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IPO“堰塞湖”有后手?

2014-05-07 08:56:2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昨日晚间,32家企业在证监会网站进行了预先披露或预披露更新,截至目前总披露家数达到273家。未来两个月内,预计还将有约300家企业陆续进行预先披露。这么多企业预披露,是否会出现今年1月份的“扎堆上市”情形?

  “1月的发行特殊的因素太多。”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现在已经步入正常的审核程序,这与1月份“一步到位”的临时情况在机制和程序上已然不同,不会再出现所谓“扎堆”上市。

  证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沪深两市排队上市企业总计607家。其中已过会企业29家,预披露更新企业19家。

  值得注意的是,预披露与预披露更新是发审流程中完全不同的两个环节。

  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之后,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进行了重构。形式上做了精简,逻辑上对“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原则进行了着重体现。

  发行环节由原来的十大环节,取消“问核”减少至九个步骤,即受理及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预披露更新、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证监会表示,发行监管部在正式受理后即按程序安排预先披露。这与以往的预披露环节大大不同。

  在初审会之前,安排预披露更新。证监会表示,发行部门会就具备条件的项目通知保荐机构,报送发审会材料和用于更新的预先披露材料,并在收到相关材料后安排预先披露更新,以及按受理顺序安排初审会。

  显然,从预披露到上发审会再到发行上市,还要经历公众及媒体监督、发行部门沟通反馈等多个环节。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建中博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预披露的企业不会像1月份那样扎堆上市,但是新股供给在短期内还是会集中增加。

  他表示,从审核端来看,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审核期限3个月,这意味着预披露的企业将在剔除反馈等情况耗费的时间外,会在3个月内完成审核。

  从发行端来看,虽然核准发行批文有效期延长到了一年,但是在经历了IPO暂停期间的漫长等待之后,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大背景下,很多"侥幸"过会的企业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大都将抢在业绩下滑甚至跌破上市条件前完成发行,从投行角度来讲也希望尽快发行。

  不过,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本报称,监管层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股供给激增局面,已经有预期并有政策储备。

  一方面,从今年IPO排队企业中止或终止审查数量激增可以看出,IPO审核趋于严格。另一方面,在引入长期资金入市和理顺退市机制方面,证监会及证券业协会还将有后续的配套措施公布。

  事实上,预披露提前对于部分企业而言也并不舒服。“预披露提前,我们还是很怕的。”一位券商保荐代表人对本报称,无论项目有没有问题,公示出来就会有人去关注,出现突发状况的可能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