,应付核查变成了我们主要工作。”北京一家券商投行部副总经理称,今年除了在会项目,就连中止审查和撤材料的项目也被纳入监管部门检查范畴。

  “以前觉得一个IPO项目,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虽然承销费很高,但远不及短平快的债券来得快,因此转向债券业务。”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透露,今年不一样了,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和过剩产业企业发债做了限制,加上债券利率上升,债券发行市场已远不如前两年,券商债券业务急剧收缩将是常态。

  新三板更重“质”

  一家新三板团队去年还不断扩张的中小型券商,今年也收紧了人员编制,就连业务结构也做了相应调整。“以前可能是为了拼量,今年则更重视挂牌项目质量,好的项目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业务机会。”该券商新三板负责人表示。

  “新三板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解决挂牌企业流动性问题,因此我们在业务实际开展中,当企业问我们‘挂牌有什么好处’时,我们并没有答案。”上述新三板负责人称,再加上IPO提速,更是搅乱了拟挂牌企业和挂牌企业的心,不管是否满足上市要求都想去IPO。“近两周我们推荐挂牌的不少项目,以及正在谈的拟挂牌项目,都向我们明确表达了转战IPO想法。”

  和上述新三板负责人遇到类似情况的券商并不在少数。“新三板经过这两年的快速扩容,挂牌企业参差不齐,很多项目经不起核查。为了控制业务风险,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调整了承做业务团队结构,提高了新三板内部立项要求。”深圳一家券商投行内控部负责人透露,今年不少券商都将业务重心瞄向IPO业务。

  “我们工作重心变了,以前是忙着为中小企业挂牌,现在是忙着为优质挂牌企业转板。”一家拥有近百人新三板团队的券商部门负责人称,“我们也收缩了新三板业务,只做有IPO潜力的新三板项目。”

  向IPO业务倾斜

  券商投行业务除了将结构重心转向IPO外,部分券商投行还从人员配置、内部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资源等各方面向IPO倾斜。北京一家国企背景的中型券商投行相关人士称,“我们公司今年吸引人才、扩大投行业务规模,将薪酬上调60%,目前薪酬水平在同行业中排名前20。”

  确实如此,想要扩充投行业务团队的券商不止一家。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此前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20家券商近期发布“英雄帖”,招聘的岗位主要以投行部门、经纪业务部门及资管业务部门为主。其中,中泰证券、九州证券、渤海证券、东莞证券、中山证券、东海证券、金元证券、东兴证券、五矿证券等券商正在招募投行团队,抢夺高端投行人才。

  “性别、学历、学校是我们招人的基本要素,但我们更想招有经验、有团队、有项目的投行老兵。”北京一家IPO在审项目排名20的券商副总裁表示,IPO项目最核心部分是承揽项目的能力,优秀且成熟的保荐代表人通常手中有不少项目。

  实现IPO通常耗时较长,而2016年IPO项目储备比较丰富的券商,今年投行收成都比较丰厚。但是,这也给不少券商高管带来新烦恼,“这批在会IPO项目全部发完了,后续要是没有新的项目申报,则意味着明年收成锐减。”深圳一家上市券商分管投行的副总裁称,大型券商尤其是上市券商兼有丰富的项目储备和保荐承销经验,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首次发行股票审核情况表统计,截至2月16日,在审IPO项目共有660个,其中拟在上交所上市的项目有309个,中小板122个,创业板229个。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国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在会项目数量均超30个。其中,中信证券独立承销的在会IPO项目有51个,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广发证券48个,海通证券39个在会IPO项目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