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设计2月4日上市 定位分析

2016-02-03 14:08:4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中国证券网讯 2016年2月4日,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为“苏州设计”,证券代码为“300500”。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份总数为60,000,000股,其中首次公开发行的15,000,000股股票自上市之日起开始上市交易。

  公司简介

  苏州设计是一家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工业与研发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苏州设计前身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02年改制以前隶属于苏州市政府。苏州设计此次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1500 万股,募集资金1.73亿元。其中6439万元用于设计服务网络建设项目;6631万元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223万元用于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中心建设项目;其余1979万元用于云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目前公司汇聚了600余名优秀建筑师、工程师、规划师、咨询师、管理顾问等人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11人、江苏省抗震审查专家3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0余人,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70余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工程师100余人。

  近十年来,公司囊获多个国家金奖,20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2011年成为我省建筑设计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同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赛德)绿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我公司。2012年入选当代中国建筑(601668)设计百家名院。

  上市首日定位预测

  海通证券:34.85-39.83元

  华泰证券:46.8-54.6元

  苏州设计:建筑设计服务商,区域扩张助力加速成长

  苏州设计:专业建筑设计服务商。苏州设计以建筑设计为核心业务(收入占比>90%),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02.92万元、净利润5416.2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60%和-2.17。发行完成后,赛德投资持股比例为49.67%,戴雅萍等87名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为25.33%;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戴雅萍、查金荣等7名一致行动人。

  建筑设计市场规模大,行业集中度低。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461.75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676.70亿元,年平均增速达43.85%。国内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建筑设计单位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规模化企业;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ENR)市场集中度从28%下降到19.8%;勘察设计单位数量的明显增加,加剧行业整体竞争的程度。

  苏州设计以建筑设计业务为主,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建筑设计收入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先后成立多个技术研发平台,并且公司正在进行多个项目的研发;公司已完成多个绿色节能建筑项目,在在建筑节能、低碳绿色建筑特别是既有建筑的生态改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公司未来发展。以建筑设计业产业升级为契机,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推动服务升级,拓展和完善服务种类,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包括在江苏重要城市和外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进入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等。

  盈利预测与定价: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4700万元、6300万元和7500万元,按发行后总股本6000万股计算的2015、2016、2017年EPS分别为1.04元、1.39元和1.67元。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新股15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金额31365万元,按照目前的新股发行规则,公司此次发行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全部股份通过网上发行,不进行网下询价和配售,本次发行价格为20.91元。

  风险提示: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兴业证券)

  苏州设计新股研究报告:区域建筑设计龙头,融资助力业务拓张

  江苏省内领先的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工程设计业务,建筑设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领域,收入占比均在85%以上,其中公共建筑业务占比在50%以上,其他还有居住建筑、工业与研发建筑,此外还包括少量的景观设计和装饰设计。公司项目经验丰富,设计及研发实力较强,在江苏省内,尤其是苏州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事业单位改制而来,戴雅萍等7人为实际控制人。公司前身苏州市建筑设计院,是苏州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后改制设立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戴雅萍、查金荣、唐韶华、张敏、仇志斌、张林华、倪晓春等7人为公司一致行为人,按发行1500万股计算,戴雅萍等直接持有11.48%股权,并通过赛德投资间接控制49.67%股权,合计控制公司61.14%股权,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在手订单充裕,积极谋求省外扩张。15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63万元,略增2.5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20万元,同比下降16.71%,公司在江苏省内的区域优势明显,收入占比90%以上;在省外的业务开拓力度也在逐渐加强,15年上半年江苏省外业务收入1467万元,占比9.08%,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截至2015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未完成额6.67亿,未来业绩有支撑。

  工程设计板块:体量较小的前端业务,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年来持续下滑,但工程设计作为体量较小的前端业务,受影响相对较小。通过依托设计优势介入PPP项目,利用投资带动设计或者介入总承包领域,有望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由于行业受资质和区域的限制,相关工程设计企业纷纷通过收购实现业务扩张。公司发展战略中也提到:通过外延式并购的方式进入建筑设计相关的工程技术服务领域。

  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募投项目提升业务承接能力。本次公司拟非公开发行1500万股,募集资金3.14亿,主要用于轨道交通、绿色节能建筑等新兴建筑形态技术研发和设计服务网络建设,提升项目承接能力,有利于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

  合理价值区间34.85元~39.83元。本次非公开发行数量为1500万股,按证监会新规,直接以定价的方式网上发行,最终发行价格确定为20.91元/股,按发行后最大股本计算,预计15-16年EPS分别为0.89元和1.00元,发行价格对应15年PE约23.49倍。参考同类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给予16年35-40倍的动态市盈率,合理价值区间为34.85~39.83元。

  主要风险:核心人才流失风险,回款风险,订单推迟风险。(海通证券)

  苏州设计新股上市定价报告:江苏民营建筑设计领跑者

  公司为江苏民营建筑设计行业领先企业,区域品牌优势明显。公司成立于1988年,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程检测等工程技术服务,2014年收入/归母净利润3.38/0.56亿元,公司近年收入90%来自江苏省内。公司为2011年中国十大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典型项目包括苏州博物馆、中银大厦、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

  建筑设计行业产值稳步提升,民营企业异军突起。2007年到2013年勘察设计行业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8.82%,考虑到新常态经济转型大背景,预计行业未来三年增速将稳定在15%左右。随着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竞争格局将由目前传统国有建筑设计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逐步向国有、民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转变。证监会公开资料显示拟上市勘察设计类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大。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的民营建筑设计企业涌现,先上市企业将有先发优势整合产业链,发展全国性的建筑设计公司。

  公司核心竞争力:(1)人才优势铸就品牌保证:公司拥有结构完善的高素质核心技术团队,海外专业人士占比较高,建筑设计原创优势明显,骨干人才先后获得多个奖项。(2)专注科技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公司在2011年成为江苏省首家建筑设计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国家专利5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3)资质完备,工程经验丰富:公司拥有建筑工程甲级、工程设计市政行业乙级等多项资质,积累了大批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项目经验,先后获得全国工程设计金奖及200多项国家或省部级奖项,覆盖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等领域,为跨区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未来成长驱动因素:(1)研发为王,新领域造就新成长:公司成立了赛德绿色建筑工程技术、轨道交通等多个团队和研发中心,拓展建筑设计细分领域。(2)全国营销网络建设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快省外扩张:公司计划淮安、南京、合肥和沈阳建设4家建筑设计分院,逐步扩大省外份额,提升规模增速。(3)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募集投项目将投向云管理系统建设,逐步提升劳动生产率,通过运用协同设计系统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极大提高设计人员的效率。

  盈利预测与估值:经模型测算,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0.63/0.7/0.84亿元,最新摊薄EPS分别为1.36/1.56/1.82元。参考相近公司的估值情况,结合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我们认为可给予公司16年30-35倍PE,相对合理价值区间为46.8-54.6元。

  风险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风险、公司收入的地域性风险、市场开拓风险等(华泰证券)
  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力:(1)人才优势铸就品牌保证:公司拥有结构完善的高素质核心技术团队,海外专业人士占比较高,建筑设计原创优势明显,骨干人才先后获得多个奖项。(2)专注科技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公司在2011年成为江苏省首家建筑设计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国家专利5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3)资质完备,工程经验丰富:公司拥有建筑工程甲级、工程设计市政行业乙级等多项资质,积累了大批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项目经验,先后获得全国工程设计金奖及200多项国家或省部级奖项,覆盖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等领域,为跨区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华泰证券)